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公司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8月08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易居中国董事长周忻:
房产电商发展趋势是移动化
□本报记者 费杨生

 □本报记者 费杨生

 7月以来,易居中国在互联网房地产金融业务方面动作不断,包括房金所、移动社区生活O2O服务平台等组合拳。对于未来发展,易居中国董事局主席周忻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易居已非只卖房子,房产电商的趋势是移动化,易居的战略将围绕移动、社区、金融、大数据展开。

 易居旗下电商公司乐居CEO贺寅宇表示,当前房地产业已进入理性发展时期,乐居已适应在波动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机会,将继续发力移动互联网,同时探索、完善二手房交易模式。

 房地产市场需要“稳健”

 中国证券报:目前,不少地方纷纷松绑楼市限购政策,显示各地楼市销售并不理想。从一些房企中报来看,业绩完成情况也比较差。如何看待今年楼市情况?

 周忻:2014年的房地产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坏。大家应该把2013年忘掉来看2014年的市场。2012年底,许多开发商在制定2013年计划时都在谈一个问题:争取活下去。结果,2013年市场火爆了。但是大家开年会时又这样说,2014年我们继续大踏步前进。结果发现2014年不是这样的,所以大家感觉就有点不舒服。如果把2013年拿掉,用2014年与2012年相比,就会好一些。

 很多人说房地产市场泡沫,你没法去解释。不破就不是泡沫,现在的房地产市场调节,是稳稳当当的市场调节。房地产市场到底哪种态势好呢?合理就好,稳健就好。中国房地产市场就需要这两个词,“合理”、“稳健”。

 加速移动端创新

 中国证券报:目前,不少机构都在做房产电商平台,移动化和金融化被认为是房产电商发展的重要趋势。你怎么看房产电商发展未来?

 周忻:有很多人在做电商,但跟移动端结合,一定是个大方向。大家看得出来,易居中国推出的房价点评网、实惠、微信购房季等几张牌全在移动端上。现在就是金融平台的移动端还没出来。今年,易居中国就是围绕着移动端的创新。

 移动端具有很大的力量,我称之为“第三只手”。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企业未来要转型,特别是要升级,有一样东西一定要去碰的,就是移动端。不管是你自己做平台,还是想搭别人的车,都需要把移动端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以前讲无电商不营销,今年的主题是无移动不营销,移动端将成为中国房地产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企业转型的主要部分。

 中国证券报:在金融端,你们与新浪合作推出了互联网房地产金融公司房金所。该公司是如何定位的?

 周忻:我个人认为,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必须要加一样东西才有机会做大,就是有效资产。房金所是要告诉大家一个概念,即互联网、金融和有效资产的平台。现在我们搭建了底层的架构,新浪是入口,新浪的支付是整个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们只围绕购房者放了一两款产品,未来将有很多产品放在上面,也可以面向B端。

 多路径抢占入口

 中国证券报:你们在移动端入口是如何布局的,与腾讯的合作主要是抢占入口的考虑吗?

 周忻:房地产和别的东西不一样,因为买房行为不是一个持续的、重复性的行为。一个人买房前会去找渠道,这个时候我们会跟搜房竞争,下载搜房的还是乐居的APP。但房子买完了,这个APP对客户还有用吗?有的可能会卸载,哪怕不卸载,他还会点吗?电商要有持续的流量支撑。持续的流量靠什么,就是入口,你必须每天为入口烧钱,不烧,入口就没了。口袋乐居是入口,微博、微信也是入口,那我为什么不去抢占?

 微信是个大商场,是在大商场里面开个店好,还是独自开一个店好呢?这是最简单的商业逻辑。我们跟微信、新浪微博合作不是排他,是十万个账号,这才是资源。但关键问题是,你拿了入口资源后,能不能做得比别人更大,比别人销量更多,这是对企业的考验。比如,技术问题。3月21日我们宣布腾讯入股乐居,6月28日我们才把“微信购房季”推出来,里面是有一些技术壁垒要突破。

 贺寅宇:举个例子,我知道的一家汽车类垂直网站,因为没有入口,需要向一些搜索公司买,去年花了六千万元左右;今年竞价下来,PC端1亿元,移动端1.2亿元。这就是入口的价值。

 现在的微信公众账号相当于2000年网站刚刚起步的形态。当时,开发商做自己的网站。因为没有入口、流量,没有人专门运营,好多开发商后来不做网站了。现在的微信账号跟当初做网站是一样的道理。平台上有运营,有活跃度,下面每一棵草才能长得起来。

 对于微信、微博这两个入口,因为各自特征不一样,我们在产品的细节处理上也会有区别,传播的侧重点会有差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