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观点与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7月04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季度经济趋稳走势有望巩固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副总经济师 陈中涛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副总经济师 陈中涛

 

 一季度末,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进入二季度,这些政策措施逐渐显示成效,最近两个月主要经济指标出现积极变化,经济增速回落之势受到抑制,运行质量有所改善,基本态势由缓趋稳,由稳趋优。

 经济趋稳态势基本确立

 经济内生增长基础逐渐巩固。一方面,国内需求偏弱的局面明显改变。进入二季度以来,新订单指数持续回升,6月份达到52.8%,高于去年同期2.4个百分点。二季度新订单指数平均值为52.1%,高于一季度1.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经济活力有所增强。在积极扶持企业发展的多种优惠政策作用下,企业整体生产经济形势稳中向好。大型企业PMI指数在50%以上保持稳中略升;中型企业PMI指数回升到50%以上;小型企业PMI指数虽然仍处在50%以下,但走势基本稳定。6月份,大型企业PMI指数小幅上升0.6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PMI指数受淡季影响略有回落。企业效益水平基本稳定。

 外部需求趋于改善。新出口订单指数,最近两月持续回升,6月份回升到50%以上,达到50.3%,特别是作为我国出口大省的广东省,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5、6两月回升尤为明显,分别为52.1%和51.6%。这些数据反映出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初见成效,外部需求趋于改善。

 市场供需关系趋好,价格回稳。制造业PMI指数当中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二季度均衡地保持在52%以上,生产指数平均为52.8%,新订单指数平均为52.1%,二者差距由一季度平均2.1个百分点缩小到0.7个百分点。由于供需关系改善,持续疲软的市场价格出现稳中略升迹象。购进价格指数回升到50.1%,今年以来首次回升到50%以上。

 实体经济活动稳中趋升。6月份,生产指数达到53.0%,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1个百分点。二季度平均为52.8%,同一季度基本持平。企业采购明显增加,采购量指数上升。最近两月该指数均保持在52%以上,为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二季度服务业新订单指数、商务活动指数均有明显上升。平均值分别为53.8%和51.2%,同一季度相比升幅均超过1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上升尤为明显。二季度,生产性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平均为56.6%,高于一季度4.7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平均为53.3%,高于一季度2.9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有利于推动我国制造业创新升级。

 就业形势稳转好。6月份,从业人员指数上升0.4个百分点,达到48.6%,这是今年以来最为明显的一次上升。从不同规模的企业来看,大、中、小型企业从业人员指数普遍上升,尤其以小企业上升最为明显,升幅达到0.8个百分点,小企业对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作用突出。从业人员指数走势变化,反映出经济走势逐渐趋稳对就业带动作用正在逐渐显现。

 上述几个方面密切关联,二季度出现联动同向变化,是经济运行中的积极信号,反映出稳增长的累计政策效应已经有所显现,经济趋稳态势基本确立。

 调控仍需保持一定力度

 当前,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措施仍在陆续释放,6月份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部署了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打造长江经济带,讨论通过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决定简化合并增值税特定一般纳税人征收率,减轻企业负担;确定了促进产业转移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的政策措施。为了适度扩大商业银行扩大信贷规模,缓解企业面临的资金紧张压力,6月30日银监会发布通知,从7月1日起,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前期已经出台的一些政策,加上目前仍在推出的一些新政策,将会产生叠加效应,在下半年进一步发挥作用,巩固经济趋稳基础。

 从作为经济先行指标的制造业PMI指数来看,二季度以来持续回升,显示三季度经济趋稳走势有望进一步巩固。但短期来看,经济回升仍面临制约因素。一是经济增长动力仍需巩固。从需求来看,目前房地产行业调整仍在继续,对投资和消费增速的回升具有一定的压制作用。

 二是经济活力仍需加强。从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来看,企业生产经营依然较为困难,面临资金紧张、成本上升、效益低下等难题。特别是小微企业经营状况没有明显改观。小企业PMI指数,仍处在50%以下,回升并不明显。企业预期较为谨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虽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有波动。最近两月,无论是制造业还是非制造业均有所回落。

 面对这种情况,宏观调控仍不可松懈,仍需保持一定的力度,进一步巩固经济趋稳的基础,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首先,在目标定位上,要坚持长短结合。长期目标以“转方式、调结构”为核心,重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短期目标重在保持当前经济运行的稳定。一方面要管理好、引导好社会预期。防止社会上产生经济持续下行的不良预期,对企业投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政策失灵、市场启动缓慢。另一方面要强动力、增活力。强动力主要是培育新的增长点,强化经济增长的动力。在经济调整和转型阶段,增速回落不可避免,但不是全面收缩,应该是有上有下,有降有升,有退有进。在传统亮点逐渐隐退过程中,要有新兴热点涌现,形成接力,防止出现断层。宏观调控必须着力点亮新的经济亮点、激活新的经济热点,形成“区域经济联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接续”的活泼局面,经济稳定增长才具有可持续的支撑和动力。增活力,就是从“松绑”和“减负”两个方面积极扶持企业发展。

 其次,在政策选择上,要注重多种政策工具配合使用,选好支点从多个方面发力,以撬动经济发展的全局。要坚持定向调控、精准发力。这一方面有利于增强政策的针对性,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果,有利于推进结构调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结合经济形势的变化,对调控政策做灵活调整,做到可进可退。要注重从改善市场环境着手,重点发挥好市场力量的自我调节作用,减少政策依赖,促进市场自我调节机制和经济内生增长机制形成。

 另外,宏观调控在政策执行上,要加强部门协调,政策配套,着重实际执行效果。这几个方面兼顾起来,结合起来,全年完成预定目标似无太大问题。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