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3年01月31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业现代化须防走偏
顾鑫

 □本报记者 顾鑫

 

 业内人士预计2013年“一号文件”即将发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有了新的政策指引。分析人士认为,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新四化”的目标之一,现代农业的发展无疑将步入快车道。但当前对于现代农业的误解导致高产低质甚至劣质的现象在某些农业领域出现,如果加快发展的是被误解的现代农业,无疑将偏离农业现代化的正常轨道。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的一个概念,其内涵农业部曾经给出过解释,即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高产必然是放在首位的目标,但如果将其作为唯一目标,企业唯利是图、放弃基本的职业操守,最终即使高产得以实现,也会由于产品质量不过关、食品安全等问题而不能满足老百姓的实际需求,造成结构性过剩。

 此外,低劣质产品一经曝光带来的信任危机会拖累整个行业,导致消费需求转向国外和农产品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某些农业领域已经出现这种苗头,稍远的如三聚氰胺奶粉,近的如白羽鸡。对于农产品质量问题,很多时候的解读是监管力度不够、企业缺乏自律等。但更进一步思考,在通往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可能某种程度上走进了误区。

 农业现代化到底该怎么做?一个普遍理解是农业从生产延长到加工、销售等环节,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或者说推进农业产业化。通过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工商业资本大举进入农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正面影响有目共睹,但同时工业资本的短视和逐利特性导致农业成为最大的污染源之一、农民成为农产品质量问题的最大受害者、农村的发展活力逐步丧失。(下转A02版)

 ■ 今日视点

 Comment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