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07版:投基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5年06月01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牛市换挡 趋势不改
兼守价值成长基金
□民生证券 闻群

 □民生证券 闻群

 

 5月份沪指从4400点出发一路攻城略地,正当5000点触手可及之时,却遭遇“5.30”式大跌,快速上涨积累的风险得到释放,牛市节奏换挡。截至5月末,上证指数5月份全月累计上涨3.83%,深证成指上涨8.65%,创业板指飙升23.97%。行业方面,28个申万一级行业25涨3跌,大小盘分化格局较为明显,成长板块进入普涨格局,申万计算机行业月内大涨34.56%位居首位,国防军工、电子分列第二、三位,此外轻工制造、通信等性板块涨幅也超过25%;银行板块成为表现垫底行业,整体下跌5.40%,另外非银金融、建筑装饰、采掘等周期性行业的走势也相对落后。

 蓝筹低迷题材腾飞的结构性行情之下,成长风格的偏股型基金净值单边上扬,同时转债基金也成为债券型基金中的香饽饽。5月纳入统计的968只开放式主动偏股型基金952涨1平15跌,整体加权平均上涨15.11%,重配TMT等成长板块的基金涨幅出众;180只开放式指数型基金整体净值加权上涨4.48%,跟踪信息技术、创业板、中小板指数的指基业绩居前;投资海外市场的106只QDII基金净值55涨1平50跌,整体加权下跌1.49%。固定收益方面,纳入统计的501只债券型基金(A/B/C级分开计算)474涨6平22跌,整体加权平均上涨3.81%,多只转债基金期间业绩超过30%;92只理财型债券基金(A/B级分开计算)5月以来年化收益率简单平均为4.82%;283只货币市场基金月内年化收益率为4.00%,低于理财债基。

 大类资产配置

 建议投资者在基金的大类资产配置上,可采取以股为主、股债结合的配置策略。积极型投资者可以配置30%的主动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偏积极型品种),15%的主动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偏平衡型品种),15%的指数型基金,15%的QDII基金,25%的债券型基金;稳健型投资者可以配置25%的主动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偏平衡型品种),10%的指数型基金, 10%的QDII基金,25%的债券型基金,30%的货币市场基金或理财型债基;保守型投资者可以配置25%的主动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偏平衡型品种),30%的债券型基金,45%的货币市场基金或理财型债基。

 偏股型基金:

 注重基金选股能力

 目前经济整体上仍存在着下行压力,从4月份固定投资、消费、出口等方面数据看,经济整体上仍处于下行趋势之中,但政策稳增长与调结构的作用正在显现。政策方面,前期宽松政策效果初现,但实体经济仍需要更加宽松的货币环境,通胀目前尚不构成限制,未来降准降息以及结构性宽松政策进一步出台只是时间问题。

 展望6月,民生证券认为,稳增长措施将继续发力,A股与外部互联互通发酵,改革预期与宽松预期继续支持市场风险偏好,牛市延续毋庸置疑,行业上建议均衡配置二线蓝筹、消费和具有业绩支撑的新兴成长板块。落实到偏股基金具体的投资策略方面,市场基调仍然强势,建议投资者维持上述推荐板块的均衡配置,不要集中介入前期涨幅过高的行业主题基金,可重点关注管理人投研实力雄厚、选股能力出色且各期业绩表现稳健的基金作为投资标的,主题方面则可适度关注国企改革、能源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长江经济带等题材的基金。

 固定收益品种:

 关注偏债及转债基金

 尽管5月份有新股加大放行力度和近来财税集中清缴带来双重冲击,但资金面仍然保持宽松态势,资金利率低位运行。处于宽松的流动性之中,央行也乐于目前的状态,持续暂停公开市场操作。不过经济面的改善并不明显,最新汇丰PMI数据仍在荣枯线以下,在经济出现实质性转变之前,宽松格局不会转变,因而有利于债市的局面也会持续。股市重新“火”起来之后,对于债市的冲击力又有所强化,债券收益率由下行变为走平,不过债市慢牛行情不会改变,建议投资者继续重点关注重配中等评级信用债的绩优债基。激进型投资者可适当投资分级债基的进取份额、股债兼顾的偏债型基金以及可转债基金,当然也应警惕相应的风险。

 封闭式基金:

 投资安全边际高企

 就当前市场而言,决定A股牛市未来的几大客观因素尚没有发生逆转,甚至均在加速推进,行情蜜月期只走了一半,规范和健康发展仍是市场主基调,指数风险在经历快速释放之后必将继续上行。具体到封基的投资策略,短期市场的巨幅波动使得封基整体折价率再度创下22.78%的历史新高,介入该类基金的安全边际较高,建议投资者坚持从中长期配置角度持有场内封基,做到价值与成长两手抓,维持平衡型组合,并着重关注基金管理人的中长期行业布局与选股能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