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05版:财富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6年06月27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握产业变革 坚守成长创新
国投瑞银基金经理 张佳荣

 □国投瑞银基金经理 张佳荣

 

 自从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增速于2011年达到峰值并逐年下滑之后,对医药行业的悲观预期逐渐增强,曾经尽享二级市场医药板块持续高速成长红利的拥趸们也开始产生动摇。对此,我们认为,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以及产业升级、制度改革的需要,医药板块正在经历阵痛。不要因为一时的波动而轻易动摇,应该继续关注改革进程,把握发展方向,坚守成长和创新。

 创新是医药企业的灵魂

 医药行业有很高的专业门槛,一家医药企业一旦拥有“创新”的标签,不但在产品上具有很强的排他性,随之带来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效益。方兴未艾的新一代细胞免疫疗法、基因编辑技术等治疗方法的出现,不但引起了业界的关注,而且由于它们对疾病治疗的革命性作用,也吸引了更多的风险投资。因此,尽管相关研究多数还处于临床早期甚至临床前,并不妨碍市场给予相关龙头企业极高的估值。另外,一些具有很好临床效果的药物,不论是新靶点首创药物还是优效药物,在进行相应的学术推广之后能够很快放量,说明无论是药物的本质还是疗效,临床用药端仍然存在很大的优质药品的用药缺口,这是靠营销、公关无法替代的。

 可惜的是,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国内很多企业宁愿在竞争激烈的低端仿制药或原料药市场“红海”中“白刃相见”,也不愿意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新药创制。究其原因,一方面,国内企业多数体量较小,无法承受新药创制的长周期、高投入和高风险;更重要的,还是企业对创新收益的预期较低。尽管国内企业实力相对有限,但是重磅新药的出现举世瞩目,优秀的创新性药企可以通过分享海外新药权益、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等手段来摊薄风险,尽快回笼资金,反哺研发管线中的其他项目。最关键的是,企业对创新收益的预期也在逐渐增加,这是因为目前我国的医药大环境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

 政策红利推动新药创制

 医药行业在经历21世纪前十年的审批红利、医保扩容红利和基药红利的政策暖风带来的高增长之后,又遭遇了医保控费、控制“药占比”等趋空政策的影响。尤其从目前各省的招标采购情况看,二次议价、药交所模式、各省价格联动等都将不可避免推动多数品种价格的螺旋下降,占药品销售主要渠道的医院端药品价格将长期承压。这其中创新药或将得以“豁免”,成为新的亮点。

 首先,创新药竞争格局好,相比众多药企扎堆的低端仿制药采取的“竞价模式”,创新药的“议价模式”在招标采购时降价压力小得多,而且很多省份在招标时进行“质量分层”,创新品种也会获得更高的层次,提高价格自主权;其次,在医院端,由于创新药疗效明确,可替代性弱,不仅不会受“药占比”控制的影响,反而会因此获得更多的处方。第三,自去年以来,药品注册审评制度改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等药政的颁布,都是为即将正式发布的医药“十三五”规划中的“新药专项”做铺垫,推动新药创制也将成为医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可见,国家正在进行医药领域自上而下的全局布置,推动创新药在我国的发展。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看到我国药物销售额排名靠前的品种中,能有疗效可靠的单克隆抗体、靶点明确的化学药和新型的诊疗技术应用。

 迎风起航的医药商业

 创新之果非一日之功,除此以外,我们密切关注处于产业变革核心位置的细分子行业,如医药商业的机会。从“两票制”整顿流通环节的乱象,“处方外流”如何在零售端承接医院端流出的药品销售,都给医药商业提出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医药分家”清议多年却始终未能落实,说明“处方外流”带来巨大的市场转移,这块蛋糕如何分配还存在较大的分歧。乘着改革的东风,具有分销能力的零售商显然更具优势,既有能力承接这部分市场,又能和医院的对接工作做好。特别是全国或者区域性龙头,前者分销能力更强,后者能将销售网络下沉得更深,在本区域内和医院的合作或许更密切。

 随着“处方外流”的深入,医院也会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以尽量弥补药品业务的损失,同时也就给“分级诊疗”、“医生集团”带来了想象的空间。所以在这样一个变革、创新的时代,在对待医药行业这一个长期增长较快、细分子行业多的领域,首先我们要有信心,其次一定要有大格局大视野,动态地观察其中的变化,捕捉其中的机会。在把握行业机会的同时精选个股,坚守成长和创新,实现稳健增长。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