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产业透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8月05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并购癫狂藏风险

 在CJ70多场主论坛之外,今年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很多小公司也砸钱自己举办沙龙。对于这种现象,有游戏观察人士分析,可能是因为他们都拿到了投资。“拿了投资人的钱画了饼,总要给投资方秀一下热闹的场面。”

 今年的资本市场似乎没有给借游戏题材炒作的公司太多的机会,但游戏并购依然凶猛。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年20多起游戏并购累计耗资188亿元。而截至今年7月底,游戏并购累计金额已经达到200多亿元。许多中小公司成了不断涌入游戏领域公司的目标,一旦被收购即一夜暴富。

 当然,“卖身”之后就只剩下为KPI奋斗了,要达到对赌的条件,要满足各种数字指标。“达到对赌目标,钱是你的;达不到,就要拿钱补偿人家。”博大创投合伙人、国家创业联盟秘书长曹海涛表示,“很多卖掉的游戏公司都只有一两款产品,后续的开发能力难以保证,至少1/3的公司完不成对赌要求。这就很容易走到另一条道路上去:坑蒙拐骗、财务造假,最终造成行业乱象。”

 由于行业的快速发展和高曝光率,只要跟移动、跟游戏沾边的公司都很容易拿投资。这导致现在的游戏行业根本就不像是在做“游戏”产品本身,而是一场“资本游戏”——现在手游行业挣的、花的都是资本市场的钱。而此前的游戏公司,都是挣玩家的钱,花玩家的钱。“这是行业看上去热闹非凡的真实写照。”邹涛表示。

 在CJ会场,中国证券报记者与多位投资人交流并购风险,得到的反馈是:游戏行业发展迅速,成长空间大,值得投资,但像去年那样的疯狂状态不会再有了。据悉,目前投资人的做法是,投资游戏主要看研发团队和产品质量,如果足够优秀,估值依然不低,反之就很谨慎。而且,投机机构找到项目后,不是先做尽职调查,而是找到接盘的上市公司。如果上市公司愿意收,那机构才会投。“机构充当了二道贩子,找到上市公司收购,这样投资方的钱就完全洗出来;而上市公司通过收购把市值提高,也能通过股票赚回来;游戏公司也能通过估值暴涨而套现,三方的需求都能满足。但一旦出现问题,最终埋单的还是中小投资者。”一位不具名的投资机构总监透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