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8版:海外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4月19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IMF 成长的烦恼
樊宇

 □本报记者 樊宇 华盛顿报道

 

 每年4月樱花盛开的季节,华盛顿的两大国际性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都会迎来春会。全球100多个国家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官员以及学者将齐聚一堂,讨论全球经济新形势下的新挑战和政策上的新思考。与往年稍有不同的是,本次春会还多了一个话题——基金组织即将迎来的70岁生日。

 用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的话来说,基金组织诞生于70年前的“多边主义时刻”,以避免危机重演和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为主旨。如今,全球化将世界各国的经济利益聚合,但同时也让危机更容易“传染”,“小不治则乱大谋”。

 在前几天各国官员商讨经济形势沟通政策的同时,与基金组织相隔不过几个街区的智库一条街上,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举办了一场有关IMF的研讨会。

 该研究所前所长、美国财政部前副部长伯格斯滕认为,IMF在全球经济的风险动荡期提供了智识领导、资金救助和技术支持。很多欠缺经验的国家依靠IMF的支持获得宝贵的建议和培训来应对关键政策难题。这么多年来,IMF功不可没。

 但令人失望的一点就是,它不像WTO那样拥有争端解决机制,其政策建议难以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

 在座学者认为,IMF希望自己的定位不局限于融资工具,而是危机预防工具,却未能及时对危机拉响警报,甚至在欧洲因为主权国家债务危机形势一片危急之时,要求危机“震中”的国家大力推进财政紧缩,结果因为过于激进而造成恶性循环。

 以希腊问题为例,IMF曾在2013年专门发布报告反思,自己大大低估了要求希腊实施财政紧缩措施会对该国经济造成的损害,而且在援助项目出台的过程中扭曲了本应满足的救援标准。

 IMF应该代表谁的利益?塞浦路斯央行前行长提出的问题引人深思。他“吐槽”说,IMF和欧洲央行以及欧盟组成的“三驾马车”在对危机国家施救的时候往往附带较为苛刻的改革条件,这样的“兴师动众”有时会令市场风声鹤唳,导致陷入困境的国家雪上加霜,改革难度也大大增加。

 在本次春会期间一场以“IMF70年:回顾与展望”的主题活动中,主持人让现场观众就两大问题投票。一是:未来三十年,哪一项因素可能给全球带来最深刻的影响?得票率最高的是世界日益加深的关联性;二是:IMF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什么?得票率最高的是,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如何提供政策和金融支持。

 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在采访IMF秘书处处长林建海时,抛出了IMF的职能如何因时而变的问题。

 林建海回答说,基金组织从危机中学到很多,比如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监管的了解,还有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影响,一个国家采取的经济政策可能给其他国家,乃至给全球经济带来震动。

 他指出,IMF这几年也花了不少心思来分析和监督各国政策的外溢效应,这点以后还需加强。这样等危机再次袭来时,各国政策的制订和协调就可以做得更好一点。此外,IMF要对危机的预防加强分析和研究,集合全球的智慧尽早发现危机苗头。危机一旦出现,要尽可能的提供有效政策建议,减轻危机带来的负面作用。

 在国际货币基金改革问题上,林建海说,基金组织2012年通过的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反映了整个经济格局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最终一定会得以推进,只是时间问题。美国迟迟未能批准改革方案令人失望,但这不是故事的终结,“故事还在继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