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IPO重启是把估值刺刀
□本报记者 郑洞宇

 □本报记者 郑洞宇

 

 历史数据显示,A股自1994年以来经历的七次IPO重启至暂停区间中,有五次出现了下跌,仅在1996年与2006年两次适逢大牛市的IPO重启区间出现了上涨。可见,IPO“恐惧症”并非是无病呻吟。

 而最近一次IPO重启,从2009年7月10日至2012年11月16日期间,A股更是经历了三年漫长的调整,沪指跌幅达到35%。Wind数据统计显示,在这三年间IPO首发上市公司家数为884家,首发募集资金总额超过了1万亿元。巨大的融资压力,对A股资金形成了制约,行情陷入长期低迷。

 有趣的是,在这第七次IPO重启的阶段,尽管市场行情不佳,但打新和炒新却成了备受追捧的盈利模式。有一些大户甚至把房子也抵押出去,聚集大量资金参与打新,在打新最火热的阶段,就如同一场抽奖盛会,操作便利,老少皆宜。基本上只要抽到新股就等同于中奖,上市首日动辄翻倍的涨幅,让不少打新专业户在行情惨淡的阶段取得了不俗收益。而其背后的推动力量,则是一些觉得炒老股已经没啥前途的游资、私募,甚至是公募基金,也积极参与到炒新行情之中。IPO重启打击了A股,却让不少新股成为了“夜空中最亮的星”。

 尽管第八次IPO重启依然没有确定的时间点,但不少痴迷打新,热衷炒新的资金,已经在等待新一轮盛宴的来临。在这种情况下,A股面临着融资压力冲击的同时,内部存量资金结构也将发生重大调整,更多的人愿意把资金腾挪出来参与打新,那么市场的日均交易量与活跃程度将大幅降低。

 “如果没有IPO暂停,就没有今年的成长股牛市。”一位私募老手把IPO暂停视为今年行情启动的必要条件。自IPO去年11月中旬暂停以来,创业板指数反弹幅度已超过了100%,中小板指反弹逾30%。主板指数尽管今年依然低迷,但自IPO暂停之后重心也有所上移。可以说,IPO暂停让市场存量资金失去了新股炒作的乐园,让这些资金流向了已上市的股票,活跃了行情,滋生了今年以来丰富的结构性机会。然而一旦IPO重启,这个抽奖乐园重新开发,存量资金又将出现大量分流,加剧A股波动。在第七次IPO重启A股调整的三年,逢重大IPO即提前空仓,成了效果显著的择时策略。

 其实,IPO重启对A股而言,可以是惊吓,也可以是惊喜。对于股价已经翻了数倍的股票而言,IPO重启无疑像一把刺破估值泡沫的利剑,成长股供给大量增加,能够将缺乏实际业绩支撑的题材股打回原形。但换个角度看,报表经过了严格审查的优质新股以较低的价格上市,也给市场带来了全新的投资机会。

 毕竟,多少职业投资人靠炒股为生,需要在各种市场环境中顺势而为。在成长股飙涨的时节,他们也不得不先放下心中的估值之尺,去参与有悖自己审美观的股票。当更好的投资机会出现时,“Smart Money”会率先从处于疯狂末段的热点中撤离。而投资者如何让自己的资金成为“Smart Money”,是破解IPO“魔咒”的关键所在。在市场估值不合理时提前退出,冷眼旁观行情最疯狂的阶段,等待IPO重启布局优质新股的机会,应当可以算得上一个较为理性的投资策略。

 目前,创业板平均市盈率已经超过了50倍,而沪深300平均市盈率为9倍。今年市场对成长股的狂热追捧,已经严重分化了A股的估值格局。IPO重启对创业板而言,从每次重启传闻都造成创业板暴跌就可以认定,IPO重启无疑是一把估值刺刀,会重新定位A股的估值格局。但投资者对于估值的选择,不应该等到IPO重启的靴子落地才做出决定,而是应该遵循理性的投资规律,提前规避可以预见的风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