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10版:私募基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6月23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私募玩套利 捕捉低风险收益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今年以来,上证指数一直徘徊在2000点上下,不少私募表现差强人意。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6月18日,普通股票型私募近3月收益率下跌2.69%。而相较于传统股票型基金,采取套利策略的对冲基金由于交易标的与股市弱关联,业绩可以独立于大盘走势而颇受市场关注。

 根据好买基金数据统计,2013年以来套利类对冲基金成立超过40只,超过95%的套利类对冲基金今年以来都取得了正收益,最高者收益已经接近20%。得益于其稳健的表现,套利产品成为国内对冲基金中不可小觑的一类。

 四类套利策略

 所谓套利策略,其实是对冲基金众多策略的一种。主要是指在买入或卖出某种期货合约的同时,卖出或买入相关的另一种合约,进行反向交易,并在某个时间同时将这两种合约平仓的交易方式。这种策略的核心其实是利用市场中存在的价格差异,进行低买高卖,从中获利。

 套利策略一般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期现套利、跨期套利、跨商品套利和跨市场套利。具体来说,期现套利主要是把握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存在的价格差异,利用两个市场的价格差进行低买高卖获利。

 跨期套利则主要是指在同一市场同时买入或卖出同一种商品在不同交割月份的期货合约,以期在有利时机同时将这两个不同交割月份的合约对冲平仓而获利的交易行为。主要是利用同一商品在不同交割月份之间存在的价格差。

 跨品种套利是指利用两种不同的、但相互关联的标的物的价差进行套利交易,这两个品种之间具有相互替代性或受同一供求因素制约。比如贵金属、农产品、金属与能源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替代性或受制于同一因素,所以可以进行套利。

 跨市场套利是指当不同的市场对同一种品种的标价出现偏差时而进行的套利。比如在香港、内地、美国等各市场间,iphone作为同一种商品,其价格却因地域、市场的不同存在一定的价格差异。同样,金融市场中也不乏因地域、市场差异而存在价格差的投资标的。再如,港沪通的试行将可以打破港股和A股间价格的固定区间差,存在一定的套利机会。

 不求一夜暴富

 私募基金中主要采用套利策略的基金公司有淘利资产、双隆投资、倚天阁、道冲、富善以及中盛伟业等。

 此外,因为套利策略捕捉的是市场存在错误定价时所产生的相对短暂的获利机会,这样的机会并非均匀分配在市场的交易时间和空间中。所以,往往在市场受重大事件影响,出现特别波动时,会出现较多的套利机会。也正因为如此,套利策略的收益按月份来看并非完全均匀,甚至某些月份呈现净值下跌态势,但将业绩拉长到年份观察,收益是相对稳定的。

 淘利套利1号是比较典型的套利基金,成立于2012年3月6日,主要做股指跨期对冲套利。根据好买基金的调研,淘利资产主要是以低风险套利策略为主,关注价差和波动率,受市场下行影响较小。截至6月18日,近1个月收益率为0.25%,但是今年以来累计绝对收益率却达到5.47%。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12.23个百分点。如此业绩主要得益于把握住了今年3月前后股指期货基差的大幅波动行情,所以旗下套利型产品近半年均取得5%以上收益率。

 信合东方多策略并用

 由于套利机会通常是稍纵即逝的,所以对机会的挖掘以及捕捉十分重要。采用套利策略的基金几乎全要借助量化模型以及电脑程序在短时间内完成交易。另外,由于套利策略的盈利空间较小,一般需要配合杠杆操作或者其他策略辅助才会有可观收益。

 以倚天阁为例,该公司的投资策略主要为市场中性,以量化交易为主,辅以基本面分析。其投资策略涉及跨市场、跨商品和跨期限套利三大板块。股指套利方面,原有的策略主要包括沪深300、新加坡A50指数、香港H股国企指数、跨境120指数。不仅如此,旗下产品信合东方操作工具除了股指和相应的成分股外,在香港市场还使用合成A股ETF和RQFII实物ETF,投资标的非常丰富。信合东方自2010年9月27日成立以来,截至6月18日,已经取得79.30%的累计绝对收益。

 不同的对冲基金策略对应的风险收益不同,相较于传统股票型基金而言,采取套利的对冲基金由于交易标的与股市弱关联,从而可以走出一条独立于大盘的业绩走势。另外,由于套利风险相对较低,同时又能取得较为稳健的利润,是一种稳健的投资方式。

 但是选择套利型产品的原则之一就是要经得起等待的煎熬。一般来说,套利型产品刚刚成立时常常不能立即获利,甚至会出现连续几个月净值保持横盘的情况。投资者选择套利型产品之后,不要急于求成,要给基金经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套利,只有守得云开才能见月明。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