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商品/期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5年06月17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碳金融创新破壳
碳排放权场外掉期交易启航
□本报记者 王朱莹

 □本报记者 王朱莹

 

 2015年6月15日,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能源创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环境交易所在“第六届地坛论坛”正式签署了国内首笔碳排放权场外掉期合约,交易量为1万吨。掉期合约交易双方以非标准化场外合同形式开展掉期交易,并委托北京环境交易所负责保证金监管与合约清算工作。

 掉期交易又称为收益互换,交易双方通过事先约定的基于远期价格的收益相互交换实现市场风险的转移。场外掉期交易在大宗商品场外市场交易领域使用广泛,是实体企业管理价格风险的常用工具,但对于国内碳市场仍属于新鲜事物。对碳排放权市场而言,掉期交易是场内现货交易的有益补充,该交易形式为碳市场交易参与人提供了一个防范价格风险、开展套期保值的手段,是碳金融领域的重要创新,也是对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提出的“继续推出大宗资源性产品期货品种,发展商品期权、商品指数、碳排放权等交易工具,充分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增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内容的积极响应。一方面,场外掉期交易模式的推出为企业提供了更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使得企业能够以更灵活的方式和较低的成本锁定价格完成履约;另一方面,此类交易的活跃将为碳市场创造更大的流动性,并为未来开展碳期货等创新交易摸索经验。

 中信证券大宗商品业务线高级经理蒋暘晶表示,中信证券自2013年以来一直积极参与国内碳排放区域试点市场建设的探索,本着金融服务实体的宗旨,为履约企业提供碳市场交易报价、融资以及产品创新方面的支持,在推进碳市场金融化以及相关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服务了企业多样化的碳排放履约需求,收到了良好的反响。此次场外掉期合约的签署,标志着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碳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又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进一步实现了碳市场与金融市场的有机结合,是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