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海外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7月15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成本下降加速商业化进程
基因测序企业Illumina长期走牛
杨博
美国基因测序企业Illumina今年以来的股价走势

 □本报记者 杨博

 

 由于市场对基因测序应用前景看好,美国基因测序龙头企业Illumina(ILMN)股价在过去12个月累计上涨了134%,成为不折不扣的大牛股。Illumina今年以来的涨幅也高达60%,上周五收于176美元,依然徘徊在本月初创下的184美元的历史高位附近,目前公司市值已接近230亿美元。

 Illumina长牛表现的背后,是市场对基因测序应用前景以及该公司产品线的高度看好。今年以来,Illumina已与多家基因研究机构达成合作协议,日前还被英国政府选中,参与其10万人全基因组测序项目。在Illumina的研发推动下,人类基因测序成本在过去10年中显著下降,为该技术的商业化推广扫除了障碍。

 产品需求强劲

 英国卫生部上周宣布,已经选择Illumina旗下分支机构作为“优先合作方”,参与英国政府的10万人全基因组测序项目。英国政府于去年初宣布将为10万名病人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所获得的基因组信息将用于癌症及一些罕见病、遗传病的治疗和研究。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为此拨款1亿英镑,项目预计将在2017年底完成。

 这是目前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全基因组测序项目。该项目之所以能够开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技术成本的显著下降。2003年4月,多国科学家联合完成了首个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这项工作历时13年,耗资27亿美元。相比之下,目前利用Illumina产品进行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单位成本已降至1000美元,耗时只需要一到两天。

 资料显示,Illumina成立于1998年,主要开发、生产和销售用于分析基因变异和生物功能的集成系统。据该公司官网介绍,其HiSeq X Ten产品是目前全球最强大的基因测序平台,由10个超高通量测序仪组成,每年能够为超过1.8万个基因组测序,每个基因组的测序成本低至1000美元。这是全球首个突破1000美元成本门槛的测序平台。

 HiSeq产品具有的测序通量高、准确度高、单位数据成本低等优点为其赢得了强劲的市场需求。

 去年全年Illumina收入达到14.2亿美元,增长24%,调整后每股盈利1.8美元,增长13.2%。今年第一季度收入4.2亿美元,同比增长27%,每股盈利0.53美元,同比增长15.2%。

 目前Illumina的收入主要来自产品和服务两个方面。今年第一季度其产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3%至3.6亿美元,占总营收的86%,其中来自耗材的收入增长18%,来自设备的收入增长32%。当季在美国的发货量同比增长24%,在欧洲的发货量增长32%。HiSeq X Ten产品一季度开始发货,当季订单达到104部。

 Illumina的服务和其他业务部门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68.4%至5860万美元,这主要受益于设备维护合约的延长。该公司预计2014年每股盈利将达到2.1-2.15美元,收入增长21%-23%。

 应用前景广阔

 今年1月,Illumina宣布了未来业务扩张的路线图,重点布局三大领域。第一是生殖健康领域,主要是无创产前诊断。去年2月,Illumina斥资4.5亿美元收购无创产前诊断公司Verinata。该公司计划未来推出多个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产品。第二是肿瘤领域,主要为癌症基因疗法提供基础设施和测试指引。今年1月,Illumina与生物制药巨头安进达成协议,共同开发和销售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NGS)的诊断试剂盒,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第三是新兴领域,计划于2014年中推出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关产品。

 今年以来,Illumina陆续与多家机构达成合作协议,为其提供基因测序设备。其中包括美国实验室控股公司、安进、Quest诊疗,以及位于欧洲的Biomnis、Genoma、人类基因和实验室诊断中心等。上述机构大多侧重于无创产前诊断和癌症治疗等领域。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基因测序成本降低以及技术的不断成熟,该行业将步入蓬勃发展期。据Illumina预计,全球新一代测序技术(NGS)的应用市场规模预计为200亿美元,其中肿瘤诊断和个性化用药是最有应用前景的领域,市场规模约为120亿美元。

 国泰君安研究报告认为,基因测序成本的大幅下降为其商业化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从产前无创筛查到肿瘤的个性化用药,NGS的应用范围正逐步拓宽,孕育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基因测序已经形成明确的产业链分工,上游为设备和耗材供应商,由Illumina等少数外资机构技术垄断;中游为第三方测序服务供应商,需依赖设备投入、运营管理与终端维护开发;下游为生物信息分析服务商,现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数据分析的技术瓶颈日益凸显,这一部分待发掘的市场潜力最大。

 CFP图片 合成/尹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