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热点/前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埃博拉警报不断升级 病毒抗癌获得突破
防护检测成医药生物新看点
龙跃
  新华社图片

 □本报记者 龙跃

 

 在经济表现低迷、股市阶段涨幅不小等背景下,近期资金谨慎情绪明显提升,医药股成为了众多投资者的首选“避风港”。媒体日前报道,广州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颜光美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天然病毒M1能选择性地感染并杀伤包括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黑色素瘤在内的多种体外培养的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这也被业内视作为人类攻克癌症开辟了新纪元。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埃博拉疫情持续以及病毒抗癌等新题材的出现,医药板块中与预防、检测相关的品种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成为避险资金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医药板块成资金防御首选

 进入10月份后,沪深股市盘中震荡幅度明显加大,尽管大盘跌幅有限,但上涨意愿明显处于低位。在市场震荡期间,资金的避险情绪也开始提升,防御品种因而受到追捧,尤其是生物疫苗股以此为契机明显走强。

 据Wind数据,尽管昨日医药股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但10月以来该板块涨幅(算术平均)仍然高达3.88%,在各行业板块中处于涨幅第二位。其中,英特集团10月以来涨幅最大,达到了30.26%,鲁抗药业、沃华医药、福瑞股份和西藏药业期间涨幅也超过了20%。纵观全部183只医药成份股,10月以来出现下跌的仅有46只,但涨幅超过5%的个股却多达64只。

 分析人士指出,医药板块近期明显取得超额收益的原因主要在于,在经济基本面支撑不足的情况下,资金对阶段涨幅已经较高的市场产生了一定恐高情绪,股票配置的防御需求明显提升,这使得医药等消费股的筹码需求大幅增加。

 展望后市,西南证券分析师认为,以下因素将继续支撑医药板块保持强势格局:随着各省招标稳步推进、新版GMP认证基本完毕对销售的影响逐步减弱,医药工业数据逐渐向好,从8月数据看,医药行业收入趋于稳定已是事实,全年有望恢复到15%左右;估值切换行情将继续,9月份资金就开始陆续建仓2015年估值较低的医药白马股;10月份为三季报集中披露期,从已进行业绩预披露的上市医药公司情况来看,行业表现好于整体市场;9月份各省招标已有加快迹象,福建、浙江、安徽三个省份在招标上有新进展;国企改革概念仍将持续,目前市场对于相关医药上市国企引进战略投资者改善企业股权结构、优化经营的期望较高。

 预防与检测题材值得关注

 总体来看,医药板块四季度有望继续保持强势格局,而拥有题材刺激的医药股则无疑可能取得更高的超额收益。分析人士认为,若论题材丰富性,近期涉及病毒概念的生物疫苗股最值得关注。

 一方面,埃博拉疫情给抗病毒类医药股提供股价支撑。据媒体报道,10月14日,此前因感染埃博拉病毒赴德国治疗的联合国雇员不幸死亡;同时,继首位在美国确诊的埃博拉患者死亡后,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一名曾经照顾患者的女护士也于12日确诊成为美国首名本土感染埃博拉的患者;此外,西班牙也出现了女护士感染埃博拉的情况。据10月8日WHO最新报告,在塞拉利昂、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益、塞内加尔、西班牙、美国7个国家,迄今已有7399人确诊感染埃博拉,其中4033人死亡,最严重的利比里亚死亡2316人。由此可见,埃博拉疫情仍然存在扩散风险。随着埃博拉病毒恐慌加剧,证券市场相关抗病毒医药股的炒作行情有望得到延续。分析人士指出,以下四类涉及抵抗埃博拉病毒的医药概念股值得重点关注:一是拥有检测病毒试剂的诊断类上市公司,二是拥有临床治疗抑制剂的上市公司,三是具有抗病毒普通药产品的上市公司,四是疫苗防治类上市公司。

 另一方面,在防治病毒的同时,利用病毒也有望为相关医药股带来新的炒作题材。媒体日前报道,广州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颜光美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天然病毒M1能选择性地感染并杀伤包括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黑色素瘤在内的多种体外培养的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

 相关报道指出,全球癌症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现有的治疗手段远远未能满足临床需求。颜光美教授课题组发现,M1病毒是一种从中国海南岛分离得到的天然病毒,能选择性地感染并杀伤包括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黑色素瘤在内的多种体外培养的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整体动物实验表明,经尾静脉注射的M1病毒能显著富集在肿瘤组织并抑制肿瘤生长,正常器官则不受影响。除细胞水平及动物实验之外,课题组还使用临床标本离体活组织培养模型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新型溶瘤病毒的有效性和特异性。对此,有业内专家表示,该研究成果对阐明新型天然溶瘤病毒M1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以及研发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