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44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4月26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 重要提示

 1.1 本年度报告摘要摘自年度报告全文,投资者欲了解详细内容,应当仔细阅读同时刊载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的年度报告全文。

 1.2 公司简介

 ■

 ■

 二、 主要财务数据和股东变化

 2.1 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2.2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

 2.3 以方框图描述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

 三、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013年,全球经济弱势复苏,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呈现出不均衡的复苏态势。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较为稳固,欧元区经济触底回升,日本刺激政策收到一定成效,增长信心有所提振,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在国内外经济复苏缓慢、国内消费不振,人力成本不断上涨、实体经济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克服诸多不利因素,积极梳理公司战略定位、落实战略布署,大力开拓市场,狠抓内部管理,保持了生产经营的稳定,但由于行业内产能过剩,价格竞争激烈导致销售价格继续回落,产品盈利能力进一步下降,公司未能完成年初制定的经营目标。

 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

 2013年,公司全年共销售各类产品5万吨,同比增长10.48%;实现营业收入10.91亿元,同比增长5.10%;其中,销售绝缘材料10.05亿元,同比增长1.39%;销售功能高分子材料3,695万元,同比增长99.94%;销售精细化工产品1,020万元,同比增长6.03%。实现营业利润6,653万元,同比下降43.93%;实现利润总额7,983万元,同比下降49.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56万元,同比下降49.6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381万元,同比下降47.14%。实现每股收益0.11元。

 截止 201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24.39亿元,同比增长1.69%;总负债为3.36亿元,同比增长38.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20.93亿元,同比下降2.45%。2013年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362万元,同比下降123.68%。

 2013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积极推进项目建设

 2013 年,是公司项目建设集中投产的1年。募投项目:年产3万吨无卤永久性高阻燃聚酯生产线1 月份试车投产; 1500 吨无卤阻燃聚碳酸脂片材生产线8 月份试车投产;2万吨特种聚酯薄膜生产线9 月份试车投产;3500 吨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生产线10月份试车投产。

 此外,由江苏东材实施建设的包括3万吨绝缘树脂和2万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的海安生产基地也正在施工建设。随着上述项目的建成投产,将为公司未来实现业绩的稳定增长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二)构建全新的激励机制

 2013年7月,公司董事会在资本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启动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证监会备案无异议后经股东大会审议核准,完成了对核心骨干121名员工4000万份股票期权的授予。本次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明确了新一轮的激励约束机制,主要着力于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战略推进,有利于骨干人员的稳定与成长,有利于骨干人员的行为与公司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有利于统一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有利于调动骨干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责任心,提升公司经营业绩,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此外,公司还构建了基于员工职业发展专业通道和管理通道的职业晋升双通道体系,解决了员工职业规划、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避免了千军万马争过管理独木桥的现象,并倡导 "权威文化"、树立"不当干部同样有发展"的理念。与此同时,公司进一步完善了通道建设对应的薪酬体系,薪酬结构更趋合理。

 (三)顺利完成了董事会换届选举的工作

 公司第二届董事会任期于2013年5月届满。为顺利完成董事会的换届选举,确保董事会工作的顺利衔接和正常运转,公司于2013年9月发布了《关于董事会换届选举的提示性公告》,本次换届选举,公司董事会依法进行了股东提名、任职资格审查、董事会审议、股东大会审议等程序,经201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选举产生了公司第三届董事会董事。同日,公司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选举公司董事长的议案》、《关于选举公司副董事长的议案》、 《关于聘任由董事长提名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议案》、《关于聘任由总经理提名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议案》、《关于确定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议案》。

 (四)持续开展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

 公司于2012年全面启动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工作,并选择和搭建适合公司管控特点和要求的内控体系。2013年内控体系运行过程中,公司针对制造系统的运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对制造系统进行了深化改革,进一步明确该系统的职责和权限和运行管理模式,使制造系统运行更加顺畅。同时根据业务发展变化对公司部分职能部门职责权限边界不清、职责交叉或缺位的现象,及时组织开展了定岗、定编、定员"三定"工作,通过组织架构调整、部门和岗位职责描述、业务流程图以及相应的内控制度等清晰界定了各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的职能边界、职责和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管控机制。公司董事会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认定要求,结合公司规模、行业特点、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等因素,研究确定了适用本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通过持续有效的内控制度建设,促进了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

 (五)进一步明确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绝缘材料的生产、制造和销售,但绝缘材料行业特点是规模相对较小、市场增长较慢,特别是近几年来绝缘材料行业竞争激烈,公司发展明显遇到瓶颈。为尽快走出目前的低谷,保证公司健康、长远的发展,公司在梳理内部核心优势的基础上,对市场做了充分调研,进一步明确了公司的发展方向:公司将重点发展新型绝缘材料、光学膜材料和环保阻燃材料,服务于新能源方向、特高压、智能电网、消费电子、平板显示、电工电器、军工等领域。经过这样的调整,公司的发展战略更加清晰,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六)信息披露及投资者关系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及时、准确、完整地履行了2012年度、2013年1季度、半年度、3季度定期报告的编制与披露工作;发布临时公告80项。公司为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通过举办电话会议、参加上市公司协会举办的业绩说明会、接待投资者来访、电话咨询、网站留言、互动平台等方式,利用多种渠道保持与投资者的顺畅沟通,帮助广大投资者了解公司现状,听取投资者的意见和建议,引导投资者对公司经营情况进行客观判断,避免市场传言和不实信息对投资者的误导,从而有效地保护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一) 主营业务分析

 1、 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相关科目变动分析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2、 收入

 (1) 驱动业务收入变化的因素分析

 2013年度,公司共销售绝缘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精细化工产品5万吨,较2012年度增长10.4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3亿元,较2012年度略增3.23%,主要原因是受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市场需求不太景气,特别是行业内产能投放较多,市场竞争加剧,销售价格下降,导致收入增长幅度低于销量的增长幅度。

 (2) 以实物销售为主的公司产品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的产量、销量、库存量情况如下:

 ■

 (3) 订单分析

 2013年,公司接收订单情况总体比较平稳,除2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新接订单偏低外,其他月份主要品种订单饱满。9月份、10月份,随着年产2万吨特种聚酯薄膜、年产3500吨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生产线相继试车投产,公司新接订单出现大幅度的增长。

 从主要品种看,膜类业务订单十分饱满。其中聚酯薄膜合同饱满且月度比较均衡,订单和产量超过设计产能。新生产线投产,订单即迅速饱满。聚丙烯薄膜中平膜法生产线订单饱满,原生产线已经大大超过了生产能力,新生产线投产以来,通过市场开发,订单迅速提升;PC薄膜,通过海外市场的开发,订单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受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绝缘材料类各品种的订单不均衡,电工绝缘油漆、电工柔软复合绝缘材料及电工层模压制品总体正常,但各月份不太均衡。其他产品的订单总体保持比较稳定。对传统绝缘材料,公司正通过新产品开发、调整产品结构,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

 (4) 新产品及新服务的影响分析

 2013年,公司继续加大新产品的推广力度。

 ①聚酯薄膜方面:在太阳能电池背板行业,公司加大了太阳能电池背板基膜的推广,销量较2012年同比增长约50%,同时,针对该行业技术升级的要求,公司重点开发的耐湿热聚酯薄膜在技术、质量、市场方面均取得突破,实现了批量销售。V0级阻燃聚酯薄膜、阻燃黑色聚酯薄膜、彩色聚酯薄膜等新产品均取得批量订单。

 ②无卤阻燃片材方面:公司继续加大无卤阻燃聚碳酸酯(PC)薄膜的市场推广,同时,新开发无卤阻燃聚丙烯(PP)片材、耐高温V0级无卤阻燃聚碳酸酯薄膜,均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③绝缘制品方面:公司为大型水力发电站配套的绝缘盒,为特高压直流输变电配套的绝缘加工件取得稳定订单,实现了批量销售,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④柔软复合材料方面:公司新开发的Zn++催化型环氧玻璃少胶粉云母带、电磁线用环氧聚酯薄膜粉云母带、复合围板、电工聚酯纤维非织布预浸上胶纸等新产品市场开发进展顺利,均已实现批量供货。

 ⑤绝缘油漆及树脂方面:H级水溶性硅钢片漆、环氧改性苯并噁嗪树脂、F级聚氨酯漆包线漆、F级改性聚酯扁线漆等新产品推广顺利,实现了批量销售,市场前景良好。

 ⑥功能高分子材料方面:环氧改性苯并噁嗪树脂、含磷环氧等产品的市场开发取得较大进展,获得批量订单,产品获得客户认可,将继续加大推广。

 ⑦无卤阻燃聚酯树脂:公司已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签署了合作协议书。双方就开展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个体防护装备和电子束辐照聚酯纤维阻燃抗熔融技术合作研究有关事宜达成合作协议,将加快推该产品在服用领域的大规模应用。

 (5) 主要销售客户的情况

 公司向前5名客户的销售收入为1.42亿元,占年度销售总收入的比例为13.00%。

 3、 成本

 (1) 成本分析表

 单位:元

 ■

 ■

 (2) 主要供应商情况

 公司向前5名供应商的采购额为4.29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比例为39.46%。

 4、 费用

 2013年度销售费用发生额46,980,054.32元,较2012年度增加2,088,881.71元,增长4.65 %,主要是本期销量同比增长,导致运输费、业务费等销售费用增长所致。

 2013年度管理费用发生额107,581,236.78元,较2012年度增加23,645,746.27元,增长28.17%,主要是本期生产规模扩大,生产基地的分散、新办公大楼的投入使用以及加大研发投入等导致管理费用增加所致。

 2013年度财务费用发生额903,637.68元,较2012年发生额增加20,984,787.84元,增长104.50 %,主要是随着募集资金的投入使用,存款利息大幅减少,以及本期借款利息支出较上期大幅增加所致。

 5、 研发支出(1) 研发支出情况表

 单位:元

 ■

 6、 现金流

 2013年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361.23万元,同比减幅123.68%。主要原因:宏观调控导致公司客户资金普遍较紧张,市场竞争加剧使货款回收难度加大,应收账款及票据增加较多。同时多个项目试车投产,为产品生产及市场拓展投放了大量存货和应收账款。

 2013年度,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972.52万元,同比增幅16.80%。主要原因:公司募投项目资金陆续使用。

 2013年度,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481.55万元,同比增幅66.54%。主要原因:公司2013年度分配股利及偿付利息较多。

 7、 其它

 (1) 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进展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战略,将继续做大做强新型绝缘材料,巩固行业地位,同时积极拓展光学膜材料和环保阻燃材料。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募投项目建设,在新型绝缘材料领域, 2万吨特种聚酯薄膜、3500吨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项目相继试车投产,为公司在相关产品领域扩大市场份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光学膜材料领域,公司海安基地的"2万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正在积极投建中,预计2015年能够投产实现效益,另外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的PVB树脂合成新工艺研究目前进展顺利,为公司进入汽车、建筑、光伏用PVB胶片领域奠定了良好基础。在环保阻燃材料领域,公司不断完善无卤阻燃聚酯的各项技术性能,随着"3万吨永久性无卤阻燃共聚聚酯"项目投产,公司一方面提高传统民用纤维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积极拓展阻燃薄膜、阻燃发泡材料、阻燃工业丝、阻燃环保工程塑料等领域,并取得一定突破。2014年3月,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就开展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个体防护装备和电子束辐照聚酯纤维阻燃抗熔融技术合作研究有关事宜达成合作,从而加快推进该产品在服用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此外,无卤阻燃苯并噁嗪树脂等产品的性能有了很大改进,市场开拓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二) 行业、产品或地区经营情况分析

 1、 主营业务分行业、分产品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

 2、 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三) 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1、 资产负债情况分析表

 单位:元

 ■

 货币资金:随着募投项目逐步投入,募集资金投入大幅增加导致货币资金较大幅度减少

 预付款项:公司预付原材料款下降

 应收利息:公司定期存款报告期末都已到期

 存货:公司募投项目投产,材料储备及产成品库存增加

 其他流动资产:公司采购了较多的生产设备,待抵扣和待认证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大幅增加

 固定资产:公司的募投项目年产3万吨无卤永久性高阻燃聚酯树脂项目、年产2万吨特种聚酯薄膜技术改造项目、年产4000吨无卤阻燃绝缘片材生产线技改项目以及其他项目2013年度转入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公司的募投项目年产3万吨无卤永久性高阻燃聚酯树脂项目、年产2万吨特种聚酯薄膜技术改造项目、年产4000吨无卤阻燃绝缘片材生产线技改项目以及其他项目2013年转入固定资产,本期转固大于本期在建投入

 其他非流动资产:工程项目的预付设备款、工程款大幅增加

 短期借款:随着募投项目逐步投入,可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逐渐减少,公司为补充流动资金而增加银行借款

 应付票据:为支付材料款开具银行承兑汇票

 应付职工薪酬:年末尚有部份社会保险未缴纳

 应交税费:公司利润总额减少导致所得税大幅下降

 盈余公积:计提盈余公积

 (四) 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创新平台优势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建设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第一批优势培育企业。公司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行业内首屈一指。公司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东华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国内十几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产、学、研联合研发合作,新产品开发能力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强有力的技术创新平台和持续创新的发展能力,在绝缘材料行业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2013年经市科技局推荐,省科技厅审查,省咨询决策委员会专家评选,技术中心被评选为四川省首批20家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之一。

 2、技术创新能力优势

 公司一直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2013年公司4项新产品通过公司技术委员会输出评审,10项科技项目被国家、省、市项目立项。其中,"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用绝缘结构件关键技术研发"课题获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项目立项,同时,该课题的主题项目"新型特种功能关键材料"主题项目由公司负责组织实施。2013年公司申请专利24项,有9项发明专利获授权,截止2013年底公司共申请专利94项,已获授权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2013年10个项目通过省级鉴定(验收)。"新型N-P协同无卤阻燃苯并噁嗪/环氧树脂合成技术研究和应用"项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3、标准领先优势

 公司多年来一直承担和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起草和制订工作,致力于通过标准的提高来提升我国绝缘材料行业的技术水平,使之逐步向IEC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靠近。公司先后主持或参与制定了60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其中国家标准39项,行业标准20余项,其中电气用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模塑料(SMC/BMC)(GB/T 23641-2009)获2012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 公司积极推进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的采用,建立了以采用国际标准为核心的技术标准体系。公司现有产品技术标准200余个,产品技术标准覆盖率为100%。部分产品直接执行国际标准(IEC);更多产品是在采用IEC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增加了符合用户需求的项目。试验方法基本采用国际标准转化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公司在行业竞争中处于"标准领先"的优势地位,现有全国绝缘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51)副主任委员1名及其分标委副主任委员1名,全国电气绝缘材料与绝缘系统评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12)副主任委员1名,委员1名。

 4、制造技术优势

 公司拥有从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引进的生产线设备和技术,并结合公司多年积累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对进口生产线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对引进的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大胆进行技术改造和工艺改进,使其具备了生产特种绝缘材料产品的工艺特点,生产的许多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由于公司注重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并不断积累经验,使引进设备一直保持良好性能,同时还拓展了设备的应用能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公司的制造技术水平在行业中一直保持领先。

 5、综合配套优势

 公司作为绝缘材料的综合性研发和生产企业,产品涵盖了JB/T2197-1996《电气绝缘材料产品分类、命名及型号编制方法》中八大类产品中的七大类产品,是国内绝缘材料品种配套最为齐全的制造商;从品种结构上看,具有研发和生产E、B、F、H、C级各耐热等级绝缘材料的能力;从服务上看,公司拥有一支由博士、硕士领衔的高素质技术服务队伍,能够为客户在产品选择、个性化制造到产品应用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和解决方案,在行业内有明显的综合配套优势。

 6、质量及信誉优势

 公司坚持"忽视质量就是砸自己的饭碗"的质量理念,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主导产品取得美国UL实验室安全认证;并通过SGS测试,符合欧盟RoHS、REACH环保要求,在四川省质量信用等级评定中获得了AAA等级。公司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到技术服务的整个过程,均严格执行通用国际技术标准,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质量形象。

 7、营销网络与服务优势

 公司经过多年的营销网络建设,在全国多个城市建立了销售服务网点,就地就近为用户服务,做到让用户"方便、满意、放心"。公司利用现有营销网络及时了解、收集、反馈市场信息,掌握全国市场的产品需求、价格信息,据以调整生产计划、销售计划和新产品开发计划。完善的营销网络成为公司产品销售和新产品推广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公司与国际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产品远销欧美和亚太主要国家和地区,市场声誉良好。

 (五) 投资状况分析

 1、 非金融类公司委托理财及衍生品投资的情况

 (1) 委托理财情况

 

 委托理财产品情况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

 (2) 委托贷款情况

 本年度公司无委托贷款事项。

 2、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

 (2)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使用情况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

 

 3、 主要子公司、参股公司分析

 单位:元/人民币

 ■

 2013年度,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主要来源于控股子公司四川东方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99.48%)。四川东方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781,281,428.21元,实现营业利润36,345,280.62元,实现净利润33,557,389.17元,业绩同比下降65.24%。主要原因是市场竞争加剧,主要产品电工聚酯薄膜和电工聚丙烯薄膜销售价格下降,盈利能力下降所致。

 4、 非募集资金项目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无非募集资金投资的重大项目。

 二、 董事会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 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1)公司所处行业发展趋势

 绝缘材料是保证电气设备特别是电力设备能否可靠、持久、安全运行的关键材料,它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将直接影响电力工业、电器工业的发展水平和运行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输电线路的最高电压等级将由500kV提高到750kV或1000kV,而输电线路电压等级每上升一个台阶,电力设备绝缘系统也须相应提升。没有高性能绝缘材料作保证,从发电、输变电到所有用电系统就有可能出现局部电网运行不稳定,严重时整个电网瘫痪的局面。因此,在保障发电、输变电、用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绝缘材料的先进性、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机电工业以及新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自身技术的发展,对特种功能绝缘材料的需求日益突出,从未来趋势来看,要求重点发展耐高压、高耐热、耐冲击、耐腐蚀、耐辐照及阻燃绝缘材料,同时要有环保、节能等要求。

 "十二五"期间,发电、家用电器、电子行业的稳定增长,智能电网、特高压和柔性直流输变电、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将为绝缘材料以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快速增长带来可能性。

 光伏行业:2014年1月17日,国家能源局下达了2014年光伏发电年度新增建设规模的通知(国能新能【2014】33号), 2014年光伏发电建设规模在综合考虑各地区资源条件、发展基础、电网消纳能力以及配套政策措施等因素基础上确定,全年新增备案总规模14GW,其中分布式8GW,光伏电站6GW,浙江、江苏、山东并列分布式前三位。此外,有分析师预计,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在2014年将增长14%,创下三年新高41GW。随着光伏行业的复苏加速,太阳能电池背板膜在下游太阳能电池应用领域的需求将稳定增长。

 特高压行业:我国发展特高压是由基本国情决定的,一方面,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另一方面还有地理分布严重失衡的特征。我国的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但用电最多的是东南部,这就要求把能源资源就地转变为电力,远距离输送,在全国范围来优化配置,所以需要发展特高压。特高压电网,是指1000千伏交流和正负800千伏直流输电网络,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送电力和节约土地资源等特点。国务院常务会议于年初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首要措施即实施跨区送电项目。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规划,从2013年起的8年间,计划投资超3万亿元用于电网建设,将主要分别用于特高压和配网建设,其中约1.2万亿元将投产特高压线路。到2015、2017、2020年,分别建成"两纵两横"、"三纵三横"和"五纵五横"特高压"三华"同步电网。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日前表示,为减轻东部地区发电环保压力,正规划建设12条治霾跨区送电通道,包括4条特高压直流线路、4条特高压交流线路和3条500千伏高压线路。国家层面主动提出建设特高压电网,这意味着2014年我国特高压电网审批将进入快车道。而与之对应的是,电气设备行业将进入高景气周期,应用于该领域的电力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大尺寸绝缘结构件的需求量也将大幅提高。

 (2)面临的市场竞争格局

 公司所处行业属完全竞争行业,总体来说市场竞争在不断加剧。其中:

 电工聚酯薄膜产品,当前我国聚酯薄膜行业产能的增产幅度超过了国内的实际消费需求的增长幅度。近2年产能集中释放,市场竞争加剧,整体开工负荷下滑,供需关系失衡导致产业波动,真正意义上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仍然主要依赖进口。同时国际贸易壁垒和产品反倾销也使海外市场拓展困难重重。公司一直坚持差异化经营,关注有个性的终端用户,依托公司的核心技术、市场品牌和客户资源,走高附加值、差别化道路,避开了过度竞争普通产品市场,实现了产品向高端发展。近年来公司着力产品结构调整、客户结构调整、行业结构调整,在光伏新能源、消费电子、家用空调(冰箱)、母线槽等领域取得突破,取代国外主要竞争对手,成为了这些领域高端客户的主要供应商。公司薄膜产品技术领先,品种种类齐全,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形象好,且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在国内竞争对手中竞争处于优势地位,与国外知名薄膜制造商的距离在不断缩短。随着2万吨特种聚酯薄膜项目的投产,公司的制造水平和规模优势将更加突出。

 电工聚丙烯薄膜,目前在高压电容器用膜领域主要竞争对手来自于国外,相比进口产品,公司产品质量、供货周期、成本控制、市场服务均具有较强优势,占据了特高压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较高的市场份额。受雾霾天气影响,国家将加大特高压输电线路的投入,高压电容器市场将出现新的增长机会。公司原来由于产能受限,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无法继续提高,随着公司募投项目投产,制造水平和规模优势将更加突出,市场份额也将进一步增长。相比较电力电容器,电子电容器领域随着行业产能的增加而竞争加剧。随着新能源汽车、超级电容等在未来的良好发展态势,以及电容器用膜整体朝薄型化发展的要求,市场对超薄型耐高温聚丙烯薄膜的需求将大幅度提高,公司以超募资金投建的2000吨电容器用超薄型聚丙烯薄膜项目将于年内试车投产,主要定位为电子电容器的以上特殊领域,公司将加大对该领域的开发力度和推广度。

 电工层模压制品、电工柔软复合制品、电工绝缘油漆等产品主要应用于发电设备、电机、智能电网、家电等领域,市场集中度不高,竞争对手较多,但公司可凭借较为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市场知名度,依靠募投项目技术改造的实施规模化生产,并通过提升产品品质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展差异化竞争,同时公司正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大产品出口力度,从而不断提高产品盈利能力。

 无卤阻燃绝缘片材,电子产品的轻薄化给公司带来了商机,市场需求增加。但行业内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对手不仅有中国,还来自于韩国、日本等国际性企业,公司致力于电源绝缘领域的市场拓展,加强了无卤阻燃的改性和配方研究,提升了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在国际知名品牌产品的占有率稳步提升,带动了该业务板块的迅速发展。公司该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无卤阻燃共聚聚酯,作为一种环保型无卤阻燃的材料,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越来越重视,各项有利于阻燃材料推广和应用的法规及政策将越来越完善,该系列产品的市场需求逐年放大。目前该产品的生产企业并不多,与竞争对手相比,公司具有明显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从产品技术和性能上来讲,公司的产品阻燃性、可纺性更好,应用领域更广,不但可在传统的民用纤维领域大量使用,也能使用在竞争对手无法进入的阻燃薄膜、阻燃发泡材料、阻燃工业丝、阻燃环保工程塑料等行业高端领域。公司正在利用这些优势,一方面提高传统民用纤维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积极拓展阻燃薄膜、阻燃发泡材料、阻燃工业丝、阻燃环保工程塑料等领域,并取得一定突破。目前公司已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就开展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个体防护装备和电子束辐照聚酯纤维阻燃抗熔融技术合作研究有关事宜达成合作,从而加快推进该产品在服用领域的大规模应用。

 精细化工产品主要包括苯并噁嗪特种树脂、高性能磷腈阻燃剂、双酚F等产品。苯并噁嗪特种树脂主要应用在无卤阻燃的高性能覆铜板当中。就覆铜板市场而言,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的频率加快,电子产品用户体验要求的不断提升,对覆铜板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无卤阻燃环保型覆铜板、无卤无磷环保型覆铜板、无卤阻燃低介电覆铜板等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的低介电苯并噁嗪树脂的技术在整个行业内属于领先水平,市场前景广阔。

 (二) 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致力于新型绝缘材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精细化工材料的研发和制造,重点发展新型绝缘材料、光学膜材料和环保阻燃材料,服务于新能源方向、特高压、智能电网、消费电子、平板显示、电工电器、军工等领域。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需求,通过创新系统化、技术关联化、产品多元化、服务专业化的发展之路,努力把东材科技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创新型新材料生产服务商。

 (三) 经营计划

 公司计划2014年各类产品实现销量82000吨,较2013年增长64%,力争实现营业收入15.4亿元,较2013年增长41%。公司2014年将根据募投项目的进展积极开拓市场,扩大主营业务收入,并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和营运效率,加强成本控制,努力提升产品盈利能力。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根据募投项目的进展,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坚持技术创新,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 因维持当前业务并完成在建投资项目公司所需的资金需求

 未来两年内,公司在募集资金的投资项目、生产基地全国性战略布局、市场渠道建设及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等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公司将采取多元化筹资方式,来满足未来发展规划的资金需求。在未来2年内,公司将运用好募集资金,建设好投资项目;同时,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的需要,在保持企业财务状况和资本结构合理基础上,通过资本市场、银行贷款、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用于新产品开发、生产规模扩大、补充流动资金等方面。

 (五) 可能面对的风险

 ①外部经济环境与市场风险

 由于宏观经济环境严峻,经济增速下滑,市场预期不确定因素增加,公司主营业务的市场需求增长也将放缓。另外公司所处行业属完全竞争市场,随着国内竞争对手产能的增加和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外同行产能向国内转移,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一方面将依靠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客户优势,继续占据行业竞争的制高点,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另一方面加快技术升级,不断开发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另外还必须持续稳定提高产品质量,不断降低产品成本以应对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②募投项目产能利用不足的风险

 随着公司募投项目的陆续投产,相关产品的产能将大幅增加,新增产能能否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公司技术开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如果未来市场环境出现较大变化,销售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或者出现对产品产生不利影响的客观因素,募投项目的新增产能将对公司销售构成一定的压力。此外,募投项目建成后固定资产折旧有所增加,若新建项目未能实现预期效益,则新增固定资产的折旧将可能摊薄公司的盈利水平。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首先从市场拓展、产品推广、客户储备等方面,为新增产能的消化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利用公司的技术优势不断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另外,公司还将加强生产组织和管理,提高产品品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能力

 ③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涉及聚丙烯、聚酯切片等化工材料,且原材料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例较高,其市场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公司产品成本。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对公司的生产成本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稳定性。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通过实时跟踪和分析原材料价格走势、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材料利用率和工艺水平等成本控制和管理办法,有效地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④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控股及参股公司的不断增加,管理成本与风险也日益加剧。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股权激励机制,充分地调动公司管理人员和核心员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健全集团内部控制体系,积极地识别、评估和应对市场变化中公司面对的各种风险。

 ⑤汇率风险

 2014年2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出现了大幅的波动,结束了2011年以来单边升值的行情,贬值压力不断增大。人民币的升贬值直接影响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汇兑的损失直接减少公司当期盈利数据。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坚持立足自身,加大研发和管理力度,一方面提高自身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管理,减少开支,积极应对汇率风险。

 三、 董事会对会计师事务所“非标准审计报告”的说明

 (一) 董事会、监事会对会计师事务所“非标准审计报告”的说明

 √ 不适用

 (二) 董事会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或核算方法变更的原因和影响的分析说明

 √ 不适用

 (三) 董事会对重要前期差错更正的原因及影响的分析说明

 √ 不适用

 四、 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

 (一) 现金分红政策的制定、执行或调整情况

 为进一步规范公司现金分红、增强现金分红透明度,维护股东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等规定,同时,依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内容要求,公司拟对现行公司章程中有关利润分配相关条款作修改,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现金分红政策和利润分配决策程序。本次修订公司章程尚需公司201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二) 报告期内盈利且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为正,但未提出现金红利分配预案的,公司应当详细披露原因以及未分配利润的用途和使用计划

 √ 不适用

 (三) 公司近三年(含报告期)的利润分配方案或预案、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或预案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五、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情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