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期货大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3年08月19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位期货私募基金经理的倾吐

 五年前,三十岁出头的于伟还是一个“IT男”,如今已经成了“私募大佬”。2008年,他和清华大学的师兄用起初在股市牛市中赚的“第一桶金”200多万元,在北京一起创办了一家期货私募公司,科研能力强的师兄负责研究,他自己则负责管理程序化交易。

 目前于伟管理的期货私募资产规模已经达到3亿元左右,在国内期货私募界中,已经可以“论资排辈”了。据了解,国内50%期货私募管理资金规模尚在1000万左右,能上1亿并且能稳定维持的还不到行业的15%。

 于伟透露,他们管理的期货私募在2009年收益为120%,2010年收益超过350%,2011年、2012年收益在30%左右。他坦言,这五年能够做大的优势排在第一的是IT背景,都是清华大学理工科毕业的,虽然出道比较晚,对期货认识不够,但计算机功底还可以。

 于伟回忆当初,起始资金是自己在股市中积攒的钱,2008年熊市后转到期货市场,最早的是专户。“没有像传统的投资者出现爆仓或者大赚大赔,走得比较平稳。”于伟说,2010年开始股指期货量化交易发展比较快,国内做股指量化的人越来越多,2010年出现两大事件,一是股指期现套利有巨大的赚钱效益,二是股指上市第一年,散户比较多,单边行情较多,暴涨暴跌也多。

 资本是逐利的,于伟也认识到,做量化交易的人越来越多,“市场就是这样,一个策略好赚钱,干的人就多了,干的人多了,这个方法就不赚钱了,股指期货一开始很好做,后来到2011年、2012年就很难做了,不好赚钱,今年还好做些。”

 起初,于伟是做全自动化交易,现在做阳光化管理,也就是发产品。但碰到了容量问题,比如做到2到3个亿资产管理规模,再往上压力就大了,因为一个策略持续半年,要再获利就很困难,一个月赔一个点,半年赔6个点就赚不到钱。

 “原因很简单。目前整个期货市场体量偏小,投机策略组合净值波动大,各种交易压力也大,一般在半年左右,股指9个月左右就要回撤,套利也有容量限制的问题。”

 在期货私募业内,有一个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即资金方需要稳健,而产品方需要高回报。“客户需求是千奇百怪的,有保守的、有激进的,阳光私募便发行结构化产品,满足不同需求的人群。”

 “资产管理市场特别现实,比如特别好的朋友,不能保证稳定的收入,一些专户的资金可能往回撤,往往死在黎明之前。”于伟说,耐心最好的客户在8个月左右,8个月赚不到钱的话,就撤了。期货是脉冲交易,做6或7个月,可能十天半个月就能兑现。

 现在,一些期货私募都不太愿意做专户投资。“量化和主观交易不一样,赚赚赔赔,靠概率统计,客户的耐受力不行,所以现在发产品,一年总能让我碰到赚钱的时候,因为客户是看结果,过程艰难只要最终赢钱就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