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3年01月23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冲破藩篱 “私奔”逐梦

 近几年,选择“私奔”的公募界人物越来越多,融智投顾数据显示,目前具有公募背景的私募基金经理人数达105人。融智投顾研究中心副经理彭晓武指出,公募出身的私募基金经理,业绩大部分处于中游位置。这主要是由于公募出身的私募基金经理普遍具有较好的风控能力。另外,从规模上看,公募背景的私募大部分具备一定知名度,也有公开业绩记录,产品规模相对较大。

 回顾公募大佬们的“私奔”史,大佬们在私募江湖闯荡亦可谓跌宕起伏。交银施罗德公司原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李旭利“私奔”后,却因在公募时期犯下的“老鼠仓”案,一审获刑4年被罚1800万元,一代明星基金经理落得如此下场令不少同行唏嘘不已;原交银施罗德基金经理郑拓在2009年离开公募,成立上海好望角投资公司,在2011年所有产品清盘,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而深陷囹圄,成为又一个“私奔”不幸的案例。

 当然,也有不少公募大佬在私募界再领风骚。据Wind数据统计,曾为嘉实基金明星基金经理的赵军,在2007年组建的淡水泉投资公司是目前产品数量最多的私募,产品数量达37只。据悉,赵军目前一人执掌着逾30只私募产品,其中不乏业绩出色者。曾任上投摩根投资总监的明星基金经理吕俊,在2007年11月转投私募,创办上海从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任董事长,目前产品数量达到24只。此外,原大成基金总裁龙小波成立的深圳市伯恩投资、原华夏投资副总监石波成立的上海尚雅投资、原长盛基金经理田荣华成立的深圳武当资产等私募,都成为中国私募基金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分析人士表示,由于私募基金比公募基金的体制更灵活,不少公募基金经理选择“私奔”是为了一个高度自由的投资梦。通常,公募基金高管选择“私奔”,股东纷争、业绩压力、人事变局往往会成为“导火索”;公募基金经理“私奔”,则往往是因为投研体系死板、投资工具缺乏、排名压力使然。而如今,随着证监会拟允许券商、保险、阳光私募开展公募业务,“私奔”的理由或许还会增加一条:私募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于行业变局,江作良表示,像私募可发展公募业务、公募成立专户子公司这些业务放开后,对未来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格局必然会产生较大影响。但私募基金应该如何发展,他还没有考虑好,现在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投研工作上。

 谢柳毅认为,放开募集限制,对于私募行业是一个重大利好。未来公私募将处于同样的平台,有利于私募做大做强。公募基金追求的是相对收益,而私募要的是绝对收益。实际上,私募产品对于管理人的要求更高。

 有公募基金经理目前也对于私募可开展公募业务表示担忧。因为相比较私募而言,公募基金的投研能力虽然更专业、严谨,但投资方式相对不够灵活。不过,由于公募基金的业务范围也将随着专户子公司成立而大幅扩宽,在资管时代的大背景下,基金业将迎来混业经营格局。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都面临着更多机遇与挑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