第A35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6年07月11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信息披露

 (五)本次交易对公司关联交易的影响

 本次交易前,上市公司与信通网易、执象网络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及关联交易,且报告期内信通网易和执象网络也未发生关联交易。

 交易完成后,信通网易和执象网络将纳入上市公司合并范围,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上市公司也将认真分析关联交易的必要性,严格遵循公司制定的有关关联交易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减少不必要的关联交易。根据目前信通网易和执象网络的关联交易情况,预计本次交易完成后不会新增经常性关联交易。

 本次交易并未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企业之间关联交易将继续严格按照公司的《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和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要求履行关联交易的决策程序,遵循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定价依据充分、合理,确保不损害公司和股东的利益,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第五节 拟出售资产基本情况

 本次交易的评估基准日为2016年5月31日。截至评估基准日,绥芬河盛泰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598.80万元,预估价值为410.00万元,预估增值2,008.80万元,增值率125.64%。本次交易拟出售资产为绥芬河盛泰90%的股权,其对应的预估值为369.00万元。

 一、绥芬河盛泰基本情况

 ■

 二、历史沿革

 (一)设立情况及历次变更情况

 1、2009年11月设立

 2009年11月24日,自然人李伟以货币出资设立绥芬河盛泰,注册资本400万元。截至2009年11月23日,公司注册资本出资全部到位。上述出资经绥芬河志信会计师事务所审验并出具绥志会验字[2009]109号《验资报告》。

 设立时,绥芬河盛泰股权结构如下:

 ■

 2、2010年12月股权转让

 2010年12月6日,绥芬河盛泰股东李伟作出股东书面决定,将其持有的绥芬河盛泰100%股权转让给自然人黄维。同日,股权转让双方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本次股权转让已履行了相应的工商登记手续。

 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绥芬河盛泰股权结构如下:

 ■

 3、2012年9月股权转让

 2012年9月20日,绥芬河盛泰股东黄维作出股东书面决定,将其持有的绥芬河盛泰100%股权转让给自然人刘志峰。同日,股权转让双方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本次股权转让已履行了相应的工商登记手续。

 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绥芬河盛泰股权结构如下:

 ■

 4、2012年11月股权转让

 2012年11月16日,绥芬河盛泰股东刘志峰作出股东书面决定,将其持有的绥芬河盛泰90%股权转让给万方发展,转让价格为291.90万元。同日,股权转让双方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本次股权转让已履行了相应的工商登记手续。

 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绥芬河盛泰股权结构如下:

 ■

 截至本预案出具日,绥芬河盛泰的股权结构未再发生变更。

 (二)最近三年评估、增减资及股权转让情况

 最近三年,绥芬河盛泰未发生评估、增减资及股权转让等事项。

 (三)是否存在出资瑕疵或影响其合法存续的情况

 绥芬河盛泰不存在出资不实或影响其合法续存的情形,上市公司持有的绥芬河盛泰股权不存在代持、委托持股等情形。绥芬河盛泰股权不存在质押、冻结或其他任何权利限制的情形,亦不涉及诉讼、仲裁、司法强制执行等重大争议情况。同时,根据绥芬河盛泰现行有效的《公司章程》,其股权转让不存在前置条件。

 三、绥芬河盛泰产权及控制关系

 截至本预案出具之日,绥芬河盛泰的股权结构如下:

 ■

 截至本预案出具之日,绥芬河盛泰的控股股东为万方发展,实际控制人为张晖先生。万方发展、张晖先生的基本情况参见本预案“第一节上市公司基本情况”之“十一、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四、绥芬河盛泰的子公司及分公司情况

 截至本预案出具日,绥芬河盛泰无对外投资,也未设立分公司。

 五、绥芬河盛泰的预估情况说明

 本次评估目的是万方发展重大资产出售及重大资产购买项目涉及绥芬河盛泰全部股东权益价值评估,交易双方要求评估人员对绥芬河盛泰的市场价值予以客观的反映。收益法是把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以企业未来的整体获利能力来体现股东全部权益价值,因此可以采用收益法评估。

 (一)本次预估的基本假设

 1、假设绥芬河盛泰的管理层是负责的,其经营完全遵守现行所有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2、假设绥芬河盛泰之资产在2016年5月31日后继续以目前的经营范围、方式在合理投入的基础上持续经营,企业能够保留并吸引有能力的管理人员、关键人才、技术人员以支持企业向前发展;

 3、绥芬河盛泰所在的地区及中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不产生大的变更,除已出台的政策之外,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趋向平稳,税收、利率、物价水平等基本稳定,相关产业按照发展规划顺利实施,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态势保持不变;

 4、未来收益预测是在对企业以前年度的经营和管理能力分析基础上产生的,本次评估以企业能够维持或提高现有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为假设前提。对企业未来因重大决策或管理原因导致企业效益出现大幅波动或超出预测范围的情况,不在本次评估影响范围内;

 5、假设公司当前企业未来经营发展按照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顺利实施并基本实现预期目标;

 6、假设企业会计政策与核算方法无重大变化;

 7、本次预测以绥芬河盛泰评估基准日的股权结构为框架,不考虑基准日后可能发生的股权变化对其经营状况与盈利能力产生的影响;也不考虑未来可能由于管理层、经营策略和进行扩大性的追加投资等情况;

 8、假设在未来年度绥芬河盛泰将不会出现因不可抗力等原因导致公司及其业务发生重大损失的内容,也不考虑付息债务之外的其它不确定性损益;

 9、建设成本维持在评估基准日的水平;

 10、绥芬河盛泰按计划投资;

 11、本次评估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对评估值的影响。

 (二)评估方法的模型

 1、收益法预估模型

 企业整体资产价值由正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经营性资产价值和溢余资产价值以及正常经营活动无关的非经营性资产价值三者构成,即:

 整体资产价值=经营性资产价值+溢余资产价值+非经营性资产价值

 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整体资产价值-有息债务

 其中:经营性资产价值按以下公式确定

 ■

 式中:P:经营性资产价值;

 Ai:企业第i年的自由现金流;

 An:永续年自由现金流;

 i:为明确的预测年期;

 R:折现率。

 2、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的确定

 本次评估采用企业自由现金流,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利润+折旧与摊销+付息债务利息费用×(1-所得税税率)-资本性支出-净营运资金增加额

 3、收益期的确定

 本次评估中,被评估企业依法可以永续运营,因此被评估企业采用永续年期作为收益期。但实际操作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6年6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预测期为5.58年,第二阶段为2021年1月1日至永续经营期,在此阶段中,公司销售规模基本稳定,并保持2020年的水平不变。

 4、折现率(r)的确定

 根据收益额与折现率匹配的原则,采用国际上通常使用的WACC模型进行计算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即:

 WACC=Ke×[E/(E+D)]+ Kd×(1-T)×[D/(E+D)]式中:

 式中:

 Ke:权益资本成本

 Kd:付息债务成本

 E:权益资本的市场价值

 D:债务资本的市场价值

 T:所得税税率

 权益资本成本按国际通常使用的CAPM模型进行求取。即:

 式中:

 Rf:无风险收益率

 E(Rm):整个市场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率

 E(Rm)-Rf:股权市场超额风险收益率

 β:贝塔系数

 Rc:企业特有风险调整系数

 5、溢余资产价值的确定

 溢余资产是指与企业收益无直接关系的,超过企业经营所需的多余资产。

 6、非经营性资产价值的确定

 非经营性资产是指与企业收益无直接关系的,不产生效益的资产。非经营性资产一般在评估中采用成本法确定其价值。

 7、有息债务的确定

 有息债务是指评估基准日被评估企业账面上需要付息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带息的应付票据、长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

 (三)预估结果

 截至2016年5月31日,绥芬河盛泰股东全部权益预估值为410.00万元。

 六、绥芬河盛泰的主要资产的权属状况、负债情况及对外担保情况

 (一)主要资产的权属状况

 截至2016年5月31日,绥芬河盛泰的主要资产为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和其他流动资产。详细如下:

 单位:万元

 ■

 (二)对外担保情况

 截至本预案出具日,绥芬河盛泰不存在对外担保情况。

 (三)主要负债、或有事项状况

 截至2016年5月31日,绥芬河盛泰的主要负债为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具体情况如下:

 ■

 截至2016年5月末,绥芬河盛泰的负债全部为流动负债,其中其他应付款占比较高。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绥芬河盛泰对资金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但其可用于贷款抵押的长期资产较少,目前融资主要通过企业间资金拆借。

 截至本预案出具日,绥芬河盛泰不存在重大未决诉讼、对外担保或资产抵押等或有事项。

 七、绥芬河盛泰最近三年主营发展业务情况

 最近三年,绥芬河盛泰主要从事木材进口及销售业务。公司与俄罗斯最大的木业企业俄罗斯林产品贸易中心有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自有销售模式降低资金占压,确保资金快速流转;通过路运进口木材,运费较低,而且具有一次运输数量大、成本费用低廉、到达港口与直接使用和加工用户运距较近等优势,在全国几大木材原料集散地之一的绥芬河市当地有较高知名度。

 绥芬河盛泰2014年度、2015年度及2016年1-5月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9,222.31万元、23,948.42万元及7,815.95万元,净利润分别为56.45万元、-1,715.15万元及-966.23万元。2014年度,公司受周边其他林区低价木材、中国从北美及东南亚等地区进口木材量大幅增加等因素影响,进口木材价格波动较大,公司营业成本大幅增加,毛利率下滑严重,净利润为负。2015年度,受外需低迷、内需放缓、价格下跌、要素成本持续快速上升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外贸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下行压力巨大,且国内实体经济需求不足给公司木材销售业务带来较大的影响,利润率下降且木材存货跌价准备增加。另外,美元汇率的变化导致汇兑损失增加导致绥芬河盛泰出现亏损。2016年1-5月,绥芬河盛泰的净利润为-966.23万元。

 八、最近两年一期主要财务数据

 绥芬河盛泰最近两年一期的财务数据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注:2014年、2015年财务数据已经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2016年1-5月财务数据未经审计

 九、公司其他股东同意本次股权转让并放弃优先购买权的情况

 本次股权转让为原有股东之间相互转让,不涉及放弃优先购买权的情形。

 十、绥芬河盛泰最近三年因交易、增资、改制等事宜进行的资产评估情况

 最近三年,绥芬河盛泰股权不存在涉及交易、增资、改制等事宜进行的资产评估事宜。

 十一、绥芬河盛泰涉及立项、环保、行业准入、用地、规划、建设许可等有关报批事项及涉及的土地使用权、矿业权等资源类权利情况

 绥芬河盛泰具备开展业务所需的业务许可及资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绥芬河盛泰拥有的与业务相关的主要资质如下:

 ■

 十二、绥芬河盛泰涉及许可他人使用自己资产或作为被许可方使用他人资产的情况

 报告期内,拟出售资产不涉及许可他人使用自己资产或作为被许可方使用他人资产的情况。

 十三、绥芬河盛泰涉及的债权债务转移及人员安置情况

 本次交易拟出售资产为绥芬河盛泰90%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绥芬河盛泰仍为独立存续的法人主体,其全部债权债务仍由其自身享有或承担,不涉及债权债务的转移。

 本次交易完成后,绥芬河盛泰与员工已缔结的劳动合同关系继续有效,不涉及人员安置。

 第六节 拟购买资产基本情况

 一、拟购买资产概况

 本次拟购买标的资产为易刚晓所持有的信通网易60%的股权、执象网络股东所持有的执象网络100%的股权。

 单位:万元

 ■

 二、交易标的之一:信通网易

 (一)公司基本情况

 ■

 目前,信通网易的经营所在地为成都市高新区天府软件园E区1号楼6层,但该经营场所的使用未能与任何权利人签署相关租赁协议,鉴于上述情况信通网易实际控制人易刚晓承诺如下:

 1、本人将协助信通网易尽快与权利人补签相关租赁协议,合法使用上述经营场所;

 2、若预计信通网易无法于2016年12月31日前补签相关租赁协议,本人将协助信通网易于2016年12月31日前搬迁至其它可供其合法使用的经营场所。我将及时、无条件、全额承担搬迁费用和因经营场所的搬迁给上市公司、信通网易带来的损失。

 (二)历史沿革

 1、2003年10月公司成立

 2003年10月28日,自然人易刚晓、梁波、王蓉共同出资设立成都信通网易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截至2003年10月22日,公司注册资本出资全部到位。上述出资经四川武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审验并出具川武会验【2003】248号《验资报告》。其中,货币出资14.4万元,实物出资85.6万元。

 设立时,信通网易股权结构如下:

 单位:万元

 ■

 2、2003年11月公司增资

 2003年11月25日,信通网易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将公司注册资本由100万元增至200万元,新增注册资本全部由易刚晓实缴。截止2003年11月28日,公司新增注册资本出资全部到位。上述出资经四川兴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审验并出具川兴诚验【2003】第93号《验资报告》。

 本次增资完成后,信通网易股权结构如下:

 单位:万元

 ■

 3、2010年12月公司增资

 2010年12月20日,信通网易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将公司注册资本由200万元增至1200万元,其中,股东易刚晓货币出资900万元,王蓉货币出资100万元。截至2010年12月22日,公司新增注册资本出资全部到位。上述出资经四川中一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验并出具川中会验(2010)第849号《验资报告》。

 本次增资完成后,信通网易股权结构如下:

 单位:万元

 ■

 4、2015年7月股权转让

 2015年7月29日,信通网易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股东王蓉将其所持有的公司120万元股权(其中货币100万元,实物20万元)以货币方式转让给易刚晓,并退出股东会。2015年7月29日,王蓉与易刚晓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书》。本次股权转让已履行了相应的工商登记手续。

 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信通网易股权结构如下:

 单位:万元

 ■

 (三)子公司、分公司情况

 截至本预案出具之日,信通网易无下属子公司,公司在青海设立分公司,具体情况如下:

 ■

 青海分公司主要负责青海市场的拓展、技术支持及服务跟踪。

 (四)最近两年一期财务状况

 信通网易最近两年一期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主要数据如下:

 单位:万元

 ■

 (五)信通网易的评估方法及预估值

 本次评估目的是万方发展重大资产出售及重大资产购买项目涉及信通网易全部股东权益价值评估,交易双方要求评估人员对信通网易的市场价值予以客观的反映。收益法是把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以企业未来的整体获利能力来体现股东全部权益价值,因此可以采用收益法评估。

 1、本次预估的基本假设

 (1)假设信通网易的管理层是负责的,其经营完全遵守现行所有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2)假设信通网易之资产在2016年5月31日后继续以目前的经营范围、方式在合理投入的基础上持续经营,企业能够保留并吸引有能力的管理人员、关键人才、技术人员以支持企业向前发展;

 (3)信通网易所在的地区及中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不产生大的变更,除已出台的政策之外,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趋向平稳,税收、利率、物价水平等基本稳定,相关产业按照发展规划顺利实施,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态势保持不变;

 (4)未来收益预测是在对企业以前年度的经营和管理能力分析基础上产生的,本次评估以企业能够维持或提高现有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为假设前提。对企业未来因重大决策或管理原因导致企业效益出现大幅波动或超出预测范围的情况,不在本次评估影响范围内;

 (5)假设公司当前投入资产都能够按照规划时间顺利完工并投入运营,企业未来经营发展按照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顺利实施并基本实现预期目标;

 (6)假设企业会计政策与核算方法无重大变化;

 (7)本次预测以信通网易评估基准日的股权结构为框架,不考虑基准日后可能发生的股权变化对其经营状况与盈利能力产生的影响;也不考虑未来可能由于管理层、经营策略和进行扩大性的追加投资等情况;

 (8)假设在未来年度信通网易将不会出现因不可抗力等原因导致公司及其业务发生重大损失的内容,也不考虑付息债务之外的其它不确定性损益;

 (9)建设成本维持在评估基准日的水平;

 (10)信通网易有未来因扩产增加的设备按计划投资;

 (11)本次评估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对评估值的影响。

 2、评估方法的模型

 企业整体资产价值由正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经营性资产价值和溢余资产价值以及正常经营活动无关的非经营性资产价值三者构成,即:

 整体资产价值=经营性资产价值+溢余资产价值+非经营性资产价值

 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整体资产价值-有息债务

 其中:经营性资产价值按以下公式确定

 ■

 式中:P:经营性资产价值;

 Ai:企业第i年的自由现金流;

 An:永续年自由现金流;

 i:为明确的预测年期;

 R:折现率。

 (1)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的确定

 本次评估采用企业自由现金流,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利润+折旧与摊销+付息债务利息费用×(1-所得税税率)-资本性支出-净营运资金增加额

 (2)收益期的确定

 本次评估中,被评估企业依法可以永续运营,因此被评估企业采用永续年期作为收益期。但实际操作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6年6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预测期为4.58年,第二阶段为2021年1月1日至永续经营期,在此阶段中,公司销售规模基本稳定,并保持2020年的水平不变。

 (3)折现率(r)的确定

 根据收益额与折现率匹配的原则,采用国际上通常使用的WACC模型进行计算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即:

 WACC=Ke×[E/(E+D)]+ Kd×(1-T)×[D/(E+D)]式中:

 式中:

 Ke:权益资本成本

 Kd:付息债务成本

 E:权益资本的市场价值

 D:债务资本的市场价值

 T:所得税税率

 权益资本成本按国际通常使用的CAPM模型进行求取。即:

 式中:

 Rf:无风险收益率

 E(Rm):整个市场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率

 E(Rm)-Rf:股权市场超额风险收益率

 β:贝塔系数

 Rc:企业特有风险调整系数

 (4)溢余资产价值的确定

 溢余资产是指与企业收益无直接关系的,超过企业经营所需的多余资产。

 (5)非经营性资产价值的确定

 非经营性资产是指与企业收益无直接关系的,不产生效益的资产。非经营性资产一般在评估中采用成本法确定其价值。

 (6)有息债务的确定

 有息债务是指评估基准日被评估企业账面上需要付息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带息的应付票据、长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

 3、预估结果

 截至2016年5月31日,信通网易100%股权的预估值为31,102万元。

 (六)股权结构图

 ■

 信通网易下设8个部门,其中包括产品研发中心、技术支持中心、项目质控部、行政部、采购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和市场部。其中,技术支持中心下设实施部和售后部,主要负责公司软件项目的现场实施工作及售后处理工作;产品研发中心下设医院信息部、医学影像部、检验医学部、区域医疗部、移动医疗部及测试部。除以上各部门外,另设总工程师办公室。各部门主要职责如下:

 1、技术支持中心

 (1)实施部

 实施部主要负责:①公司软件项目的现场实施工作;②制定工程项目实施计划书;③承担项目实施交付和项目管理职责;④项目实施过程中与客户各相关科室进行工作沟通与协调、遇到软件问题的记录与解决、用户提出意见与建议的记录、软件的培训工作;⑤协助产品研发中心做好软件的相关测试工作;⑥编写公司软件的安装手册、使用手册及相关帮助文档等。

 (2)售后部

 售后部主要负责:①售后维护过程中与客户各相关科室进行工作沟通与协调、遇到软件问题的记录与解决、客户提出意见与建议的记录;②协助产品研发中心做好软件的测试工作等。

 2、项目质控部

 项目质控部主要负责:①项目启动时指派项目经理及项目组;②协助项目组完成项目各阶段任务;③参与评审项目关键阶段成果;④协助项目组处理疑难问题;⑤项目启动阶段的准备工作;⑥组织项目过程中的评审、里程碑活动;⑦保存项目过程中的相关文件和数据;⑧协调项目经理分析项目过程的问题及风险,并提出解决方法。

 3、产品研发中心

 (1)医院信息部

 医院信息部主要负责信通网易医院信息系统产品的:①开发方向规划;②软件开发工具选购;③整体方案规划;④开发设计;⑤疑难问题处理;⑥软件体系框架设计与定制;⑦软件开发技术规范的编制。

 (2)医学影像部

 医学影像部主要负责信通网易医院医学影像系统产品的:①开发方向规划;②软件开发工具选购;③整体方案规划;④开发设计;⑤疑难问题处理;⑥软件体系框架设计与定制;⑦软件开发技术规范的编制。

 (3)检验医学部

 检验医学部主要负责信通网易医院检验医学系统产品的:①开发方向规划;②软件开发工具选购;③整体方案规划;④开发设计;⑤疑难问题处理;⑥软件体系框架设计与定制;⑦软件开发技术规范的编制。

 (4)区域医疗部

 区域医疗部主要负责信通网易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产品的:①开发方向规划;②软件开发工具选购;③整体方案规划;④开发设计;⑤疑难问题处理;⑥软件体系框架设计与定制;⑦软件开发技术规范的编制。

 (5)移动医疗部

 移动医疗部主要负责信通网易移动医疗应用系统产品的:①开发方向规划;②软件开发工具选购;③整体方案规划;④开发设计;⑤疑难问题处理;⑥软件体系框架设计与定制;⑦软件开发技术规范的编制。

 (6)测试部

 测试部主要负责:①按照测试流程、计划以及对产品特性的把握,沟通确认测试的范围、重点,考虑逻辑、数据完整性等要求,详细规定测试的要求,策划、编写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用数据及预期结果,做好测试前的准备工作,确保测试目的的达成;②搭建测试环境,保证测试环境的独立和维护测试环境的更新,做好测试前的准备工作,确保测试环境的稳定和版本的正确;③执行测试,根据测试计划及测试案例,执行测试,并根据产品特点及测试要求,实施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及时发现软件缺陷,评估软件的特性与缺陷,确保测试目的的达成;④进行BUG验证根据测试结果,与开发部门反复沟通测试情况,督促开发部门解决问题,修正测试中发现的缺陷,完善软件功能;⑤进行测试记录和相应文档编写;⑥编写测试报告。

 4、行政部

 行政部主要负责:①公司日常行政事务的组织协调;②参与拟订公司各项规章管理制度;③公司印章管理;④公司办公环境、办公用品、办公设备的维护和管理;④公司档案资料、各类合同等管理;⑤协调对外关系等事务;⑥编辑、更新公司公开网站新闻;公司软件著作权的申请及办理后期资助等工作;公司双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CMMI、质量体系、系统集成资质等证书的认证、换证、年审等。

 5、采购部

 采购部主要负责:①建立与完善材料采购制度;②根据公司具体情况和要求及时实施采购;③积极配合监督部门,完善制度,职责明确;④完善供应商体系,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协调;⑤实时了解与掌控市场价格、技术信息,不断为公司推荐新的技术,并及时与公司领导和各部门沟通。

 6、人力资源部

 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①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经营计划拟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②定岗定编与招聘调配;③制定并组织实施员工职系职级体系和培训培养体系;④设计绩效管理工具,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各部门的绩效管理工作;组织实施、监督各部门的员工绩效管理,提高员工生产力;⑤制定并组织实施符合公司价值理念和业务特点的薪酬福利方案,有效激励员工;⑥管理与员工的劳动关系,办理各种劳动关系手续;建立员工信息系统,及时保存、更新、提供人员信息;防范、处理法律风险与劳动争议;组织员工活动,提供员工帮助,增强组织凝聚力;建立维护员工沟通渠道,了解员工需求,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7、财务部

 财务部主要负责:①公司日常财务核算;②根据公司资金运作情况,合理调配资金,确保公司资金正常运转;③搜集公司经营活动情况、资金动态、营业收入和费用开支的资料并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定期向总经理报告;④组织各部门编制收支计划,编制公司的月、季、年度营业计划和财务计划,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⑤负责全公司各项财产的登记、核对、抽查的调拨,按规定计算折旧费用,保证资产的资金来源;⑥经营报告资料编制,效率奖金核算、年度预算资料汇总;⑦各项税收优惠和办理各项退税。

 8、市场部

 市场部主要负责:①做好现有客户的维护和新客户的开发;②围绕公司销售目标拟定市场开发计划;③营销信息库的建立和维护;④品牌推广、客户引导;⑤行业情况的跟踪与分析;⑥制定产品营销企划案并实施;⑦为公司新产品开发提供市场资料。

 9、总工程师办公室

 总工程师办公室主要负责:①协助研发总工程师负责研发中心各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和部门建设,制订并监督执行部门工作计划;②协助研发总工程师规划整个研发中心产品研发进度安排,根据公司需求确定产品开发周期及人员安排,拟定研发中心年度、月度目标、工作计划及总结并上交总经理;③协助研发总工程师全面监控产品开发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④协助研发总工程师组织实施公司软件开发流程管理、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流程,协调各个项目进度;⑤协助研发总工程师完成研发战略规划,为重大研发决策提出建议及提供技术支持;⑥协助研发总工程师组织收集国内外相关行业的技术信息、竞争对手技术信息、国家相关技术政策、分析技术发展趋势;⑦协助研发总工程师组织新产品开发的技术可行性论证,参与新产品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⑧协助研发总工程师组织新产品开发的实施,监督、控制开发过程,确保新产品开发满足客户需求;⑨协助研发总工程师负责监督检查开发文档管理工作,保证研发文档资料的规范性。

 (八)主要资产的权属情况、对外担保和主要负债情况

 1、主要资产权属情况

 (1)主要固定资产情况

 信通网易为轻资产公司,截至2016年5月31日,信通网易无土地及房产,电子设备类资产账面原值为67.34万元。

 (2)主要无形资产

 截至2016年5月31日,信通网易主要无形资产为已取得的38项软件著作权,具体情况如下:

 ■

 2、主要负债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对外担保的情况,也不存在长期负债。截至2016年5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主要由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及其他流动负债组成,具体情况如下:

 ■

 截至2016年5月31日,信通网易负债总额为1,070.23万元。其中,应付账款61.28万元、预收账款219.89万元、应交税费318.55万元、其他应付款129.48万元、其他流动负债300万元。

 3、对外担保情况

 截至本预案出具之日,信通网易不存在对外担保情况。

 4、或有负债情况

 截至本预案出具之日,信通网易不存在或有负债情况。

 (九)交易标的所处行业概况

 信通网易主要从事专业医疗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开发、集成及维护服务等业务,是一家致力于医疗卫生行业软件开发和推广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分类,信通网易业务属于“I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I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行业监管情况

 (1)所处行业监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目前,我国对于医疗信息化系列软件暂未有特别列明法律法规监管,公司作为软件开发及服务公司接受软件行业主管部门监管。同时,医疗信息化行业服务于医疗卫生行业,又受到医疗卫生行业主管部门监管。

 ①软件行业主管部门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制定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产业政策、产业规划和行业规章制度,制定行业的技术政策和技术标准等,对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分别从产业发展、科技发展等方面对行业进行宏观指导,国家版权局负责行业知识产权的相关的保护工作。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是软件行业的自律组织。

 我国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行企业认证制度,对软件产品、软件著作权实行登记制度。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制定软件企业认证标准,软件企业的认证和年审由经上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授权的地(市)级以上的软件行业协会或相关协会具体负责,先由行业协会初选,报经同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审核,并会签同级税务部门批准后正式公布。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行业协会的工作实绩,也授权部分行业协会作为其所在行政区域内的软件企业认定机构。经审查合格的软件产品由省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批准,核发国产软件产品登记证书。国家版权局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为软件著作权登记业务的主管部门,由其授权中国软件登记中心承担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登记工作。

 ②医疗卫生行业主管部门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要负责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制定医药卫生行业相关政策、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监督管理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等。其中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属统计信息中心负责组织起草、参与制定全国卫生计生统计与信息化工作方针、政策和规划;负责卫生计生系统行业信息化建设业务指导等工作。除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外,医疗卫生行业的主管部门还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医药局等。

 中国医疗行业协会和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是医疗卫生行业的自律组织。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①软件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的《软件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确定了软件企业的认定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软件产品管理办法》,确定了软件产品的认证和登记办法。此外,我国软件产业的主要法规还有《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管理办法》、《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软件出口管理和统计办法》、《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工作管理办法》、《软件业统计管理办法》(试行)以及《软件政府采购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等。

 软件产业作为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国务院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行业发展建立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具体情况如下:

 ■

 ②医疗卫生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医疗卫生行业针对信息化相关政策具体情况如下:

 ■

 2、行业发展概况及特点

 (1)医疗信息化的概念

 医疗信息化行业有广义、狭义两个概念。

 狭义上,医疗信息化即医疗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是指通过计算机科学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及数据库技术,为医院所属各部门之间、区域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管辖内各机构之间提供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并满足所有使用者的功能需求。广义上,医疗信息化还包括医保信息化,药品流通信息化。

 ■

 (2)国际医疗信息化发展阶段

 从欧美等国家的医疗信息化发展轨迹来看,普遍经历从基础到高级三个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阶段、医院临床医疗管理信息化阶段、区域公共医疗管理信息化阶段。如果将医疗机构看作节点,是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点”的信息化,前两个阶段主要为每个医院节点内部的升级;区域公共医疗管理平台则是一个连接区域内诸多节点的信息交换平台,即形成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线”的信息化,此为第三阶段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个人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医疗理念的不断提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新兴IT技术在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应用,未来医疗信息化主体将由医院、区域医疗管理机构延伸至具有健康管理需求的广大个体消费者,内涵将扩展至面向个人的健康管理和诊疗医护服务,达到医疗卫生体系的全民覆盖,即形成“面”的信息化。医疗信息化未来发展的趋势也将拓展至整个大健康管理领域。

 ■

 ①医院管理信息化

 医院管理信息化以事务管理为主要内容,支持医院行政管理,对医院人流、财流、物流进行综合管理,旨在提高医院内部医疗效率。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以收费为中心,将门诊/急诊挂号、核价、收费、配药和住院登记、收费,以及医疗机构人、财、物等资源调配信息,借助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并采集整合各节点信息,供相关人员查询、分析和决策。医院管理信息化是是医疗信息化的基础。

 ②医院临床医疗管理信息化

 医院临床医疗管理信息化以医疗过程为主要内容,支持医护人员的临床活动,收集和处理患者的临床医疗信息。医院临床医疗管理系统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生临床诊疗行为为导向,借助多种软件应用系统整合患者临床诊疗数据,完成电子化汇总、集成、共享,医务人员通过信息终端浏览辅助诊疗路径、发送医嘱、接受诊疗结果、完成分析,实现全院级别的诊疗信息与管理信息集成。医院临床医疗管理系统涉及医疗机构的临床诊疗业务,为医疗信息化的核心,对于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水平提升意义重大。医院临床医疗管理系统的信息互联互通、实时交互也是区域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基础。

 ③区域公共卫生管理信息化

 区域公共卫生管理系统以区域性医疗资源智能管理和信息共享为主要内容,将区域内的所有医疗机构诊疗业务和管理信息集成整合,将所有医院、医疗保险、社区医疗、远程医疗、卫生管理机构、药品及医疗器械供应商、银行等相关主体连接为一个用于汇总处理卫生行业数据的信息平台,从而提高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医疗卫生体系运转效率以及卫生行政管理科学性。区域公共卫生管理信息化为区域内医疗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和互通提供了契机,其核心作用为数据交换与共享,核心数据为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旨在提高区域医疗效率。

 ④健康管理信息化

 尚处于雏形的个人和家庭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未来预计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IT技术对个人进行医疗服务为主要内容,将医疗资源和信息向个人进行传递。个人健康管理信息化是智慧医疗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医疗信息化四个阶段环环相扣,最终将原本封闭在医院内部的医疗资源和信息实现向个人流通。

 医院信息化、区域公共卫生管理信息化、健康管理信息化作为智慧医疗最重要的三大板块,共同组成了智慧医疗的金字塔。

 ■

 (3)中国医疗行业发展概况

 ①诊疗人数持续增长,医疗行业刚性需求旺盛

 近年来,随着人均收入、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疾病的预防,我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数持续增长,使得医疗行业的刚性需求不断增长。201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6亿人次,比上年增加2.9亿人次,增长3.97%,人均就诊5.4次。

 ■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②医疗机构数量不断增加

 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所、医务室)、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机构、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学科研机构、各级医疗卫生行政管理机构)等。根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统计数据,2016年初国内卫生机构数量已达985,345家。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支出的不断增长,未来我国医疗机构的数量仍将保持一定增长。

 ■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由于我国乡镇和农村人口比重大,区县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比重超过95%,缺因规模小、资金少、信息化人才匮乏、条件相对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医疗信息化建设较为薄弱,受硬件投入的制约发展相对缓慢。区县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十三五”期间信息化主力军将发挥巨大增长潜力。

 单位:家

 ■

 ③全国医疗卫生支出持续增长,占GDP比重仍较低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国的医疗卫生支出普遍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医疗卫生费用从2010年的19,980亿元增至2014年的35,37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36%。2014年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当年GDP比例为5.56%,亦呈逐年递增趋势。据原卫生部2012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中提到,2020年我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 的比重将达到6.5%-7%。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卫生总支出比例以及人均医疗卫生费用仍存在较大差距,2012年的美国医疗服务总开支就达到了 28,090 亿美元,占当年 GDP 的近 17%,人均医疗服务开支高达 8,653 美元,GDP占比是我国的3倍以上。我国相对较低的医疗服务开支水平,意味着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未来医疗卫生行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④医疗资源配置不均且效率低下,医院管理理念陈旧

 我国各地区、各级别医院资源配置不均衡,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设施不足,医疗资源逐渐向发达地区大型医院集中问题严重。此外,医疗资源使用效率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医院运作流程繁琐,病人看病往往需要经历挂号、候诊、缴费、取药等多个环节,来往医院各个部门之间,极大增加了病人的等候时间;另一方面目前各个医院的病历、检查结果、拍片结果的通用性较差,病人转院看病需要重新挂号,重新检查,医疗资源重复使用造成浪费导致整体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低下。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医疗资源少,医院管理理念一直停留在“以医生为中心”的医疗模式上,使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国服务消费转型,医疗机构的角色应由“传统的技术和装备中心”转变为“服务中心”,由“治愈疾病”转变为“预防与跟踪疾病”,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关注看病时的体验性,医疗重心应逐渐向患者倾斜。而医疗卫生信息化,正是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医药费用,解决就医难题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

 (4)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情况

 ①医疗卫生行业对医疗信息化的投入情况

 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自2009 年我国正式启动新的医疗体制改革,再次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等政策的持续推动下,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医疗信息化的投入不断增加,促进了医疗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医疗卫生行业信息产品市场的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基本保持14%以上的增速,远高于全球市场5.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总体市场规模增速较快。2008年至今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投入规模如下表所示:

 ■

 同时,医疗信息化投资规模占全国医疗卫生支出比例也在不断提高。2008-2014年,我国医疗信息化投入规模占医疗机构卫生总支出的比例由0.49%升至0.75%。但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3%-5%的占比相比仍存在7倍的差距。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

 图表:2008-2014年医疗信息化投资规模占医疗卫生总支出比例(单位:%)

 ②医疗信息化行业软件和服务市场规模占比将进一步提高

 与医疗信息化整体市场规模变动大体一致,近年来医疗信息化软件和服务市场规模也呈快速上升趋势。但总体看,医疗行业信息化支出中依然以硬件投入为主,重硬轻软问题比较严重。2008年-2014年医疗信息化软件和服务市场规模占医疗信息化整体市场30%左右,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

 近几年,国内三级城市以下医院也进入信息化的快速成长期,对于基本的单模块软件、子系统等有大量需求,而大型医院的信息化逐渐进入整合时期,软件和硬件的升级迭代需求增加。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已经初步建成自己的医疗信息系统,基础的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设备基本搭建完毕。未来硬件设施除去产品定期更新外,新增量将逐步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更多的业务将纳入到信息化流程中,区域医疗信息平台以及更大范围的健康管理方面,还会催生更多的应用,软件产品和服务的比例将大幅提高。随着医疗卫生信息化市场趋向成熟,可以预计未来几年,软件和服务市场投入比例将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市场潜力巨大。

 ③医疗信息化软件和服务行业细分市场发展情况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国内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是从国内少数大型综合医院开始发展,逐步向中小型、区县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及。从医院等级上来看,三级医院的投入显著高于三级以下医院,乡镇医院及农村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从地域分布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的医院信息化投资也明显高于经济中等发达及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化程度的差异对全国范围内的医疗体制改革、新农合等政策的实施及全民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从细分领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市场规模来看,医院信息化中的医院管理和临床医疗管理发展最为成熟,区域医疗信息化次之,目前正处于快速成长期,个人和家庭的健康管理则处于雏形阶段,服务和商业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相对海外市场来说,国内各板块均处于扩容阶段,市场空间巨大,尤其是健康管理信息化,潜在市场巨大。

 ■

 图:2008-2014年医疗信息化主要细分领域市场规模

 ④细分领域信息化建设情况

 A.医院信息化建设

 总体来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三级医院几乎全部进行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二级以下医院普及率也达到了80%以上。大中型医疗机构已经建成具备基本功能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影像、放射、诊断等基础临床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逐步向手术麻醉、心电等更多种类的临床信息系统延伸。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不断普及,导医系统更加完善,应用基本成熟并逐步扩展,无线技术和手持设备等也逐渐应用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中。信息化程度越高的医院后续投入动力越足,加上改革的推行持续催生新的需求,大中型医院不断加购新的子系统及模块,同时为了消除信息孤岛现象,还需要进行协同工作和数据共享性,以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无缝共享,保证系统平滑运行。目前,基层小型医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也开始建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医院临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覆盖率约为30%,三级医院已经基本覆盖且逐步深入,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 系统)、放射信息管理系统(RIS系统)等各类子系统应用逐渐成熟,电子病历系统(EMR系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医院试用和采用,手术麻醉、重症监护等系统应用得到推广。大中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心已逐步由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转至以病人和临床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建设,将对PACS 系统、EMR系统、移动医疗等的搭建和应用进行重点投资,中小型医院也将逐渐启动临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的部署,这标志着我国医疗信息化进程已进入了全面建设临床医疗管理信息化阶段。

 综上,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开始从以费用、管理为主的医院信息化初级阶段逐步过渡到以医院临床信息为主的高级阶段。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正在向深度发展,开始从早先的侧重于经济运行管理,逐步向临床应用、管理决策应用延伸,逐步实现“以收费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转变,同时在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优化医疗业务流程、完善医院管理决策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B.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

 2003年SARS重大疫情灾害爆发后,暴露出我国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不健全、公共卫生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政府开始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等区域性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和投入,并推动了包括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与决策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以及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在内的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同时,医疗体制改革也推动了针对城镇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和针对农村居民的农村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等多个医疗信息化产品的快速发展,大大延伸和完善了我国医疗信息化产品线;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也纷纷建立计划免疫信息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等,为未来共享和整合信息资源建立了基础。

 2010年卫计委提出“3521工程”后内涵不断扩充,先后经历了“35212”、“36312”、“46312”这几个阶段。当前最新的政策规划为“46312”,即建设国家级、省级、地级市、县级4级卫生信息平台,依托于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支撑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计划生育、综合管理等6项业务应用,构建电子监控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全员人口个案数据库3个数据库,建立1个安全的卫生网络,加强卫生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2个建设,上述几项构成完整的“46312”工程。按照我国政府的卫生体系规划和“46312”规划,将建设由国家级卫生信息平台、省级卫生信息平台和地市级卫生信息平台组成的国家-省-地(市)三级医疗信息化平台系统。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卫生信息化的建设目标是6大业务覆盖省级平台80%、地市级平台覆盖70%、县级平台50%。

 由于国内商业医疗保险不发达,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缺乏商业化运营环境,当前主要盈利模式为赚取建设费用和后期的运营维护费用,积累的医疗大数据和健康档案这块金矿还有待充分挖掘。从各地省级医疗信息化平台推进情况来看,截止2013 年8 月,有北京、上海、重庆、江苏和浙江等11 个省已经建成自己的省级平台,占比仅30%;四川、湖北、广东等12 个省份正在筹建省级平台;山东、广西等7 省尚未开始,整合社会医疗保健资源,连接医疗保险、社区医疗保健服务、远程诊断、药品管理平台、卫生行政部门、银行等相关功能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刚刚开始试点。随着行业标准的出台和政府大力投入的支持,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高峰即将到来。目前,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主要以政府、企业参与建设为主,医院主动参与动力不足,医疗资源和信息采集及共享质量不高。但随着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医保支付价等模式的推行,医院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将大大提高。

 C.健康管理信息化建设

 健康管理的发展是建立在医院信息化、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基础上,目前健康管理的发展在国内及国外仍处于发展初期,产品、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等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规模。但美国由于较好的外部环境,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向患者、医生、医院、药企、药品研发机构和医保收费的六大商业变现模式,而国内目前主要为向患者收费、向药企收费和交叉补贴三种模式。

 ⑤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医疗信息化起步较晚,目前投入还较少,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从国际医疗信息化发展轨迹来看,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尚处于第二阶段(医院临床医疗管理信息化)的初期,部分地区开始进入第三阶段(区域公共卫生管理信息化)。随着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投入持续增加。由于医院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和公共卫生系统平台的搭建是提高全行业医疗水平,优化利用医疗资源,增加公民卫生保健水平,最终改善居民医疗保健水平和提高国家卫生开支效率的重要手段,医疗卫生行业的IT投入将会明显高于整个IT行业的增速。在经过多年以硬件为主的IT投入后,软件和服务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从从国内医疗信息化发展整体来看,医院作为主要使用主题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与临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两大平台发展最为成熟,目前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厂商的产品化程度提高,实施周期大大缩短。经过多年的建设,二、三级医院基本普及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而基层医院的信息化刚刚开始,以医院管理为目标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当前的发展重点。未来,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增长将主要来自于中小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而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仍以大中型医疗机构为主要市场,随着各类子系统之间的集成需求逐渐显现,大中型医院的全院数字化集成平台建设需求将快速增长。依据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规划,未来五年,我国县级以下基层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投入将进一步加大,大中型医疗机构的数字化医院建设和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将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扩展,并逐步启动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这些均将成为我国未来医疗行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

 电子健康档案是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储存和共享的核心内容,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我国医疗卫生信息体系的根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共享中心将医院、居民、疾控中心、社保中心、社区卫生机构等相关主体有机结合起来,涵盖人从出生到死亡的疾病控制、医疗服务、疾病管理和医保结算的全过程。卫计委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指出,未来数年将推出涉及金额高达4000亿元的7大医疗体系重大专项,其中,全民电子健康系统工程预算611亿,包括落实大型综合医院信息化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全民电子健康档案和打造区域性医疗信息化平台三项工作。巨量的政府投资将有望明显刺激国内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建设,区域性卫生信息化已成为医疗信息化行业未来的发展态势。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领域技术与医疗领域跨界融合,新兴技术与新服务模式快速渗透到包括预防、诊断、治疗等在内的医疗各个环节,并为人们就医习惯、就医方式等带来重大变化。各种形式的呼叫中心、医疗资源的整合和网络化、远程医疗会诊、健康管理服务等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新产品也将成为未来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重点方向。可以预计针对个人和家庭的健康管理信息化的商业模式将逐渐清晰,市场潜力将进一步被发掘。

 综上所述,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医疗信息化行业处于快速更迭,飞速发展的最好时期。

 3、医疗信息化的行业技术水平、特点及发展趋势

 (1)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

 整个医疗信息化行业的技术正处于快速更新,迭代加速阶段,医疗卫生软件在数据库系统、软件架构、工具软件、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基本体现了软件行业技术升级快的特点。在国外,领先企业正全面向互联网Web2.0方向转型,分布式、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新兴技术均应用到设计、研发过程中,形成面向行业的技术套件;而国内,由于医疗行业的相对封闭,新技术的利用程度较国外相对落后,更趋向较为稳定的技术框架,同时,国内医疗行业的需求多变性也造成了国内企业在技术选型上的多样化,医疗体系的差异也让国内公司具备更多的本地化技术经验。

 我国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有其特殊性,医院信息系统规模和专业化程度地区及个体差异较大,各医疗机构往往存在众多异构设备和信息系统。我国有数以百计的医院相关信息系统服务商,医院内部信息系统数目从十几个到几十个不等,通常由不同的信息系统服务商来建设和维护,而每家服务商的信息系统从开发工具、数据库结构、所用的编码以及管理思路都各不相同,导致医院内部的各方面信息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困难。为满足医疗整体信息化需求,一方面必须整合来源于各类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医疗信息数据,为各类医疗服务提供信息支撑;另一方面必须在所有异构的设备和信息系统之间实现交互操作和工作流协同,建立整体医疗协同环境,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导致各类异构设备和信息系统之间的集成和整合成为我国医疗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内大多数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仍使用PowerBuilder、.NET等通用性较差的开发技术及不能跨平台的MS SQL Server数据库,在大健康数据承载及异构系统的集成、异构数据的整合处理方面表现较差。

 (2)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总体看来,我国的医疗信息化行业的技术发展均会逐渐向国际领先企业看齐,操作系统、研发工具、运行环境等都会逐步进行技术迭代,但对于国内大型软件企业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与较高成本。

 目前由于各医疗机构信息数据不标准导致区域公共医疗信息系统采集数据困难、不准确等现象,随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卫生行业数据集强制性标准的逐步出台,要求国内软件提供商对现有系统的技术进行改造升级,将行业数据集标准融入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中,实现信息平台数据及元数据可共享交换,卫生统计信息可统一标准上报,真正实现区域内医疗信息及资源共享,提高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效率。此外,区域医疗作为近年来国家重点投入的领域,未来将进入快速发展及规范阶段。在区域范围内的所有医疗机构的数据将被统一整合作为国家疾病预防、监测、管控的基础,各地在云计算中心的投入将会明显加大,对虚拟化、网格计算的技术需求也会不断深化,区域医疗的数据量将呈线性递增趋势。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引入,政府和监管部门可以获得更多的数据挖掘应用,如慢病的预防、传染病的预警、地方性社区诊断的开展等,而居民也通过区域医疗的推广获得触手可及的医疗服务,如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疾病自测、导医、慢病防治、社交等。

 随着大数据挖掘、云计算技术、物联网、移动互联等IT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个人健康信息化领域已有国内医疗信息化企业争相进入,但目前仍处于商业模式的探索过程中。个人健康信息的双向传递及利用,未来将会成为大健康领域的核心。

 4、医疗信息化行业的竞争状况

 (1)行业竞争格局

 目前,国内的软件供应商在医疗信息化建设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且相对分散。医疗信息化具有比较鲜明的中国特色,本土厂商对于中国医疗行业现状的解决方案更加熟悉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对当地用户需求掌握的更加透彻,这些都使得他们更能获得医疗用户的青睐和认可。国内企业包括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卫宁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健源达科技有限公司、东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中联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为代表,目前已拥有较成熟的产品系列及完善的销售渠道,往往在某一区域内拥有绝对优势,占据较高市场份额。但随着中国医疗IT市场的快速增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厂商关注,如英特尔、IBM、Oracle、思科等都成立专业的医疗行业部门,这些国外公司的进入无疑使得医疗信息化市场的竞争态势变得更加激烈。

 (2)市场化程度

 目前医疗卫生领域医疗信息化软件提供商较多,市场充分竞争,行业集中度低,目前仍处于混战阶段。主要原因有:医疗信息化行业集中度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医疗信息化较低级系统简单,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其二,市场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各级公立医院及区域平台系统作为医疗信息化企业的主要客户,多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地方割据的现象也较为严重。预计未来几年市场集中度仍会维持当期水平。但是随着市场的日趋成熟,能够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厂商在市场中的领先优势渐渐明显,并且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集中度将会逐步提高。

 (3)行业内主要企业及其份额

 行业内主要企业包括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卫宁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健源达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中联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等。

 东软集团是国内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中的领头企业,相较其他企业,其医疗信息化业务较为全面,涵盖医学影像设备、区域医疗、个人健康信息管理等多个领域。卫宁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于医疗信息化的上市公司,自主研发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业务覆盖智慧医院、区域卫生、基层卫生、公共卫生、医疗保险、健康服务等领域。东华软件IT解决方案涉及多个行业,率先在国内引进国外医疗信息技术。北京天健源达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最早从事医疗信息系统开发研制的专业化企业之一,为数字化医院建设和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软件产品、系统整合和运营服务,并基于数字化医院和区域卫生信息化提供移动医疗服务整体解决方案。重庆中联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业医疗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解决方案涉及医院业务管理与经营决策信息化、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社区卫生信息化及相应的基础技术研究等多个领域。

 (4)竞争趋势

 目前国内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数量较多,但绝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尚处于区域分散竞争阶段,基本形成以各大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性优势,跨地域的医疗信息化企业位数不多,全国性的医疗信息化企业数量则更少。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市场竞争呈现以下趋势:

 ①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优势明显,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

 随着医疗信息化行业的日趋成熟,能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在市场中的领先优势渐趋明显,并且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而一些专业的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厂商、电子病历厂商则通过寻求与医疗信息化整体方案提供商的合作来扩大专业产品的市场。

 ②医疗行业信息化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企业之间逐渐整合

 国内早期现身并逐渐成长起来的独立软件提供商,通过收购的方式,逐步整合区域的小型软件提供商,获得更多客户资源,完善产品线,不断壮大规模,取得更多的生存与发展机会。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已发展比较成熟的产品,传统的独立软件商具有领先的优势,例如北京天健、东软集团、重庆中联、卫宁健康、东华软件等。

 在医院临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市场上,上述厂商也都有成熟的产品;细分领域,在电子病历EMR市场上,南京海泰、嘉和美康是专业的厂商,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在影像存档传输系统PACS市场上,华海医信和亿彼恩是比较专业的厂商,另外通用电气医疗事业部、锐珂、西门子等医疗设备厂商也有PACS软件解决方案。?

 在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市场上,东软集团、万达信息、用友具有一定的优势,重庆中联、卫宁健康、嘉和美康、杭州创业等厂商也具有很好的客户基础;上述多个厂商都在开拓区域医疗市场。

 ③能把握区域化发展趋势,成为行业标准制定者将在区域平台市场占优

 目前,卫生部已推出一些医院信息化相关标准,更多还处于研究和未发布阶段。随着医疗信息化逐步发展,卫生部必然会加大行业标准的规范力度,更高效率推进标准化IT 建设。对医疗信息化技术发展路线明晰、拥有较强技术开发能力、产品系列完善、提前布局区域医疗信息化市场的企业将成为相关数据标准的制定者,将成为区域医疗信息化的主要建设者,为后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奠定基础。因此,把握区域化发展趋势,成为行业标准制定者或能赢得更多区域平台订单,在未来医疗信息市场占据优势。

 5、行业利润水平及变动趋势

 2007年以来,我国软件行业的净利润率始终保持在10%以上,体现了软件行业较弱的周期性和较强的盈利能力。目前,医疗信息化相关上市公司有卫宁健康(300253)、东软集团(600718)、东华软件(002065)、万达信息(300168)、创业软件(300451)、用友网络(600588)等,其毛利率和净利率具体情况如下:

 ■

 数据来源:Wind资讯

 2011年至2015年,主营为医疗信息化的卫宁健康毛利率均超过54%,净利率超过19%,利润水平远超其他五家主营业务涉及多个行业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

 ■

 资料来源:Wind资讯

 6、行业经营模式、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征

 医疗信息化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软件的研发、技术维护服务方面,与传统生产制造型企业相比,轻资产,在技术研发、拥有医疗、IT技术复合型专业团队建设方面投入较高。

 医疗信息化服务于医疗卫生行业,下游客户主要为医疗机构及区域卫生管理机构等,随着国家老龄化趋势及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意识的提升,居民医疗支出将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趋势,因此,医疗信息化行业整体呈现弱周期性。同时,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区域性也受医院分布、区域医疗资源的分布影响较大。由于我国东部经济水平较为发达,医院数量较多,医疗资源丰富,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的投入目前也主要集中在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沿海东部区域。但随着国家医疗资源逐步向中西部倾斜,中西部地区的医疗信息化业务具有更多机会。

 医疗信息化建设受政府财政支出预算管理制度影响,呈现一定的季节性特征。预算审批一般在当年上半年完成,采购招标一般集中于年中,下半年进入项目实施期。因此,医疗信息化行业企业的销售收入一般集中在年末或次年初。

 7、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①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

 医疗信息化行业属于国家鼓励发展行业,近年来得到国家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这为行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市场环境。2012年3月发布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明确了2012-2015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阶段目标、改革重点和主要任务,包括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2013年11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人口健康信息化的总体框架:统筹人口健康信息资源,强化制度、标准和安全体系建设,有效整合和共享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资源,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建设国家、省、地市和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等。“十三五”期间最重要的是两个要素投入是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全科医生培养。“十三五”规划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发展远程医疗等。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等相关方针政策的实施,将不断带动医疗卫生信息化投资,促进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持续快速发展。

 此外,软件行业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行业,对软件行业进行政策扶持,并享有免征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两年三减半”、人才政策、市场政策、知识产权政策、进出口政策等,对中小型企业培养,鼓励企业自主研发,为软件企业创造了友好的发展平台。

 ■

 ②信息技术进步及应用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软件行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继承性和产品复用性强的特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满足了医院对信息化的复杂要求,使得居民与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具备认知和应用基础,催生出更多市场需求,开创了新的商业模式。

 ③行业标准逐步建立

 2009年以来,国家颁布《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等医疗信息化标准,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有效解决医疗应用软件兼容性差、信息整合程度低等问题,为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网络奠定基础,促进了市场健康有序发展。2014年6月,卫计委正式发布了《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居民健康档案医学检验项目常用代码》、《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规范》和《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首次明确公布了区域信息化建设的正式标准。行业标准的确立将有望解决区域医疗平台间由于数据标准的不一导致的信息孤岛问题,为全面推进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真正实现互联互通扫除障碍。

 ④医疗卫生领域对信息化认可度提升

 在我国,由于病人与医务人员比例严重失调,导致的看病时间长,工作效率低下等情况是现时医疗机构管理的重点整治范围。近年来,医疗卫生领域的信息系统规模越来越大,临床及管理需求越来越复杂,而信息化不仅可对大量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更可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帮助医疗机构整合资源,优化流程,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各环节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缓解病人看病“三长一短”的现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作用愈发重要。医疗信息化的价值认可程度也越来越高,医疗机构纷纷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行业发展空间将呈现持续增长。

 (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①专业人才供应不足

 虽然在医疗卫生改革推动下,国内高校对医疗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体制逐渐健全,但从目前总体规模看,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人才建设方面存在储备不足、交叉型人才短缺等问题,专业复合型人才匮乏成为制约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②知识产权保护有待加强

 软软件产品易于拷贝复制,扩散快,国内客户对软件服务支付费用的观念尚未形成,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若不能够实施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将对行业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③行业标准的完善需调整适应

 医院信息化推进缺乏顶层统筹机制和路线图,标准化滞后导致数据集成困难及质量不高等问题;产业薄弱,产品跟不上需求发展。医疗信息化行业由于缺少卫生部门的监管,只是列入信息化行业进行监管,行业标准尚不全面,令行业中水平参差不齐。如一旦政府部门开始制定法规制度,企业将需要长时间的适应调整,影响无法预计,行业标准的浮动对企业平稳发展有较负面的影响。

 8、公司所处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

 (1)与上游行业的关系

 信通网易作为医疗信息化行业中的中游企业,提供医疗信息化软件的开发、推广和技术服务业务,上游行业企业主要为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提供商、以及少部分通用软件提供商。上游行业的技术更新和产品升级会促进本行业的产品升级和应用范围扩大。

 (2)与下游行业的关系

 信通网易所处行业的下游客户主要为医疗机构及区域卫生管理机构等,主要包括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部、疗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学科研机构、各级医疗卫生行政管理机构等。下游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需求是牵引和拉动本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目前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需求旺盛,未来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实施,将继续带动医疗卫生信息化投资,促进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持续快速发展。

 9、行业进入壁垒

 医疗信息化行业壁垒主要表现在核心技术、专业人才、资金、行业资质、行业经验和客户资源的积累等方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竞争,新的竞争者难以在短期内形成上述几方面优势,竞争将主要在现有市场参与者之间展开。具体情况如下:

 (1)核心技术壁垒

 医疗信息化行业属于软件和医疗卫生交叉学科,专业性强,技术领先程度和产品的创新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拥有持续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医疗信息化核心产品涉及技术架构、业务模型、管理模型等多个专业领域,需要企业建立持续有效的创新体系、研发体系,保持高水平技术团队稳定,对企业核心技术和产品进行长期研究、升级,才能保持市场领先水平,不断开发有竞争力的产品。因此,医疗信息化行业具有较高技术门槛。

 (2)专业人才壁垒

 医医疗信息化产品提供商不仅具有提供信息技术解决方案能力,还要对医疗卫生领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医院复杂的临床业务流程及管理需求,这对专业人才提出了较高要求。拥有一批信息技术过硬、精通医疗业务、熟悉医疗管理体系的技术专家队伍,是企业进入该细分市场的关键要素。目前,医疗信息化行业技术人员主要以计算机或软件专业背景为主,具有医疗卫生和软件行业复合背景的人才主要通过企业持续自主培养,行业内具有多年医疗卫生软件开发经验的专业人才稀缺,这对行业的潜在进入者构成了障碍。

 (3)资金壁垒

 软件产品的研发业务和市场开拓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医疗信息化产品由于涉及医院业务非常复杂,其产品开发及测试周期相对于其他行业更长,投资回报期也较长,新进企业一般资金实力较弱,难以承受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长时间的研发周期,这构成了行业的资金壁垒。

 (4)行业资质壁垒

 医疗卫生行业需要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等资质以保证医疗卫生产品运行稳定、安全可靠。软件行业需要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安防资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等相关行业资质认证代表企业的综合实力。医疗信息化行业涉及医疗卫生行业和软件行业两大领域,且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对医疗信息化产品提供商提出了较高要求。企业在医疗信息化行业经营,一般需要取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证书、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软件企业认证书等资质认证证书,而这些资质公司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项目积累、研发及管理水平提升才能取得,这从不同层面树立起了行业的参照指标和市场准入壁垒。

 (5)行业经验壁垒

 医院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医院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因此,要求专业系统开发商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复合的知识结构,而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复合的知识结构需要足够长的实践周期和业务量才能积累形成。同时,由于医疗卫生行业是关系民生健康的重要行业,其信息系统产品的品质要求更严格、标准更高,而我国医院规模、水平参次不齐,各种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分类多样化,相应加大了其产品开发的技术难度和创新要求;另外,由于涉及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对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行业经验积累已成为进入本行业的壁垒。

 (6)客户资源壁垒

 软件企业需要通过长期的优质服务才能逐步建立起稳定、忠诚的客户资源。医疗信息化行业中客户与合作伙伴的实质合作关系建立起来以后,原则上均倾向于长期合作,并且随着医疗临床业务对信息化依赖逐步加大,为保证医疗信息化系统在运行和维护上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客户亦倾向于长期合作。一般来讲,医疗信息化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周期通常较长,且经常会随着政策变化和社会变革进行变化,需要软件和服务提供商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医疗信息化行业的软件和服务提供商一般都通过长期的技术应用和服务逐步形成自身稳定成熟的客户群。

 目前,医疗信息化行业服务的主要客户是医疗机构、政府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产品研发成果、项目实施经验和成功案例、综合服务能力和企业品牌是其选择服务提供商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只有熟悉业务流程、精通项目管理和实施、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而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良好的品牌形象需要足够长的实践周期和成功案例才能积累形成。新的行业进入者缺少行业经验,很难在短期内培养出稳定的客户源。

 10、信通网易的核心竞争力及行业地位

 信通网易的核心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其使用的开发技术、数据库系统、软件架构及集成平台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具体如下:

 (1)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产品线齐全

 信通网易经过多年自主研发,在医疗信息化行业的深耕细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线齐全,覆盖范围广。医院内部,可根据医院个性化差异及行业标准,提供满足医院发展的数字化医院整体解决方案;区域内,可实现各个横向业务机构和纵向管理机构信息互联互通与业务协作,构建域内人口健康数据库;针对个人健康服务,可通过移动互联网应用打通个人与医疗服务机构间的信息交互及沟通渠道。信通网易与客户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均提供完整的医疗信息化运维服务,在西南地区拥有较高认可度。

 (2)产品全部采用通用性高的Java技术开发

 与同行业公司大多采用无法跨平台的PowerBuilder、.NET等技术开发产品相比,信通网易提供的医疗信息化产品均采用 Java技术开发,具有卓越的通用性、高效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Java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全球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产业中,其跨平台应用极大提升了信通网易的企业竞争力。

 (3)使用Oracle数据库,大健康数据承载及异构系统集成、异构数据整合性能卓越

 在医疗信息化行业中主要采用MS SQL Server、MySQL及Oracle等主流数据库。目前Oracel已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大数据分布式计算,其优势主要在于:Oracle产品采用标准SQL,可以与多种数据库兼容;Oracle能与多种通讯网络相连,支持各种协议;Oracle产品提供了多种开发工具,极大方便用户进行进一步的开发,提高生效效率;Oracle产品可运行于很宽范围的硬件与操作系统平台上,可安装在70种以上不同的大、中、小型机上,可在VMS、DOS、UNIX、Windows等多种操作系统下工作,具有最大的开放性;Oracle的并行服务器对各种UNIX平台的集群机制都有着相当高的集成度。此外,Oracle还具有可伸缩性、并行性及高拓展性。而MS SQL Server等数据库不能跨平台使用,即不能在非Windows操作系统下使用,在大数据的承载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目前,国内大型医疗信息化软件开发商的区域平台系统已开始使用Oracle数据库,但其早期开发的医院信息系统仍继续使用MS SQL Server数据库,未来可能需要3至4年的时间逐步完成软件升级改造。而信通网易全部产品均使用目前最先进的Oracel数据库采用分布式计算大数据,可为医院节省大量产品软件迭代成本。

 (4)医疗信息集成平台融入卫生行业数据集标准

 信通网易坚持产品规范化,采用国标类属性规范(3个)、国际类属性规范(45)、公共类属性规范(行业141个,其他190个)等数据集标准,融入医疗信息集成平台中,实现数据及元数据共享交换,从而达到医疗机构进行卫生统计信息统一上报标准,极大提高区域系统数据采集的准确度;实现共享文档交换,满足患者健康档案及区域共享文档统一标准实现服务资源共享。以主数据管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引擎、消息中间件MOM为支撑,形成统一的应用集成框架,包括代理服务、适配器、目录服务、共享交换服务、流程服务、安全服务、信息服务、协作服务等,支持不同地域的应用系统的集成,提供方便易用的配置工具,为数据采集和交换提供的基础服务。患者主索引(Enterprise Master Patient Index, EMPI)提供患者基本信息检索目录,通过唯一的患者标识将多个医疗信息系统有效地关联在一起。以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保证对同一个患者,分布在不同系统中的个人信息采集的完整性和准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