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5年03月02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环保料成两会“强音”
A股相关板块迎投资机遇
□本报记者 李超

 □本报记者 李超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3月1日在媒体座谈会上表示,环保部将着力做好贯彻落实新《环保法》、精心编制环保“十三五”规划等工作。

 业内人士认为,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环保都是焦点话题。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环保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在经济发展注重提质增效的新常态下,环保话题将成为今年两会的“强音”,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诸多政策有望出台。资本市场上的环保板块也有望出现投资机会。

 打好“三大战役”

 陈吉宁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做好几件事。一是全力贯彻落实好新《环保法》。二是精心编制好环保“十三五”规划。“十三五”环保规划的主要思路将放在紧紧扭住改善环境质量这个核心,实施质量和总量双管控,加强和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科学决策、系统治污,分区分类、分级分项,精细管理,精准发力。重点要攻克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着力健全立法执法、政府履职尽责、改革环境治理、完善社会共治和强化市场机制五大制度。三是进一步深化环保改革工作。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依据,着力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经济社会领域管理制度的生态化水平,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生态环保职能优化整合和事权合理划分为突破口,着力统筹监管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国际与国内环境问题,全面增强生态环保管理体制的统一性、权威性、高效性、执行力;着力理顺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激励、社会动员的生态环保治理体系。四是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五是持续改进工作作风。

 根据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的部署,环保部2015年将集中力量打好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深入实施“大气十条”,全面落实“水十条”,继续推动“土十条”制定实施,紧紧抓住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两个重点,提出保护、禁止、限制和控制的措施要求,抓紧制定土壤污染防治等法律法规,持续推进污染场地治理修复项目。与2014年相比,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减少2%,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3%,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5%。环保部还将研究提出“十三五”总量控制制度改革方案。

 此外,生态环保项目建设将提速。据媒体报道,在全国32省市自治区的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黑龙江、河北、江西、广西、贵州等在内的15个省市自治区将PPP模式写入其2015年重点开发的项目,其中部分涉及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等环境市场领域。各地在大气污染防治、水和土壤综合治理等领域集中出台大力度措施,相关生态保护机制正逐步建立。河北、天津、陕西、江苏、安徽等多地均已开始部署防治大气污染的相关工作。

 环保板块受青睐

 市场人士认为,在未来经济结构调整中,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行业业态将长时间保持上扬,资本市场上相关板块将受到投资者追捧。

 长江证券分析师认为,今年两会期间,除了雾霾,水污染治理和土壤治理也将受到关注。“水十条”落地在即,污水处理后排水提标在即,脱硫不达标机组进入改造高峰期以及土壤修复标准正在拟定等因素,都从不同方面构成市场投资机遇。

 华创证券研究报告认为,环保将成为“十三五”规划大主题下最确定、范围和资金容纳程度最大的主题。两会后,政策面将正式拉开“十三五”为期五年的新一轮环保投资大幕。其建议,做多环保首选土壤治理方向,并关注大气、水和固废领域的龙头企业。

 广发证券认为,“十三五”期间甚至更长时期内,环保投入都将保持较快增长。再生资源行业门类扩张政策出台,市场空间有望翻倍增长;工业治污领域,伴随排污许可证推行、监管加强等政策,微观层面需求正加速释放;清洁煤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政策出台,各地方项目纷纷启动。此外,在环保行业进入“长效监管+运营”模式下,从污染源排放口到环境终端入口,排污数据、碳排放等环保大数据将逐步完备和准确,智慧环保具备快速扩展的空间和可行性,同时为后期环保金融化提供必要条件。如基于监测端的城市智慧环保,排污权、碳排放的金融交易等或成为可能演绎的主题投资机会。

 也有业内人士提醒,环保个股的主题性大于成长属性,环保在产业层面呈现出区域市场分散、技术壁垒低等特点,环保需求随着区域不同呈现出很大的区域个性化,大部分环保股的业绩更多是呈现脉冲式的变化。环保股投资需要把握估值波动上下限,赚取阶段性利润。

 此外,除了环保板块,多家券商的研究报告对今年两会可能涉及到的领域亦有所看好,并认为在调结构、促改革背景下,投资主线应紧扣“一带一路”、国企改革、京津冀一体化等重大国家战略,关注基建、军工、新能源等板块。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