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6版:大众理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5年08月08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险偏好回落
类固定收益信托“一抢而空”
□ 本报记者 刘夏村

 □ 本报记者 刘夏村

 

 那些空仓的投资者时刻准备着抄底股市吗?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以前客户配置阳光私募产品挺多的,现在不一样了。”近期A股持续震荡,某大型信托公司财富中心人士张华(化名)发现,客户开始更多配置类固定收益的传统信托产品了。

 实际上,张华的经历并非个例。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受A股大跌影响,市场风险偏好已经有所回落,不少资金回流固定收益产品。在这一过程中,具有隐性“刚性兑付”的传统信托产品开始升温,有的产品甚至被“一抢而空”。

 风险偏好降低

 来自Wind的统计数据显示,7月共发行390只阳光私募产品,发行规模为167.3亿元,6月则分别为1435只、359.33亿元。其中,股票型阳光私募产品7月发行数量为354只,规模为159.1亿元,与6月的305.45亿元相比近乎“腰斩”。

 究其原因,业内人士认为,经过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开始下降。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面向高净值客户的私募基金在这轮大跌中损失较为惨重。据媒体报道,在7月初,就有近300只阳光私募产品逼近清盘线,甚至一些知名私募机构的产品惨遭清盘。

 “经历了这次下跌,一些客户对风险问题挺担心,特别是一些前期回撤较大的私募,他们的产品最近很难卖。”张华说。曾成功预言此轮牛市的国泰君安证券表示,经过近期市场波动,投资者风险偏好难以恢复到之前水平。投资者的预期主要有两方面变化:一是市场乐观情绪明显减弱,体现为看好市场趋势向上的投资者大幅下降,这种下降同时体现在大小盘股票上;二是看好大消费类的投资者比例渐渐提升,防御性机会渐渐得到市场重视。

 传统信托升温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市场风险偏好降低,资金开始涌入风险相对较低的固定收益产品,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债券市场。某大型私募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经理说,近期大量资金涌入债市,推动债市轮动上涨。由于大量来自权益类市场的资金申购债券基金,迫使债基购买相关标的,导致近期债市大幅走高,收益率出现偏离正常定价区间的情况。

 债市走火,类固定收益的传统信托产品亦现升温。张华发现,近期客户开始更多地配置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无独有偶,某信托公司人士在近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其公司发行的一款基建类集合信托计划几乎是被“一抢而空”。

 显然,这与今年初的情况截然不同。彼时,A股一路走牛,各路涌向资本市场,传统信托产品颇受冷落。由于传统信托产品期限多为两年,且流动性差,不少投资者急于将钱转向股市,于是各种信托流转业务火爆。某知名第三方财富公司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当时在其平台上转让的客户很多,而且有大户专门收购二手信托,所以成交效率很高。据悉,这家第三方财富公司在2013年开通了信托产品转让业务,此前业务量一直较小,但去年8月以后,业务量明显增加。另据媒体报道,上海信托旗下的信托转让平台在去年10月上线以来便保持活跃,运行近4个月来,该平台成交数量有60多笔,成交金额达30多亿元。

 不过,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家信托公司了解到,尽管近期传统信托产品开始升温,但可供投资者选择的余地并不大,原因在于经济疲软背景下,不少信托公司出于风险控制等因素的考虑,在今年缩减了业务量,目前产品供应有限。某央企系信托公司人士表示:“我们公司最近没有多少新产品可卖。”

 不可依赖“刚性兑付”

 信托产品被视为一种类固定收益产品,其原因在于目前出于维护行业良好形象和社会责任,信托产品处于刚兑发展阶段。实际上,这种隐性的“刚性兑付”加之较高的收益率,正是不少投资者青睐信托产品的重要原因。

 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切忌不可过分依赖“刚性兑付”,还是要精挑细选。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从2013年以来,一些信托产品被曝发生兑付危机,尽管截至目前尚未完全打破“刚性兑付”,但一些产品的风险处置过程相当曲折,投资者要经受一定程度的压力。

 目前,国内具有类固定收益属性的信托产品主要包括房地产信托、工商企业信托、基础产业信托。近期不少资金回流固收产品,基础产业信托特别是其中的“政信合作”产品颇受欢迎。所谓政信合作信托,即信托公司与各级政府或其设立的投融资平台公司合作开展的信托投融资业务,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城市建设等领域,主要还款来源是地方财政收入、上级政府划拨收入、土地销售收入、政府偿债基金、政府回购等政府信用。

 在不少投资者看来,傍上地方政府,使得产品安全系数大大提升。不过,多位信托业内人士认为,信政合作类信托并非“万无一失”,特别是当前不少政信合作产品其实是在去年底前抢发出来,质量不高。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选择信政合作类产品,首先要选择发行产品的信托公司。一般而言,大型信托公司对项目的把控能力较强。其次,要关注融资方的信用评级。再次,要选择期限较短的产品,例如1年期、1.5年期,尽量不要超过两年期。最后,要回避某些高负债地方政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