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3年03月18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镇化将带来“市民化”
□本报记者 张朝晖

 □本报记者 张朝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现在大约有2.6亿农民工,使他们中有愿望的人逐步融入城市,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有就业支撑,有服务保障。而且城镇化也不能靠摊大饼,还是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推进。还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城镇化不会是简单的“造城”运动,即片面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空间的扩张,而是以改进城市文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居民生活等内涵为核心。最终的目的是使农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真正实现“市民化”。

 经济学家厉以宁曾强调中国城镇化要分三部分走:老城区+新城区+农村新社区。他认为,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户口制度由二元变成一元,城区和农村不再有居民身份的差别,也不再有城乡居民权利的不平等,最后把“农民”两个字取消。

 具体来说,未来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政策是农地流转改革,中央政府希望提高土地城市化过程的供给效率,并且在土地溢价再分配过程中加大对农民的倾斜。

 分析人士预计,未来十年伴随城镇化继续推进以及农用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将推动农村经营体制进一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变。新型城镇化所带来的“市民化”不仅包括人口的转移,还意味着新的城镇户籍人口将享有住房、教育等福利待遇,这部分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将显著提高,城镇化的推进将加速消费升级趋势的演进。

 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指出,新型城镇化的实现不仅是市民身份上的认可,更意味着适应、融入和享受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城市化生活方式所拉动的增量消费需求中,衣着、食品、教育和文化娱乐、交通通信等是弹性加大的方面。未来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与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密切相关的环保领域也值得看好。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