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5版:基金天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4月19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私募基金营销亟须升级
黄莹颖

 ■ 水煮基金

 □本报记者 黄莹颖

 

 与公募基金比较,私募基金业由于在投入等方面的限制,在营销方面鲜有成功案例,大部分私募基金在营销方面仍处于较低级的水平,未来随着私募基金的正规化,在产品营销、公司营销方面也亟须升级换代。

 此前,阳光私募基金的整个营销模式基本上是跟随或仿照公募基金的营销模式,但是由于实力小,往往在人力物力的投入上,又远远小于公募,这实际上就造成了目前私募基金营销普遍缺乏合理完整的营销体系。目前国内的私募基金主要依赖于信托、银行、券商、第三方理财等机构的代销,以及部分直销。

 对私募基金而言,直销是成本最低的模式,不过从了解到的情况看,直销针对的实际上只是私募基金原有的客户资源积累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少量新客户。这部分新客户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建立对私募基金的信任度,而私募基金也需要较高的时间成本。

 相对直销,依赖于信托、银行、券商、第三方理财等机构的代销模式,一方面成本较高,另一方面,面对信托、银行这一类大机构,私募的议价能力比公募还要弱势,机构也普遍缺乏持续营销的动力;而第三方理财机构,由于行业较为混乱,充斥各类不良机构,尚未看到其有足够的开拓新客户能力。

 去年,天弘基金与支付宝成立国内首支互联网基金“天弘增利宝”,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单只基金规模已超5千亿元,而天弘基金也一跃成为公募基金最大的公司之一。其后,一大批金融机构也通过类似的模式设立互联网金融产品。不过遗憾的是,截至目前,尚未看到阳光私募机构在互联网金融上有所突破。

 大部分阳光私募产品往往有鲜明的个人投资风格,新产品的设立思路仍停留在最为原始的1.0模式,即先有产品,然后再寻找对应的客户。除去部分私募通过设立微博账号、微信账号等方式进行推广外,目前阳光私募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下,并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营销模式。有阳光私募人士表示,在营销模式上,互联网金融和私募难以嫁接的原因在于,私募的个人风格化浓厚,银行、互联网等渠道对客户的说明和推荐难以实现自助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很多的阳光私募,对于营销的理解大部分还停留在一次营销层面,往往集中在新产品成立前。营销手段也非常单一,基本看不到持续的营销计划。当然这也是大部分阳光私募在实力受限的情况下,基于节省成本的一个被动选择。

 一个细节是,与公募机构投资总监乐于在公共媒体宣传不同,大部分私募机构并不愿意出面接受媒体采访,对此有私募老总曾表示,“虽然宣传很重要,但是业绩才是第一位的。”过往三年,该私募并未曾在公开媒体发表过任何观点。

 近日,随着第五批私募基金登记完毕,转正的私募基金机构数量已蔚为可观,在可预见的数年内,私募基金业的整体规模也会超出想象,在行业突飞猛进的背景下,如何在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下抓住机遇扩充实力,这是私募大佬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专心做业绩是基础,但是如果还停留在过时的营销模式上,只顾闭门造车,对公司的成长显然并不是好事。而如果能在互联网金融上有所突破,势必也能成为私募基金的“天弘”。

 漫画/万永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