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1月14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不能停

 新股发行重启近半个月时间,高价发行、老股大规模套现、券商自主配售权过大等问题引发市场热议。有人担忧此次改革能否成功,甚至质疑市场化改革方向,建议暂停新股发行。

 中国证券报认为,此次新股发行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新股发行市场化程度不够。监管部门在现有框架下进一步推进改革,是根治市场痼疾唯一的出路。改革的市场化方向不能变。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可以从促进定价优化、严惩中介不尽责、规范老股换让等方面继续完善发行规则。

 IPO重启后市场争议的焦点集中在价格上。与此次改革预期的抑制“三高”目标相悖,部分新股在询价后定出超过市场预期的价格。在现有政策框架下,高定价引发大批老股转让,最终产生大股东巨额套现等问题。有识之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投行自主配售权过大是出现高价发行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公司在询价、定价过程中可能存在“猫腻”。

 回顾资本市场发展历史,新股发行市场实施行政审批制度,供求不均衡局面长期存在,成为新股定价偏高的土壤。长期的行政干预定价很长一段时间里让“打新”成为包赚不赔的买卖。因此,本次IPO重启,坚决取消行政定价指导。但一些投资者依然相信“打新包赚不赔”,大量资金涌向新股,推高新股发行定价,从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当前,根治新股发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唯一出路在于深化市场化改革,特别是加快推进注册制改革。

 针对目前新股发行市场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有观点认为此次改革方案尚不完善,监管部门应干预发行上市环节,甚至可以再次暂停新股发行。

 应该看到,证监会正在推进监管转型,“主业”正在由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对询价、定价等发行上市环节的监督,严查发行上市过程中出现的“黑幕”,是证监会工作的重心所在,不应再寄望监管部门直接干预市场。

 至于媒体及机构针对询价、定价中的“猫腻”,呼吁加强监管处罚,应是今后加强监管的方向。目前,监管部门已启动了相关抽查。

 当前市场的一些议论中,有意无意地将市场与监管对立起来。其实,市场与监管两者之间不是对立的关系。监管是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市场良性运行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离不开监管有形之手的作用,这也是市场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由于补充年报因素,IPO发审会到3月才能重启,监管部门应抓住这一时间窗口,梳理已获批文的51家公司发行上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完善政策措施,有望在现有框架下进一步推进改革,保障改革继续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改革涉及利益调整,改革必然会经历阵痛。只要市场多一点理性,监管部门面对噪音多一些坚持,市场机制终究会发挥作用,新股发行必将回归理性。改革成败需要时间来检验,但改革的市场化方向不能变也不会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