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5月15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银行高利润缘何“说不得”
王栋琳

 ■ 今日视点

 Comment

 □本报记者 王栋琳

 

 银行高利润早已不是新闻,却因券商大腕的“心直口快”登上头条。银行这种“说不得”的底气充分显示,当下金融体系的扭曲及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到极致。改革就是要打破已固化和僵化的利益格局,要敢于对“巨无霸”动刀割肉。

 前些年银行多以“全球最赚钱银行”、“亚洲最赚钱银行”等称号自居,近年来却集体噤声,纷纷“藏富”,个别银行高层说“赚钱多不好意思”也被立即喝止。事实是怎样的呢?

 2013年上市公司年报显示,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为1.17万亿元,在全部2400多家上市公司中占比为52%。2013年银行净利润为1.42万亿元,五大行利润占全行业的60%。尽管受净息差收窄、不良率上升等因素影响,2013年银行业净利润增速放缓到13%,但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多年来银行利润一直保持10%以上的较高增速,受经济周期影响并不明显。在上市公司整体净利润仅微增2.6%的2012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依然高达17%。

 本是顺周期行业的银行业,盈利情况却与经济周期弱相关,原因在于银行利润主要来自净息差这一垄断收入。2013年上市银行收入结构中利息净收入占比达80%。一边是低存款利率,一边是高贷款利率,银行坐享中间段的收入,被戏称为“高速路收费”模式。

 正是由于银行业靠垄断优势赚钱容易,要从行业内部自发推动改革很难。银行就行业转型已呼吁多年,至今信贷规模扩张依然是净利润主要贡献力量。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金融体系扭曲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被强化了,银行资产占比快速上升,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失衡继续恶化。三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2013年末银行业总资产151万亿元,为当年GDP的2.7倍;银行、保险、券商总资产规模比为73:4:1;一家大型银行的利润是整个证券行业利润的6倍。在面对银行的时候,券商显得“气弱”就不难理解了。

 金融体系扭曲反映到经济层面,是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不断抬高。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37%,为2012年最后一次降息以来的最高水平,执行上浮的贷款比例为70.25%,也是2012年6月以来最高位。尽管一季度以来流动性明显偏松,实际贷款利率却抬高,这种“怪现象”的根源在于银行的垄断地位。由贷款利率决定,整个社会融资成本被抬高。央行副行长刘士余近日表示,一个健康的经济体系对18%的融资成本本应是厌恶的,但在中国这个成本能出得去,说明实体的行为有扭曲的现象。

 2013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为14%左右,未上市公司要远低于这一水平。实体经济真实盈利能力显然无法支撑18%的融资成本,由此决定资金必须流向盈利水平高于20%的“暴利”行业,这样的行业寥寥无几。

 金融风险也会随之抬升。由银行垄断收益滋生出转移贷款额度等暗箱操作,衍生出种种所谓“创新”,包括买入返售等同业业务、理财资产池、信托和证券资管等通道业务近年规模迅速膨胀。在银行享有高利润的同时,系统性风险已在酝酿。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至少在初期阶段,整体利率水平继续抬升将是难以避免的。如果不改变金融体系扭曲的现状,实体经济将面临更高成本,金融风险酝酿,银行话语权越来越大。届时,被“绑架”的将不仅仅是券商。

 现在,电力、石化、铁路、电信等“坚固的堡垒”已先后被打开缺口。银行这座“最后的堡垒”要被攻克,改革还要敢于“亮剑”。

 一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不应单兵突进,同时要打破垄断,降低门槛,鼓励民资加入,允许其他机构申请银行牌照。二是要给予券商、保险、基金、期货等行业创新更大空间,推进混业经营,如“证券版银联”正是有益的尝试。三是围绕切实降低融资成本,行业监管也要动真格,包括贷款额度中应有一定比例用于三农、小微、住房,表外业务清理整顿,同业业务实行差别准备金率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