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期货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5年03月16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生物科技 广发基金QDII再启航

 ——企业形象——

 近几年,广发基金在海外指数产品的布局上不断获得突破,继准确布局美国房地产、纳斯达克100等海外市场指数并获得优良投资回报后,2015年开年,广发基金再次推出新的细分QDII,即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发起式基金,这也是国内第一只生物科技类QDII,为投资者投资全球最领先的生物科技企业提供了便捷通道。

 与传统的制药不同,生物科技聚焦于更高端医疗技术上的突破,比如基因测序、生物靶点以及免疫治疗等技术已获得突破性进展。而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则代表纳斯达克上市企业中生物科技和基因制药方向的一个行业指数,生物科技行业是医疗保健行业中最具活力和未来发展空间的子行业之一。目前,该指数聚集了一批全球范围内最优秀的生物科技类企业,目前共有151个成份股,整体市值达9405.90亿美元。

 随着基因、干细胞等技术的持续推进,市场对生物科技类的企业也给予非常高的估值。Bloomberg统计数据显示,从2010年以来,传统制药巨头辉瑞股价上涨71.25%,默克上涨55%,罗氏上涨61%,拜耳上涨71%,而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则上涨了271%,其中基因测序龙头ILumina上涨501%,专注于神经领域、肿瘤和免疫疗法、以治疗多发性硬化症、淋巴癌以及银屑病出名的Biogen上涨534%,而以治疗眼科疾病闻名的Regeneron再生元则上涨了1596%,这些都是生物科技指数的前十名成份股。在国内,中信证券行业指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医药行业指数年度涨幅位居所有板块倒数第一,估值溢价率达到3年来新低,虽然有为数不多的企业尝试生物科技领域的创新研究,但大多还是从国外优秀企业引进技术专利。

 广发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邱炜介绍,生物科技类企业的股价获得快速攀升,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现在已经到了生物科技的时代,通过基因免疫等方式的生物治疗技术将逐渐成为主流,慢慢在全球整个医疗市场中获取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因为生物技术的突破使得原有传统治疗方法和药物无法攻克的疑难杂症有了希望,或是疗效获得极大提高,或是病患后遗症以及不良反应获得极大的消除,所以我们看到2008年以后,特别是2010年以后整个生物科技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这一切只是开始。

 “创新药使得相关公司具有强大的议价能力,企业盈利增长迅速,鉴于生物医药的良好前景,在生物科技上有明显优势的公司将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预计未来处于中等偏上以及研发技术突出的生物企业均有机会成长为大型企业。”邱炜表示。根据Bloomberg数据计算显示,预计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成份股企业在2015年、2016年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能达到61%和65.5%,净利润也随之快速增长可观。

 邱炜认为,未来,生物技术的突破,使得个体差异化的精准医疗成为可能,也必将对当前传统药物的巨大市场产生冲击。因为每个个体的差异性,导致了对于各种病毒疾病的反应都是不同的,每个人其实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即使方法相同药剂量也会由于个体差异化而非常的不同,而现在的治疗体系就是提供标准化的治疗方法。精准医疗则基于基因测序技术的突飞猛进,2001年第一代人类基因组测序花费接近1亿美元,每个碱基对测序成本高达5000美元,而Illumina的第二代测序成本则降到了1000美元,每个碱基对成本降到了0.045美元,过去十年间人类基因组的分析时间从13年降到了3天以内,而目前正在研发的第三代测序技术又有了更大的提升。

 他进一步介绍,在精准医疗体系下,人类可以定期进行DNA和免疫力分析,运用生物技术注入干细胞甚至进行免疫治疗,提高每个个体的性能并延长生命力,大大减少出现大病的几率。当然未来传统药肯定还存在,可以用来治疗相对简单的炎症和疾病,就像现在我们治疗感冒发烧一样,大家只需要去超市就能够买到。未来的时代必定属于生物科技的时代,人类科技的进步也必将导致这一领域越来越多的突破,创造出之前只能在科幻小说里才出现的技术和产品,人类人均寿命达到120也是可以实现的。

 从2009年截至2015年2月27日,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上涨383.83%,年化收益29.69%;同期标普500涨幅为132.99%、上证综指以美元计价的涨幅为97.91%,指数累计表现和年化收益显著高于国内外市场核心指数。而从过去六年来看,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兼具防御性和成长性,如在系统性风险爆发的2008年,该指数仅下跌12.56%;2013年,该指数涨幅高达65.97%,大幅跑赢市场核心指数。2011年以来,该指数有加速上涨的迹象,邱炜介绍,生物科技虽然从2001年就已开始酝酿,但也是从近几年开始获得真正的突破,而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积累和成熟,其成长将以更加惊人的速度呈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