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公司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8月21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圣泉集团 生物质石墨烯研发应用先行者
董文杰

 □本报记者 董文杰

 石墨烯材料因其优良特性在电子、新能源、材料、医疗等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尽管距离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尚需时日,但相关上市公司一度受到资本市场热捧。与大部分初涉或处于研发试验阶段的公司有所不同,新三板挂牌企业圣泉集团不仅研发了生物质石墨烯的制备工艺,还将该材料应用于公司现有产品,成功实现了从技术到产业的转化。

 首创生物质生产石墨烯

 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石墨烯配位组装制备工艺,堪称圣泉集团在生物基碳材料领域的历史性突破。

 圣泉集团成立30余年来专注于各类植物秸秆的研究、开发与综合利用,复合型新材料是公司重要的发展方向。经过艰难的技术攻关,公司与黑龙江大学长江学者团队联合研发的“基团配位组装法”工艺制备生物质石墨烯于近日宣告成功。检测结果显示,在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下,证实其层数为10层以下;拉曼光谱中G带峰与D带峰的峰强比大于5;电导率超过40000S/m。其性能堪与以石墨为原料生产的同类产品媲美。

 公司董事长唐一林向记者透露,年产150吨生物质石墨烯的中试生产线预计10月份试生产,而年设计生产能力为2000吨的全球首个以生物质为原料的石墨烯工业化项目也正在立项申报中。

 同时,因公司制备石墨烯的原料农作物秸秆来源广泛、价格低廉,进入工业化生产状态后充分量产,公司将坐享生产成本优势,掌握市场定价能力。“2000吨的年产量,我们将自用1000吨。”唐一林称。目前市场参考价为200元/克。

 面对石墨烯行业的“曲高和寡”,圣泉集团将石墨烯材料的下游定位于自身现有产品,通过改善现有产品的品质提升盈利能力。

 产能自我消化显优势

 “我们将把石墨烯应用到企业现有的产品上。”唐一林向记者介绍,在使用了石墨烯之后,公司主要产品酚醛树脂、轻芯钢、刹车片、砂轮、砂纸等产品的性能将大幅度提高,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涵盖生物质产业、工业酚醛及高端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铸造材料产业、健康医药产业四大产业。其中,公司酚醛树脂的产能达到20万吨,是亚洲最大的酚醛树脂生产基地,市场份额占国内1/3左右,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还是“神州”飞船保温原材料制造商。

 目前石墨烯材料在橡胶、皮革和塑料上的应用已经取得显著成果。山东理工大学与圣泉集团共同出具的检测报告显示,在橡胶中添加1.5%的石墨烯,拉伸强度提高了90%,在PVB中添加1%石墨烯,拉伸强度提高了120%,在橡胶中添加10%的石墨烯,电导率提高了1000倍以上;将石墨烯加入到皮革中,能有效增加强度,提高防火性能,同时具有防静电性能;将石墨烯加入到酚醛树脂中,固化后抗冲击强度可提高150%,弯曲强度提高40%。

 “我们将首先把这一产品应用于公司的酚醛树脂及其下游产品刹车片和砂轮、轨道交通高端复合材料‘轻芯钢’等产品上。”唐一林表示,以公司研发的轨道交通新型材料“轻芯钢”为例,“石墨烯加入到‘轻芯钢’上,可有效提升该材料强度一倍以上,同时其抗冲击、抗弯曲性能和耐磨性均有显著提升,且无毒、气体释放量小,适宜大量使用在高铁、汽车、轮船、飞机等高端内饰材料上。”据悉,公司以“轻芯钢”为主的高档阻燃复合材料于2014年投产并获得大量订单,公司拟继续投资1亿元用来完善扩大生产。

 “公司的优势就是做材料,石墨烯复合到其他材料里,将大大提升材料和产品的性能,将来两千吨的产能,公司自身消化一千多吨没问题。”公司首席顾问侯秀丽向记者介绍。

 盈利能力有望再提升

 公司石墨烯科技的研发和应用的成功,现有的5000多家客户将因此受益,同时将带来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

 “中国生产的砂轮,在国外市场上只卖到其他国家同类产品价格的1/5。如果能够通过石墨烯提高性能,哪怕只是与人家产品同样价格出售,效益将非常可观。”对于产品性能的提高给公司盈利水平带来改善,唐一林信心十足。

 实际上,公司自7月底登陆新三板,业绩便居挂牌企业之首。以2013年财报数据对比,在新三板所有企业中,圣泉集团35.96亿元的营业总收入和2.62亿元的净利润都排在首位。

 公司计划定向增发募集资金12亿元,新增投资1亿元打造石墨烯产业园。公司研发的石墨烯材料作为国际上唯一生物基碳源的石墨烯材料,成本最低,综合性能优异,能够广泛应用于能量传输、储能、触控屏、分散剂等领域,将成为公司未来效益快速增长的新亮点。

 唐一林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正全面整合研究资源和研究项目,已申报石墨烯相关专利30项,专利布局正在加紧进行之中。随着制备工艺的逐步完善,公司将拓展在复合材料、电子元器件、新能源电池等领域的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同时,随着经济态势的不断好转,公司主营产品的市场价格也在逐步回升。预计2014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将有30%左右的提升。未来五年内,随着集团研发技术的不断提升,主营业务收入将保持每年20%以上的增长速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