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财经风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融资再饥渴 影子渠道“暗度陈仓”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已经透露出地方政府债务的严峻性。2012年以来,城投债、信托计划、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发行规模快速增长。相比银行来说,实施非信贷融资的非银行机构规模相对较小,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地方政府通过“影子”渠道融资过快、过大,极有可能使风险快速累积并向银行机构转移。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期调研时了解到,虽然已被“点名”,但是地方政府通过信托等影子融资渠道,肆意融资、大建项目的状况并未得到好转。在某些地方和区域,帮地方融资平台项目融资甚至成为部分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

 记者了解到的案例有,农业银行江西分行近年来一直在销售名为“金象XXX号”系列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投向江西省多个县市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行理财客户经理表示,该行近两年来一直在和信托公司合作这个系列的产品,产品期限一般为两年,预期年化收益率都在7%以上,最高甚至可以达到8%。“基本都是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资金投向南昌、上饶等地市的民生工程、基建项目等。”

 记者在江浙地区调研时,不少商业银行更是将研发和销售与地方基建项目相关的银行理财产品,作为当年的重要业绩和利润增长点。

 当记者质疑地方基建项目如何实现年化8%的高收益时,不少银行业内人士坦言,“这个收益率不算太高,一些县级平台的项目还能给出更高的收益率。但是最终多由地方财政埋单,这对于银行和投资者来说都是无风险收益”。事实上,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此前明确表示,一些地方在近两年间新举借的债务中,采用信托、BT和违规集资等方式融资近2180.87亿元,融资成本普遍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如BT融资年利率最高达20%,且不易监管,蕴含新的风险隐患。

 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在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不少信托公司又将来年的业务重点放在“地方融资平台项目”。一家大型信托公司人士告诉记者,“2012年到现在,我们都没有做地方融资平台项目,但是到了年末,公司高层竟然松口让我们去找融资平台项目,而且还催得比较紧。”他透露,目前积极寻找融资平台项目的信托公司可以用“一大波”来形容。一方面,在城镇化建设加快的大背景下,各地方政府的融资欲望极为强烈。另一方面,多数人士认为此次审计结果好于预期,未来与地方政府合作仍可能是“无风险收益”。但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3)》显示,“无法掌握全口径地方政府性债务信息,导致风险难以估算”,“地方政府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风险监控难度日益加大”,“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难以支撑偿还”等,是多数银行家认为目前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主要风险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