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1版:金牛理财周刊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2月15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研人员大转岗
险资“马头”加仓成长股

 □本报记者 费杨生

 

 “马年开局这波行情有点出乎意料。”在某中型保险公司上班的投资经理魏江(化名)说,“还好船小好调头,这些天公司忙着加仓调仓,布局春季行情。”

 在他看来,这波反弹开启牛市的可能性不大,但在政策趋松预期升温、流动性紧张局面缓解、新股发行现空窗期、两会前不会发布利空政策等因素支撑下,春季行情、两会行情值得期待。“‘马头’一旦错过,今年行情就不好做了。我们的权益类投资比例已升到10%以上。”

 逢高甩周期

 “这几天调仓的力度比较大。”魏江急促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主要方向是减持部分传统周期类个股,增持新兴产业类成长型股票。”

 “2月11日,银行、煤炭领涨,中信银行还涨停了,创业板指数则回调1.7%。趁这个机会,我们减持了有色、煤炭、银行等周期类个股,同时捡了不少中小盘的成长类股票。13日,中小板、创业板再次回调,我们又捡了些便宜票。”

 “调仓从春节前就已开始,只是马年开局这波行情让我们加快了调整步伐。”魏江说,“我们判断,流动性紧张局面的缓解和政策趋松的预期升温将推动这波反弹持续到两会前后,相应加大了资产配置力度,权益类投资比例提升到10%以上,但关注点还是集中在与经济转型、体制改革契合的成长股上。”

 魏江介绍,该公司对春季行情的布局不仅体现在股票持仓的调整,还包括人员配置的腾挪。“开年忙的主要就是这件事。”魏江说,“原先主要做传统产业研究和投资的人员一部分转岗了,转做新兴产业研究和投资;还有一部分下岗了,另谋出路。目前约有20%的人员转岗或下岗,未来调整幅度可能会达到50%。”

 一位券商研究所的负责人证实,这种人员调整在买方机构自去年中旬以来就相当普遍,目前部分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还在进行此类调整,但此类调整在大型保险机构并不多见。

 在一家大型保险集团工作的一位研究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公司并没有做出整体性加仓或减持某类股票的指令,人员配置基本没有变化,但加大了对新兴产业领域的研究力度。

 这位人士称,公司已经意识到未来行业分化将更明显,捕捉结构性机会才是A股投资的核心所在。总体来看,受益于经济结构转型以及老龄化的行业,例如传媒、环保、医疗等会有更大的上涨空间;而房地产行业以及产能过剩、高污染行业,例如煤炭、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等的表现会越来越落后。

 淘金成长股

 “就像你说的,成长股扎堆于中小板、创业板,他们中的大多数估值偏高,对我们的选股能力的确是很大的考验,但选对了就会带来高回报。”魏江说,“我们主要从与经济转型、新兴产业发展逻辑相吻合以及与改革主题相关这两条路径来选股。”

 魏江主要做TMT领域的研究和投资,去年从苹果、三星、谷歌产业链的个股挖掘上尝到不少甜头,今年他继续关注这三大产业链,并将腾讯、特斯拉产业链纳入视野。此外,围绕网络安全、生态环保、智能家居等主题,公司也在挖掘投资机会,并在此轮调仓中逐步介入部分个股。

 “在保监会宣布险资可投资创业板的第二天,我们就开始买入创业板股票。”魏江说,“创业板处于牛市当中,总体上不同于主板,泡沫肯定存在,所以我们才会选择一些调整幅度较大的标的,或者像11日、13日调整时那样,在合适的时机介入。”

 对于创业板股票盘子小与险企资金量大而造成的流动性矛盾,魏江并不担忧,“我们公司资金规模不大,单个账户资金量更小,不存在资金进出难题,反而更能发挥灵活性。”

 上海某养老保险公司的一位投资人士透露,公司年初就确定了适时增加权益仓位配置比例,低配周期、高配成长的策略,成长股主要围绕三条主线筛选:改革、内需和能源安全战略。改革主线包括国企改革、军工重组、金融改革、铁路以及通信业改革、土地改革等。内需主线指内需扩张带来的行业成长,例如文化产业、信息消费。

 固定收益不放松

 相对于魏江所在公司的激进,总部位于上海的一家中型合资保险公司投资部负责人特别谨慎。“市场上无风险利率有这么高了,这是看得见的收益,足够我完成考核目标,何必冒风险博炒股的不确定性收益呢?”该负责人对近期的股市反弹看得云淡风轻。

 在他看来,受制于经济疲软、利率高企,再加上市场上活期理财收益、固定收益类基金产品收益均较高,高收益信托产品“刚性兑付”也没能打破,股市很难牛起来。

 他说:“公司绝大部分投资都会放在固定收益部分,有新的保费收入进账,也将放到固定收益投资部分。我们的权益类投资占比非常小,且主要配置于基金产品。”

 相对于A股市场,马年以来,债券市场也出现了久违的反弹行情。在一级市场上,利率债中标利率下行,信用债收益率开始企稳;在二级市场上,部分品种收益率大幅下行。业内预期,一季度债市有望阶段性回暖。

 而在一些分析师看来,除非有确定性牛市,否则保险公司不会贸然扩大权益仓位。未来10%的权益仓位可能是大多数保险公司的心理上限。追求高收益已经不是保险公司仓位配置的主要目标,而权益投资更像是一种资产配置方式,以追求稳定的分红收益为主,这实际上与固定收益投资类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