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络券商”
须盈利模式先行
朱茵

 □本报记者 朱茵

 

 从忽视到担心,再到重视和开始投入,置身互联网金融浪潮中,券商的心态逐步发生改变。来自互联网的冲击,对券商业务模式、组织架构都造成不小冲击。即便是业内人士,也认为在变道转型的过程中,谁能最后取得成功尚属未知。

 盈利模式尚难确立

 “目前说谁家做的成功还为时尚早。”一家券商网络金融部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内券商对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方向判断不同,各自的优势和想法也不同,必然导致选择的业务模式不尽相同。但在热潮过后,究竟何种模式才最符合券商发展的规律,还有待观察。

 互联网金融是必然的选择吗?有券商老总表示目前不会凑热闹。因为彻底的转型可能投入巨大,但成果寥寥。“从本质上,如果只是交易速度快,交易便捷,这就是券商经纪业务多年的追求”。这位经纪业务老总表示,早年由于没有清晰的模式,在2003年很多证券公司的电子商务部都被撤掉;而到了2005年、2006年的时候,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量交易转移到互联网上,到2007、2008年的时候,很多大中型券商互联网交易占到80%。现在证券公司的交易系统首选网上交易,近两年手机端交易也在飞速增长。这个过程证券公司并非没有参与。但同时他们也更为清晰地看到:只提供简单的股票交易,靠一个通道赚钱,这个佣金已经降到了非常低的标准。“将来网络券商可能交易就不收费了”,所以,对于市场所热炒的网络券商,他并不太看好,因为需要首先确定盈利模式。

 国泰君安证券董事长则表示,有几大原因可以明确金融不会让位给互联网公司。一是未来信息技术的作用有可能使金融机构信息中介的角色弱化,一个完整的交易依然离不开一个规避风险的信用中介。这意味着金融机构不会被时代摒弃。二是在互联网时代,金融的专业性壁垒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是增强了。传统金融机构在产品开发、客户管理、运营管理等方面有着蔚然成形的内涵积淀和经验法则。第三是风险控制是金融业务的核心。目前能够识别出的三种主流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为支付、P2P和众筹,其对应的是支付结算、信用投放和股权投资,其核心都是脱媒,践行者们无一例外地转向影子金融机构,摒弃本来属于它们的平台功能和中介角色,这说明现在的互联网还没有完全实现独立的、持久的、经济上成功的商业模式。

 共生与竞合是趋势

 东方证券在去年的专项研究中就明确,互联网金融依然有两个弱点:一是主动营销能力相对不足。二是数据缺乏突破性创新能力,因此无法替代专业金融能力。业内人士认为,在互联网与金融的碰撞下,未来券商等金融机构不同业务条线的前景也将大不同。

 业内专家预计现金业务将被替代,信用风险管理和保险精算将明显受益,同时严重依赖于大数据。支付体系将更为立体化,网点功能将大幅转换,但完全没有消失之虞。而理财咨询、保障、资产管理等以“推”为主的业务条线,以及投行、托管等牌照业务将不会受到互联网金融的明显影响。

 当前,券商已经在对高成本的网点和庞大的员工队伍进行调整,并采用网络社交化手段进行营销、搭建网络数字化销售平台。从人员到架构、由资源到指标的战略布局正在持续铺进中。

 如果说去年只是观望,今年券商对互联网金融就开始了路径选择,以国外的经验看,大致有几个方向:一是网上经纪交易通道类公司。国外的成功模式是提供交易平台,股票、期货、外汇等各种投资渠道畅通,有全球交易能力,但是目前很多券商没有QFII资格。二是销售平台,做金融商城,提供资管产品。在这个模式中,最具有竞争力的还是产品本身。三是与融资功能相关的,贷款功能的业务。四是另类交易的平台,提供衍生品和策略化的交易。目前国内相关业务还没有在互联网上尝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