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2版:私募看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10月18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格转换不可预期
□金学伟

 □金学伟

 

 从9月22日美股拉出第一条阴线起,我们就做了如下评价:美股进入中期调整,并强调这是5年来首次将“中期调整”用在美股上。自那以来,美股的累计跌幅已超过8%。尽管有高盛报告称,这只是一次8%左右的回撤,但我认为,报告的理由非常牵强,基本上是“经济增长,股市就上涨”的老套套,美股的调整之路应该还会延续。

 从技术层面看,美股在此番调整前,其周线级的动量指标已出现了4次顶背离,最后一次背离的MACD表现非常疲乏。而在过去的5年中,虽然美股也不乏周线级别和月线级别的调整,但调整之前的动量表现都还可以。尤其从2011年10月标普1074点以来,它的每一次回调都不会低于前一个分形波段的低点。这两相印证,表明那只是上升趋势中的回撤,回撤的主要动力来自获利回吐。而本次调整,不仅之前的动量指标极弱,也跌破了前一分形低点,表明这不是一次普通级的回撤,至少大于2011年5月的那次调整。

 美股调整会对沪深股市产生什么影响,影响到什么程度,这是大家关心的。先回顾一下我们近几周讲过的一些观点。

 “原始方向的任何3次小变动,都有可能是一次较大的变动。”这是我上周引用的一句股谚。看一下5日K线(因周线经常受节假日影响,有时会短到1个交易日,因此我们有必要设置一个5日K线):8月2248点,是一次小变动;9月2347点,也是一次小变动。有过两次小变动后,10月的2391点出现的小变动,就有可能会变成一次较大的变动,也就是调整的级别会高于前两次。但由于本次行情还没有出现过一次月阴线,因此,较大的变动很可能只是月线上出一条阴线,其技术含义可视为2270点突破后的一次回撤确认。

 在个股和操作策略上,近几周强调的主要观点有3个:将操作重点从赚快钱转到赚本分钱上来;有些概念股的炒作似乎已有些过头;A股供求关系突破,不仅会对大盘产生积极作用,也会对个股产生重大影响,一些传统低估值股票,以及有特定概念题材做催化剂的大盘股将有机会摆脱相对弱势。本周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些结论:前期炒得较高的概念股和题材股纷纷回调,而一些传统的股票表现较好,南车北车借助特定题材做催化剂,银行股借沪港通预期,也都有过或大或小的表现。

 回顾了上述观点后,我觉得有必要推荐一篇报告,这是我近期看到的最有价值的一篇策略报告:如果重回“5·19”,我们该如何应对?是由广发证券提供的。

 文章比较了目前的市场特征和1998年至2001年的市场,认为非常类似。

 “5·19”前后基本面趋势和股市持续背离。受员工下岗以及出口减速的影响,1999年中国GDP从一季度的9.1%逐季下滑至四季度的6.1%,此后经济陷入低位震荡,直到2001年四季度开始宏观基本面环境才出现明显改善。但股市却从1999年5月19日开始上涨,直到2001年6月14日见顶,这期间大盘共上涨了111%。

 “5·19”前后A股市场和海外股市持续背离。纳斯达克指数在2000年3月见顶回落,“科网泡沫”破灭,海外股市先后进入熊市。但A股却在此后走了一年多的独立行情。

 “5·19”前后国内政策和海外政策明显不同步。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和通胀回升,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到2000年上半年美联储连续6次加息,流动性明显开始收紧。但国内由于经济数据低迷,反而在1999年6月10日将存款利率从3.78%下降至2.25%,此后货币政策持续宽松。

 “5·19”前后是第一轮国企改革的深化期,政策面和官方舆论均呵护股市。

 “5·19”前后小票、主题、概念是贯穿始终的热点,各类资本运作手段层出不穷。“5·19”行情之后直到2001年6月股市见顶,市场热点始终是各类题材股和概念股,并且很多牛股背后都有“庄家”身影。

 从以上“5·19”行情特征中,我们可以在当前的市场中找到很多共通点:比如今年的基本面和股市也是脱钩的;国内股市以及政策面和海外刚好相反;当前也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深化期;政策和舆论对股市也是百般呵护;小票和主题概念被市场疯狂追捧;最后,今年市场上很多资本运作的案例让我们隐约看到了之前的影子。

 文章还列举了“5·19”后期的一些特征:小盘股始终强于大盘股,没有发生风格转换;以科网泡沫破灭的时间为界,“5·19”行情上下半场的强势行业是有明显不同的——在科网泡沫破灭之前,传媒、电子、计算机等科技类行业容易出牛股;而在科网泡沫破别之后,汽车、医药等偏消费类的行业更容易出牛股。

 文章认为,基本面和海外因素对A股市场的影响不会太大,最重要的是政策环境。需放下风格转换的纠结,配置重心仍应是成长股,但应警惕概念类成长股回调。

 大量引述这些观点,是因为它和我的观点非常相近。尤其是把当前市场和当年“5·19”后的市场相对比,正是我们曾经说过的“衰退性繁荣”,当时我们举的就是1999年到2001年的那轮牛市。

 但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现在与“5·19”的不同之处也是十分明显的。当时整体上还处在经济大扩张周期中,传统产业还有很大扩张空间,受到各级政府扶持促进,科技股即使在美国,还只是处于从0到1,最多从1到10的过程,国内更是不成气候。但现在,整体的经济状况已进入大的减速周期和产业更新阶段,传统产业的扩张空间已经丧失,新兴产业正在书写从1到10的历史,政府扶植和促进的重点已转到这些产业上。尽管投资这些股票会有很大风险,但至少投资成功后会有很大收益。因此,经过回调后,市场应会重新回到一些小型成长股和新兴产业股上来,只是在个股选择上要更加精细。

 (作者系上海金耕信息运营总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