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06版:投基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6月23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半年QDII组合以发达市场为主
□民生证券 闻群

 □民生证券 闻群

 

 目前,获得外汇投资额度的基金管理公司共计32家,可投资总额度达到247亿美元。基金管理公司作为我国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之一,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有着较大的差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境外投资资金的来源不同。根据人民银行规定,基金公司可以集合境内机构和个人的自有外汇;商业银行是集合境内机构和个人的人民币资金,在一定额度内购汇进行境外投资;保险机构是按其总资产的一定比例购汇进行境外投资。二是境外的投资对象不同,基金公司的投资范围最为广泛。QDII基金可进行包含股票在内的组合证券投资,投资范围更为广泛,可以构建更能满足投资者需求的投资组合,且风险收益类型可以比银行和保险的理财产品丰富。银行和保险机构QDII更为偏重低风险、低收益产品,以稳健见长。

 从资产投资的目标区域或行业看,基金管理公司发行设立的QDII基金产品投资集中度呈现出越来越分散的趋势。85只QDII基金分别以行业、全球、大中华、美国、大宗商品、全球债券、亚太、新兴市场和股债混合9大类别作为资产的主要配置方式。大部分的产品主要配置在以行业为主题和以香港、美国等少数国家或地区的类别当中。

 从投资收益来看,主要布局于海外股票和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QDII基金产品整体业绩好于其他资产管理机构的QDII产品。虽然首批QDII基金出师不利,但随着近几年海外股票市场的大幅转暖,QDII基金净值均有不同程度地回升,85只QDII基金中65%的产品获得了正收益。相较于近几年国内A股市场持续低迷和国内偏股基金的持续低迷,QDII基金(特别是部分近年设立的QDII基金)可谓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回顾2014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市场,发达国家继续表现出稳定复苏的态势,而新兴市场以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为诱因再度动荡,加之乌克兰地缘政治危机相互交织,造成全球金融市场风险有所上升,股市震荡、表现参差,而能源、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黄金、美元避险属性再次凸显。展望下半年,我们对美国经济和企业盈利水平抱以正面的预期,QE缩减和相对高估值短期内可能带来震荡走势,中长期趋势不变,投资者可维持较高的美股仓位。新兴市场方面,由于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均纷纷向好,部分新兴市场出现了短时期的触底反弹。我们预计新兴市场短期内将会维持反弹的局面,但是在美国持续缩减购债规模的大背景下,部分新兴经济体将会受到其高外债和双赤字的威胁,因此对这一类的资产配置将会继续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

 基于以上判断,我们建议下半年的QDII组合以偏重发达市场为主,同时精选行业商品类的产品,在最大程度上分散区域投资风险的前提下分享发达市场经济复苏带来的收益。具体品种如国泰纳斯达克100、博时标普ETF、广发全球精选、博时大中华亚太精选和华宝兴业标普油气等。

 国内资本市场更加全面快速地融入到全球经济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未来基金管理公司QDII基金的业务将会以基金产品的多元化为基调,逐渐衍变为“全球投资+全球客户”投资趋势。

 首先,QDII基金的发展将至少体现在以下两个维度上:第一个维度是投资标的或投资工具的多元化。伴随制度的完善与发展,QDII基金的投资工具将不再局限于股票、基金、债券或者货币市场基金等基础金融工具,而扩大至股指期货、商品期货、黄金、能源或者房地产等作为辅助投资工具的产品。第二维度是投资地域与客户群体的国际化。目前,我国QDII基金涉及的投资地域还较为有限,客户群体也几乎为本土客户。随着ODII的创新与发展,投资地域国际化将为基金产品投资标的和投资工具带来极大的丰富,最终形成“全球投资+全球客户”态势。

 其次,QDII产品线将会更加深度扩展。海外证券市场不论在市场制度建设还是基础证券产品都更加成熟,更加有利于QDII基金产品的设计创新。例如,通过利用卖空机制以及买卖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基金管理人可以推出0DII系列的“绝对回报型”产品;通过利用海外投资的平台,QDII产品可以拓展另类资产投资策略,优化资产风险收益比,实现绝对收益。另类资产是指具有与传统的股票资产或固定收益类资产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资产,通常包括对冲基金、私募投资、外汇对冲、商品基金、房地产信托基金基础设施等,有时还包括一些艺术品和精品酒。另类资产的表现往往与股票和债券的联系并不那么紧密,在投资组合中加入更多无关联资产,有助于提高获取更高回报的潜力,也有助于避免先前股市暴跌导致的严重损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