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7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8月27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 重要提示

 1.1 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半年度报告全文,投资者欲了解详细内容,应当仔细阅读同时刊载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的半年度报告全文。

 1.2 公司简介

 ■■

 二、 主要财务数据和股东变化

 2.1主要财务数据

 ■

 财务指标

 ■

 注: 1、2014年6月30日、2013年12月31日数据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规定计算。2012年12月31日数据根据《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计算。截至2014年6月30日,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计量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可计入二级资本金额,即并行期内,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高于150%拨备覆盖率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可全部计入二级资本,并执行95%的资本底线要求,将资本计量高级方法和其他方法计量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差异部分按9.52倍调整计入风险加权资产。

 2、截至2014年6月30日,根据巴塞尔协议III要求,按照国际银行可比口径计量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可计入二级资本金额,即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内部评级法下超额贷款损失准备计入二级资本不超过对应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0.6%,并执行95%的资本底线要求,将资本计量高级方法和其他方法计量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差异部分按9.52倍调整计入风险加权资产。

 3、净利润除以期初和期末资产总额的平均值。

 4、根据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的规定计算。本行不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

 5、利息净收入除以生息资产平均余额。

 6、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减付息负债平均付息率。

 7、净利润除以期末风险加权资产,风险加权资产根据银监会相关规定计算。

 8、业务及管理费除以营业收入。

 9、不良贷款余额除以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

 10、贷款减值准备余额除以不良贷款余额。

 11、贷款减值准备余额除以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

 *为年化后数据。

 其他财务指标

 ■

 2.2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

 上述股东中,除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转持三户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本行未知上述股东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

 2.3 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3.1财务报表分析

 利润表分析

 2014年上半年,本行实现净利润1,040.6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6.83亿元,增长12.6%,主要是由于利息净收入和其他非利息收入增加。

 利润表主要项目变动表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

 资产负债表分析

 截至2014年6月30日,本行总资产为160,066.1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445.10亿元,增长9.9%。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增加6,007.32亿元,增长8.7%;投资净额增加1,914.73亿元,增长5.9%;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增长2,475.42亿元,增长9.5%;存放同业和拆出资金增加3,646.30亿元,增长51.6%,主要是由于本行加大资金融出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增加139.34亿元,增长1.9%。

 资产主要项目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

 截至2014年6月30日,本行负债总额为150,988.7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813.10亿元,增长10.1%。其中吸收存款增加9,980.93亿元,增长8.5%;同业存放和拆入资金增加2,401.23亿元,增长26.6%,主要是由于本行鼓励结算性同业存款发展;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增加971.35亿元,增长362.6%,主要是卖出回购债券增加;已发行债券减少43.48亿元,下降2.8%,主要是由于本行赎回了部分次级债券。

 负债主要项目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

 截至2014年6月30日,本行股东权益合计9,077.3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5%。每股净资产2.79元,较上年末增加0.19元。

 下表列示了于所示日期股东权益构成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

 3.2业务综述

 2014年上半年,本行继续深化公司金融业务经营转型,持续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客户基础,进一步完善和扩大三级核心客户群体,做强做优小微企业客户群。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加大对重点客户和重大项目的信贷投入,大力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企业“走出去”。健全和完善小微企业经营管理组织架构和经营机制,推进网点小微企业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全方位、多维度、多层次的营销机制,深入推进专项营销,全面推进联动营销,发挥整体服务和综合服务优势。加快推进公司业务投行化,大力发展债券承销、并购贷款、资产证券化等高端投行业务,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加快重点新兴业务发展,加强供应链融资、资金托管、现金管理等重点产品的覆盖。截至2014年6月30日,本行拥有338万个公司银行客户,其中有贷款余额的客户7.75万个。

 2014年上半年,本行继续深化零售业务战略转型,开展“转型固化提升年”活动,巩固网点转型成效。强化公私部门联动营销,成功举办首届“金钥匙客户节”活动,不断提升个人客户关系营销管理精细化、流程化、智能化水平,深度挖掘客户价值,改善客户体验。截至2014年6月30日,本行个人客户达4.5亿户,其中个人贵宾客户2,000余万户。

 2014年上半年,本行在加强对货币政策和市场资金面研判基础上,全方位提升资金分析、预测与管理效率,确保全行流动性安全,同时发挥大行资金优势融出资金,提高货币资产投资回报率。2014年上半年,本行人民币资金融资交易量50,221.21亿元,其中融出资金交易量43,766.28亿元,融入资金交易量6,454.93亿元。截至2014年6月30日,本行投资净额34,115.7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14.73亿元。截至2014年6月30日,本行个人理财产品余额为6,669.18亿元,本行对公理财产品余额为3,005.28亿元。

 3.3县域金融业务

 本行通过位于全国县及县级市(即县域地区)的所有经营机构,向县域客户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该等业务统称为县域金融业务,又称三农金融业务。报告期内,本行把握县域经济金融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机遇,着力增强基础管理和客户营销服务能力,提升风险防控水平,不断巩固本行在县域市场的领先优势,努力实现县域金融服务新突破。

 2014年上半年,县域金融业务实现税前利润439.1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8%。主要是由于:(1)本行加大拨备计提力度,资产减值损失增加;(2)受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政策调整影响,内部利息收入有所下降。

 3.4风险管理

 2014年上半年,本行贯彻落实全面、平衡、有效的风险管理战略,坚持稳健、创新的风险偏好,不断完善“大风险”管理体系,稳步推进资本管理高级方法实施,强化先进风险计量和管理技术在业务领域的应用,为全行业务发展和经营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本行持续跟踪宏观经济和全行业务经营管理情况,全面分析全行风险状况,及时调整风险管理政策,加强重点区域风险管理,落实风险防控责任。优化非零售和零售客户评级系统,开发经营性物业客户评级模型,完善农户贷款和个人贷款评分卡。加强限额管理和表外业务管理,强化存量限额管控力度。出台年度资金交易投资和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充分运用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计量成果。优化经济资本计量方案,提升风险敏感度,通过资本约束机制引导分行强化基础管理。

 贷款五级分类分布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

 截至2014年6月30日,本行不良贷款余额974.7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6.92亿元;不良贷款率1.24%,较上年末上升0.02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余额2,843.0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9.66亿元;关注类贷款占比3.63%,下降0.19个百分点。在宏观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本行坚守风险底线,贷款质量基本保持稳定,主要是由于:(1)按照全面风险管理原则,建立完整有效的贷款风险防控体系,完善客户评级、减值准备、经济资本计量和贷后管理制度;(2)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监管要求变化,开展区域风险化解工作,推动化解产品风险,着力防范大客户风险,建立拨备计提与分类管理联动模式,加强限额管理,密切关注逾期贷款和关注类贷款的变动情况,开展重点领域信用风险专项治理及案件风险排查,探索建立风险信息库,确保风险信息充分运用;(3)加强风险监控与贷后管理,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创新处置手段,推动不良贷款打包转让,加大核销力度。

 3.5资本充足率信息

 本行采用非零售内部评级初级法、零售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采用权重法计量内部评级法未覆盖部分的信用风险加权资产,采用标准法计量市场风险加权资产,采用标准法计量操作风险加权资产。本行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计量的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以及资本充足率如下表所示。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

 注:1、2013年12月31日本行采用权重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采用标准法计量市场风险加权资产,采用基本指标法计量操作风险加权资产。按照该方法,2014年6月30日并表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15%、9.15%和11.50%。

 2、并行期内,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高于150%拨备覆盖率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可全部计入二级资本,并执行资本底线要求,资本计量高级方法比其他方法多计入资本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按9.52倍相应加回风险加权资产。因此,根据并行期要求,按照资本计量高级方法,本行因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加回导致风险加权资产增加较多,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出现一定程度下降。若按照巴塞尔协议III要求和国际银行可比口径计量我行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可计入二级资本金额,即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内部评级法下超额贷款损失准备计入二级资本不超过对应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0.6%,并执行95%的资本底线要求,将资本计量高级方法和其他方法计量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差异部分按9.52倍调整计入风险加权资产。按此方法执行,本行内部评级法下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可计入资本部分小于权重法下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可计入资本部分。截至2014年6月30日,按照资本计量高级方法下的并表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可上升至9.97%、9.97%,资本充足率可上升至11.96%。

 四、涉及财务报告的相关事项

 4.1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

 本报告期未发生重大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

 4.2重大会计差错更正

 □适用 √不适用

 4.3与上年度财务报告相比,合并范围的变化

 □适用 √不适用

 4.4 董事会、监事会对非标准审计报告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14年8月26日

 股票代码:601288 股票简称:农业银行 编号:临2014-026号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决议公告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及全体监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监事会2014年第五次会议于2014年8月15日以电子邮件方式发出会议通知,于2014年8月26日在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以现场方式召开。会议应出席监事7名,现场出席监事5名,贾祥森监事和郑鑫监事因其他工作安排分别委托张建中监事和夏宗禹监事代为出席和行使表决权。车迎新监事长主持会议。会议的召开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及《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议事规则》的有关规定。

 本次监事会会议审议并以全票通过以下两项议案:

 1、关于《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的议案。

 议案表决情况:本议案有效表决票7票,同意7票,反对0票,弃权0票。

 监事会认为,本行2014年半年度财务报告真实、公允地反映了本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关于确定王醒春监事为监事会履职尽职监督委员会委员的议案。

 议案表决情况:本议案有效表决票6票,同意6票,反对0票,弃权0票。

 王醒春监事与审议事项存在利害关系,回避表决。

 特此公告。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

 二〇一四年八月二十六日

 股票代码:601288 股票简称:农业银行 编号:临2014-025号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决议公告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于2014年8月5日以书面形式发出会议通知,于2014年8月26日在北京以现场方式召开会议。会议应出席董事14名,亲自出席董事11名,郭浩达董事、邱东董事和赵超董事因其他公务安排分别书面委托蒋超良董事长、温铁军董事和沈炳熙董事出席会议并代为行使表决权,马时亨董事、袁天凡董事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出席会议。会议召开符合法律法规、《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及《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议事规则》的规定。

 会议由蒋超良董事长主持,审议并通过了以下议案:

 一、关于《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的议案

 议案表决情况:有效表决票14票,同意14票,反对0票,弃权0票。

 具体内容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

 二、关于《中国农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的议案

 议案表决情况:有效表决票14票,同意14票,反对0票,弃权0票。

 三、关于确定周可董事专门委员会任职的议案

 议案表决情况:有效表决票13票,同意13票,反对0票,弃权0票。

 周可先生与审议事项存在利害关系,回避表决。

 会议确定由周可先生担任本行董事会“三农”金融发展委员会、提名与薪酬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

 特此公告。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〇一四年八月二十六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