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3年02月01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违约 债市成熟的敲门砖
□渤海银行 蔡年华

 □渤海银行 蔡年华

 

 超日债前途未卜,近期又有多家发债企业被下调评级或评级展望。步入2013年,负面信用事件依旧呈现高发态势。然而,与评级机构不断预警违约风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债市投资者对信用债尤其是高收益信用债乐此不疲的追捧。从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定价估值来看,年初以来各评级债券,尤其是低评级债券收益率一直处于大幅下行的通道中。

 近年来,与扩容潮相伴随行的是,发债企业主体资质整体下滑,负面信用事件曝光频次日渐增多。不过,典型的如海龙、赛维、新中基等事件,最终都在利益相关方的努力下成功化解。究其原因,相关方面抱着培育市场的心态不愿过快出现风险暴露;为避免影响后续融资,地方政府更不愿看到首例违约发生在自己辖区;而银行出于企业属于授信客户的考虑,也会适当的帮忙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举动,使得债券市场依旧维持着“零违约”的非正常状态。与此同时,投资者也逐渐习惯了“狼来了”式的警情,加上个别投机者大赚特赚的示范效应,更加激发了市场对高收益债的追逐热情。

 毫无疑问,当前信用市场距离成熟还有相当差距,交易者对信用风险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先进市场的经验不断警示债券违约不可避免,未来伴随着债券市场进一步发展,将会有更多的低评级企业参与进来,信用风险事件将不再是零星的短暂冲击,而可能成为市场常态。投资者如何甄别和管理信用风险,并在危中寻机、获取收益将是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从1月份已发行信用债的情况看,投资者对有担保、国企或者地方政府支持的民企以及具有银行授信的企业发行的债券情有独钟。这说明,投资者已经在用自己特有的逻辑甄别风险,而且这一逻辑符合当下债券市场运行的轨迹。

 相信未来国内首例信用违约事件的到来,将改变目前的市场环境,也将理顺投资者的投资思路,让债券市场和参与者真正成熟起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所在机构无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