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02版:基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3年09月23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远离公募 专注专户
理性定位 新公司选择“单边作战”
□本报记者 田露

 □本报记者 田露

 

 江信、中原英石、前海开源、东海、中加、兴业、道富基金……从今年的形势来看,新基金公司成立的速度不断加快,而公众又对这些机构十分陌生,认知度远不如前些年每有基金公司成立时的“落子有声”。

 其实,除了行业加速扩容导致社会关注度下降之外,部分基金公司自成立以来就远离公募,“关起门来”做专户业务的路线,也是导致普通投资者对它们感到陌生的原因。而这种路线选择,或许是目前基金行业发展较为艰难形势下的无奈选择。

 专户业务成重点阵地

 “两年之前我们还在讨论以后会不会有基金公司干脆抛弃公募业务,一开始就从专户领域找到突破口,现在来看这种案例已然在现实中上演,而且比我们预想的要快。”一位基金分析人士说。

 有基金业内人士指出,去年成立的红塔红土基金自成立以来就未发行过一只公募产品,而这种情况在上海一些新基金公司身上也有发生,例如有家公司已发行了多只专户产品,从权益类到固定收益类等不同类型均有涵盖,但在公募基金方面却毫无动静和筹划。

 “并不是人才配置短缺的原因,而更多是主动选择。因为从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在这些公司里,从股票到固定收益乃至量化的投资、研究人员都配备齐全了,只是阵容没有大公司豪华而已。”上述人士这样表示。

 在这批新基金公司群体中,尽管有的公司没有放弃公募业务的意思,但走“公募+专户”并重的道路,同时更为侧重专户业务,却几乎是一种趋势。日前,一家新成立的基金公司董事长就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公司计划在3年之内,将专户规模做到200亿元,公募基金做到100亿元,以此来摆脱创业初期的亏损。

 行业艰难催生特定模式

 “没什么不好的,每个机构都要面对现实,找准自己的定位,开展最有出路的业务。”最近,一位在证券业有丰富经验的人士谈起上述基金公司的选择时,发表了这样的观点。他表示,最近还听说有一些中小券商的研究所欲转型,抛弃大而全的研究服务,而专注于“中国概念股”的研究。在一个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里,根据市场风向做出最理性的选择,这才是正常的。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副总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则表示,最近几年基金公司经营实在是太艰难了,发行公募产品成本高企,而一旦基金打开封闭,帮忙资金的撤离又使基金公司面临窘境。“相比之下,专户产品就很灵活,营销成本比较低,又没有2个亿的成立下限要求,产品可以快速成立,便于及时抓住特定的市场行情。更为重要的是,专户产品没有永久续立的必要性,便于为客户做出绝对收益。而只要有良好的收益,客户就会认可,甚至还会带来新的客户资源,这就是良性循环。”这位副总说道。

 另一家基金公司的高管则表示,现在基金公司的数量已经不少,最新的数据已达到86家,刚起步的基金公司大多明白,就现在的行业格局而言,在公募业务方面,新公司几乎没有可能去和一、二线的基金公司抗争,但在专户领域,或许还能分得一杯羹。

 “我觉得今后专注于专户业务的基金公司会越来越多,而且这些公司可能还会朝聚焦于期货、固定收益等不同重心的方向发展。”一位业内人士认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