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7月07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私募大佬激辩选蓝筹还是选成长
国企改革是未来五六年重要投资主线
□本报记者 曹乘瑜

 成长股看估值还是看行业

 经历了2013年的疯狂,成长股估值过高已经成为诸多投资人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朱雀投资高级合伙人王欢表示,公司内部更喜欢从市值空间的角度去考虑成长股,而不是估值角度。中国是一个后发经济体,很多行业和企业的成长在海外有可比的参照物,可以通过考察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成长前景和规模来判断中国经济的体量等因素,然后去测算市值空间。

 对此,星石投资首席策略分析师杨玲表示赞同。她认为,对于成长型企业而言,关键的不是估值。星石在筛选成长型公司时,把估值放在第二位,把行业的趋势放在第一位。王欢认为,很多成长性的行业具有高度竞争性,并不表示每一个企业都能平均地分享行业成长,在探讨行业泡沫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对所投公司有没有更大信心。

 低估蓝筹股或有机会

 今年以来,创业板指数在大幅回调后重新上扬,走出“V”字反弹的行情,而沪深300指数一直处在箱体震荡状态,这意味着蓝筹和成长之争尚未决出胜负,私募之间也存在明显的意见分歧。

 重阳投资合伙人、基金经理陈心认为,与挑选高估值的成长股相比,目前低估值的蓝筹股更有综合性收益,下半年应该有一个整体性的机会。特别是银行股在经过了一个阶段的担忧后,其风险在股票价格上已充分体现。

 景林投资首席策略分析师倪军认为,目前就所谓的成长股而言,可能会呈现出成长疲态。今年以来,虽然市场不断下行,但很多银行股从3月中下旬至今的涨幅已有20%,回报可以说很可观。久银基金董事长李安民认为,银行面临负债升级、利率下行的趋势,市场风险也在陆续暴露,银行股要涨起来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针对蓝筹公司的价值,陈心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以及金融去杠杆的深入,市场风险偏好有望回升,A股风险溢价将逐步回落。目前经济增速区间管理为经济转型创造了良好环境。长期而言,中国经济增速将适度下移,但经济增长质量将提升,有利于优势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持续体现。倪军认为,无风险利率下行将抬升蓝筹估值,由于经济短期内还有回落压力,因此下半年低估值蓝筹依然会有机会,但风险偏好回落决定创业板难有机会。

 杨玲和王欢表示,看好转型中的行业,下半年将谨慎乐观地参与一些成长性行业,如TMT、环保、军工等与宏观经济相关度不高的行业。目前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管理层强力打造政策底,大幅下行风险小,但强刺激无望,因此市场下半年可能重复上半年的故事。星石公布的今年新的研究体系是“板块趋势投资选时,价值投资选股”,将所有行业划分为六大板块,根据板块表现决定投资。杨玲表示,从板块表现看,周期性行业长期趋势向下,周期板块机会难觅,但下半年成长股有望涌现诸多阶段性和结构性机会,成长股可能再领风骚。成长性行业符合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前景广阔,利好不断,长期趋势向好。星石下半年将把握市场震荡中的阶段性机会,一旦成长股估值调整到位,星石将借助新方法积极参与。

 王欢表示,下半年投资重点有两点,一是混合所有制与资产整合带来的机会,如上海国企改革;二是经济转型和新经济带来的投资机会,如医药、消费和TMT。在医药行业中,朱雀看好重视研发的医药企业、医药器械以及具有并购和整合能力的平台型医药和服务公司。在消费领域,朱雀关注高性价比的传统消费企业、有品牌护城河的企业和靠创新带来新空间的公司。在TMT方面,朱雀青睐技术进步或具有网络效应的公司。

 国企改革是重要主线

 除成长股行情外,去年还涌现了多轮主题投资,其中一个热点是国企改革。在此次论坛上,私募均表示,国企改革将是未来五六年的一条重要投资主线。其中的风险在于,作为一个大方向,国企改革如何落实具有不确定性。

 王欢表示,朱雀投资非常关心国企改革。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将这一大的方向政策落实到投资上,如何最终落到公司层面。在投资过程中,需要考察国有资产的经营者和民营企业的想法。例如,国企是否愿意让出控制权甚至控股权。如果管理层有动力和想法,各方能形成共振,那么改革措施成行的概率就比较高。陈心认为,投资国企改革主题需要从个体层面进行区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某一国企有很好的资源,但技术和人员的调动不到位,则造成业绩不好。

 对于国企改革的进度,私募“大佬”的判断存在分歧。倪军认为,经济增长难题将倒逼改革,国企改革的进展可能会比市场的预期更快。李安民认为,短期对国企改革的主题投资持审慎态度。国企改革是一个长期话题,央企改革的步伐会比较慢,因为有关方面可能会因为担忧出错而不会把改革作为一个重要工作。杨玲认为,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国企改革主题带来的机会将越来越多,比较看好相对有竞争性而且此前政府看得较紧的一些领域,如非银行金融行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