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商品/期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农“小插曲” 难改金市弱主调
官平

 □本报记者 官平

 

 美国劳工部上周五(11月7日)公布的10月非农就业数据创6年低位,令持续低迷的贵金属市场报复性反弹,当日纽约商品交易所交投活跃的12月COMEX黄金期货合约价格报收每盎司1178.7美元,涨逾3%,10日,跟随国际市场步伐,上海黄金期货1506主力合约价格报收每克232.05元,涨幅3%。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就业市场总体仍在改善,明年二季度美联储可能启动加息进程,但期间仍不可能平稳,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出现暴跌后的反弹不可持续,因此金市疲弱主调还不会改变。

 非农数据“不出彩”

 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0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21.4万人,不及预期的增加23.5万人,同时10月失业率5.8%,预期5.9%。在此份数据发布后,美元一度出现回落,现货黄金和白银则明显反弹。

 “虽然10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低于预期,但仍然高达21.4万人,失业率继续下降至5.8%,因此美国就业市场总体仍在改善,而欧洲与日本等经济体表现疲软,货币政策偏向宽松,因此从中长期角度看美元仍有上涨空间,但短期内美元累计涨幅很大,后期可能会面临较长时间震荡整理,而一旦美元走势趋弱的话,黄金和白银价格表现将可能会较为坚挺。”中州期货分析师刘慧源表示。

 不谋而合的是,光大期货分析师孙永刚也认为,乍看美国就业市场不及预期是白银价格上涨的关键因子,但需要注意的是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并不差,这已经是连续第9个月非农就业人数增长超过20万,并且失业率也从5.9%下降至5.8%,更为重要的是10月劳动参与率小幅上升0.1%至62.8%。

 孙永刚进一步表示,如果再结合10月ADP私营部门增加23万个岗位来看,美国就业市场的确在改善。这样的非农就业似乎无法与之前大幅不及预期,就业低于20万人的数据相提并论,但白银等贵金属却大幅走高。之后美联储主席耶伦关于加息或导致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言论更使得白银反弹力度增加,不过纵观美联储主席耶伦的讲话并未表述延后加息,只是阐明未来会对市场传达更透明的政策方向,并提及财政政策的重要性。

 业内人士表示,非农就业并不差,美联储货币政策节奏也并未改变,但白银等贵金属却出现了大幅的上涨,那么解释这种波动恐怕需要通过市场心态来描绘了,这或许说明在市场大跌之后,对于白银持续下跌的动力和幅度存在质疑和分歧。

 美指持续上升受质疑

 美元指数是黄金市场的重要风向标之一。半年以来,美元指数升近10%,截至记者发稿时,美元指数报收87.37点,较11月7日最高88.18点回落近一个点。

 “对于美元持续上升的动能可能并不如市场预期强烈,美元现在的上涨是被动的,而欧元的下跌已经基本反映了宽松预期,美元不应该过度看多,因此对于金银的压制也并不会持续放大。”孙永刚说。

 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则表示,从本次金银上涨的逻辑来看,导火线是美元指数出现回调,而深层次原因在于前期金银出现了超跌,部分资金开始参与反弹。不过,从投资需求、避险需求和保值需求层面看,尚没有看到积极的因素。另外,国际油价和金银价格联袂反弹似乎意味着空头获利离场的概率较高。

 不过,分析人士指出,从美国非农数据来看,美国就业市场基本面依旧强劲,尽管10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增长21.4万人,不及预期的23.5万人,但是劳动参与率从62.7%升至62.8%,意味着美国闲置劳动力或者离开劳动力市场的人口在回归,企业招聘在增加,因此预计美元指数上升空间依旧很大。从这点来看,美元汇率的上升叠加美元实际利率的升势,这意味着持有金银并不划算,因持有金银的机会成本增加,未来金银价格跌势尚没有结束。

 实货黄金投资需谨慎

 从目前来看,现阶段黄金价格是一个相对低的价格区域。随着金价下跌,黄金实物需求开始上升,9月中国大陆自香港地区净进口的黄金环比大增138%,印度9月黄金进口总额高达37.5亿美元,同比上涨500%,美国10月金币销量环比增长33.5%。

 刘慧源表示,这表明实物需求在明显好转,实物需求上升将给金价带来较强支撑,从中长期角度看,实物黄金已经具备较佳投资价值。

 不过业内人士担心,金市疲弱的主基调还没有出现变化,对于实物黄金投资仍然需要谨慎对待。

 “黄金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价格下跌会刺激消费的回升,价格越跌意味着黄金单位价值下降,其保值目的没有达到,从而更是削弱了实物黄金的购买。因此,如果出于婚嫁等刚性需求,实物黄金需求尚可,但是基于投资保值的目的,那么就可能并不适合。”程小勇说。

 新华社图片 合成/刘海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