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商品/期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7月04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期市“黑色风暴” 反弹易反转难
□本报记者 官平

 □本报记者 官平

 

 铁矿石的几度“抬头”令市场对期市黑色品种抱有期待。6月中旬以来,铁矿石期货从阶段底部每吨656元涨至最高724元,累计涨幅超过10%,螺纹钢也小幅跟涨,唯独焦炭、焦煤“不给力”。

 分析人士表示,上半年黑色品种几乎全线回调,积弱难返。尽管市场对下半年有良好预期,但关键的是行业资金紧张的局面难以缓解,供需失衡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扭转,如此一来整个“黑色系”要转势迎来一波“风暴”比较难,但阶段性需求好转带来的反弹是可预期的。

 “微刺激”或逐渐加码

 今年上半年,亿吨港口库存压制下的铁矿石价格一泻千里,跌幅超40%,远远大于同期成材的跌幅。另外,焦炭、焦煤等黑色品种亦是价格急急下挫,连连创出新低。上述品种的共同点之一是,基本面乏善可陈。市场人士预期,在宏观层面,定向发力的“微刺激”在下半年可能有望加码。

 目前,国内经济出现较明显的企稳回暖迹象,显示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正逐步奏效。当前国家稳增长政策更加明确,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国务院已派出8个督查组分赴部分省份、国务院部门和单位,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

 近期,各地政府也积极行动起来,黑龙江、河北、四川、广东、山西、云南、贵州等多省份均出台了力度颇大的稳增长措施,其中,投资在多地的措施中占据着打头的位置,成为稳增长的重要砝码。

 “目前宏观面稳中向好,微刺激对市场带来一定利好因素,但是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的可能偏低。”格林大华期货研究员韩静说。

 韩静认为,从行业基本面来看,尚无明显改观。目前行业基本面依然表现为较为严重的供需矛盾。今年以来粗钢产量不断创新高,据我的钢铁网调查显示,全国样本钢厂开工率超过90%,供给压力不容忽视。鉴于目前宏观转暖,但没有实质性利好,行业基本面弱势,黑色产业链转势较难,仅以反弹对待。

 反弹容易转势难

 供需矛盾是压制黑色品种价格的关键点。业内人士表示,黑色产业链方面,从目前情况来看,上游煤炭企业由于产品价格不断刷新低点,导致部分企业目前负债率高企,利润率大幅下滑,特别是煤炭企业,资金链均出现问题,在高库存的压力下,降价促销或是其首选,煤炭行业整合在即。

 “要转势的话目前还比较困难。”浙江中大期货研究员郑巧静表示,就钢材来讲,主导价格走势的供需面和原材料成本仍以空头占主导,加上行业资金紧张的局面无解,钢价缺乏反转的基础。

 不过,郑巧静认为,从技术上来看,经过前期的持续暴跌,目前钢材价格已运行至历史底部区域,技术上的超跌反弹一触即发,后市如果微刺激政策继续发力并带动下游需求回暖,则钢材价格有望走出底部区域,但要想走出中级反弹或反转行情仍需时日。

 她表示,原材料成本下降,使得钢厂生产的吨钢产生了较大的盈利,因此虽然上半年整个产业链跌跌不休,但是钢厂的盈利水平好转,盈利空间扩大。在此背景下,钢厂始终维持高开工率,粗钢产量屡创新高,后期钢厂仍将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不过目前社会库存处于低位,下半年的旺季来临,随着补库需求启动,或带动钢材市场走出一波反弹行情。

 韩静也认为,下半年,螺纹钢出现反弹的概率偏大,但是反弹空间可能有限。从库存来看,自3月份钢材库存进入去库存化通道以来,累计减少库存742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近350万吨。库存处于相对偏低水平,库存对价格压力不大,有利于钢材价格的反弹。

 黑色风暴的“绊脚石”

 期市最终能否迎来一波“黑色风暴”仍需观察,但可以看到“绊脚石”不少。

 韩静表示,目前黑色价格上行的主要障碍是供应增量过大,但是下游房地产行业相对低迷。从统计数据来看,今年前5个月,房地产各项指标同比增速下滑,个别指标同比负增长,下游需求无力拉动供给增加量。而矿石价格上行的主要障碍,则在于矿山源源不断向外出口和国内庞大的港口库存。

 西本新干线高级研究员邱跃成也认为,黑色品种上行障碍,首先是房地产下行的压力,需求总体依然偏弱;二是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供大于求压力明显;三是银行信贷收缩,行业资金紧张问题严重。

 对下半年钢价,邱跃成认为,当前钢价已处于历史低位,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的不断加码,宏观经济层面已出现企稳迹象,市场心态也由过度悲观转向平稳,国内钢市面临的外部环境逐步改善,下半年国内钢价将有望实现底部反弹。不过,钢铁产量继续高位运行、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以及行业资金问题仍在发酵等因素,依然对钢市走势形成抑制作用,预计钢价反弹高度有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