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焦点·市场动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6年03月01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均发出5份问询函

 近三月以来,沪深交易所频频向上市公司发出监管问询函或关注函,频率和数量均较高,其中函件内容及公司回复所披露的诸多细节也引发了市场普遍关注。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粗略统计,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25日的58个交易日中,沪深交易所共发出274份问询函或关注函,平均每个交易日发出5份。去年年底,交易所问询函发出数量相对较多,12月共发出148份问询函,日均6.4份。从不同板块情况看,近三月来沪市主板、深市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分别收到70份、78份、89份、37份关注函或问询函。

 从问询函内容来看,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各类市场动向关注的范围不断拓宽,对多项存疑的细节问题“刨根问底”,其中土豪式的高送转方案、并购标的估值不当、包装概念式市值管理、“花式借壳”或保壳动作、公司资金去向等多类市场关注问题均被交易所列入重点关注对象。

 以并购重组为例,因并购细节不详、标的资产估值合理性存疑等问题而收到监管问询函的上市公司占多数。其中博瑞传播、唐山港、中钨高新等公司均曾因标的资产亏损或存在并购风险情况而遭到交易所“追问”,后续当事方公司不得不在监管质询压力下快速出具详细披露材料,就收购的可行性和盈利能力预测等进行释疑。与此同时,一些追逐热门概念或题材的并购动作或市值管理行为,在公司披露相关框架协议后随即便遭到了问询,甚至有公司还被交易所实施停牌。

 而近期伴随年报披露期的临近,上市公司高送转方案的合理性也成为交易所关注重点。日前,劲胜精密、天齐锂业、棒杰股份等多家公司收到上市公司问询函,要求结合公司自身业绩成长性、盈利水平等补充披露相关信息,并说明高送转方案与公司成长性相匹配的合理性。

 深圳某私募人士分析,今年以来,由于市场行情低迷,为提振股价,很多上市公司推出比较抢眼的分红方案。“但与企业业绩背离的高送转方案推出后,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股价也没有得到抬升,加上监管力度从严,这类高送转概念股的炒作越来越难。”

 除上述问题之外,上市公司股权更迭、企业内部治理等问题也成为交易所关注的范围。例如,此前引发股权争夺热议的茂化实华、万科A、康达尔等公司先后收到深交所的关注函;有公司在修改章程过程中,存在限制股东权利的问题而遭受质询;另有公司董事会成员到期尚未换届、高管辞职原因不明等需详细解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