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5年06月15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松紧并举 两融新规助力长牛
更多地把自主权交给市场 整体影响中性
□本报记者 蔡宗琦

 □本报记者 蔡宗琦

 

 备受市场关注的融资融券新规公开征求意见。多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新规整体有紧有松,旨在建立逆周期调节机制,并完善此前市场争议较大的部分举措,整体影响较为中性,有利于市场的长牛行情。值得关注的是,新规明确,参与两融业务的投资者最近20个交易日日均证券类资产不低于50万元。新规实施后,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个人投资者参与两融交易的门槛。同时,新规明确,券商两融金额红线是其净资本的四倍。新规实施后,这一规定短期内将导致4家净资本有限的券商规模“触顶”,难以再扩大两融规模,但就行业整体而言,两融余额还有约1万亿元增长空间。

 两融余额存万亿空间

 “证监会将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来调节融资融券业务,调节的方法将比原来的‘窗口指导’更直接有效。”中银国际分析师魏涛认为,此次证监会修改两融规则,将有利于建立健全融资融券业务的逆周期调节、监测监控、风险防范等监管机制,明确监管底线要求。

 从新规的具体措施来看,可谓有紧有松。首先,新规要求合理确定融资融券业务规模,证券公司融资融券的金额不得超过其净资本的4倍。不符合上述规定的证券公司,可维持现有业务规模,但不得再新增融资融券合约。截至5月底,全部开展两融业务的券商净资本规模不足8500亿元,这意味着两融余额的业务理论上限约为3.4万亿元,以目前两融余额刚摸高至2万亿元计算,仍有约1万亿元空间。不过,由于券商净资本还有其他业务用途,实际增长空间将小于理论上限。据测算,目前有4家券商的两融金额已达到其净资本4倍的上限,不得再增加规模。

 魏涛分析,按照2014年末证券业净资本6791.60亿元测算,结合近期上市券商增发、配股及H股发行规模(含未完成)2639.43亿元,3年及以上期限次级债2931亿元,计算2015年末行业净资本可能达到的水平为12362.03亿元。

 按照4倍净资本计算,对应两融余额的上限约为49448.12亿元,目前两融余额为22151.71亿元,还有123.22%的上升空间。新规提出的4倍净资本限制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对两融规模扩张不构成实质性约束。从上市券商情况来看,当前两融余额没有超过4倍净资本上限。国信、华泰、招商、广发已经实施或计划实施较大规模的再融资方案,两融业务空间也相对较大。西部证券和西南证券的两融业务规模空间较受净资本要求限制,再融资需求强烈。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投资者参与两融业务的资格,新规进一步明确最低证券资产要求。证券公司不得向最近20个交易日日均证券类资产低于50万元的客户融资融券。对于已低于50万元的客户,原有合约可不作改变。新规实施后,这一规定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个人投资者参与两融交易的门槛。

 展期新规支持长牛发展

 除了收紧部分措施外,两融新规对原有多项规定进行微调,放宽了相关限制。其中,最受市场关注的是展期政策的调整。新规将原有的“不得展期”修改为“合约到期前,证券公司可以根据客户的申请为其办理展期,每次展期期限不得超过证券交易所规定的期限。”新规允许证券公司对融资融券合约进行展期,且展期次数由证券公司根据市场情况、担保物情况以及客户信用状况,自主确定。对此,市场普遍解读为券商至少可以进行1-2次展期,理论上甚至可以无限次展期。做出这一调整,主要是随着两融业务发展,现行的6个月最长合约期限已不能满足客户长期投资的需要,合约到期后客户平仓再重新建仓,增加了客户交易成本。从境外市场经验来看,融资融券合约期限普遍较灵活。华泰证券研究员师罗毅认为,允许展期旨在支持长牛发展,延长融资融券周期为投资者提供便利,有利于投资者灵活控制,避免时间限制影响投资策略。

 (下转A02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