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海外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3年01月23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月上涨20% 香港创业板绝处现生机
□香港智信社

 □香港智信社

 

 自去年12月份以来,在充裕的流动性支撑以及火热的大市投资氛围烘托之下,近年来已逐渐被边缘化的香港创业板上演了一出绝处逢生的好戏,创业板指数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中飙升了20%,远远跑赢港股大市。究其原因,前期的严重超跌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QDII2即将推出的憧憬下,内地资金开始抄底部分具备相对估值优势的香港创业板个股,进而出现了近期该类股份量价齐升的景象。展望未来,随着两地资本市场以及两地投资主体的逐渐交融,预计香港包括创业板在内的小市值公司有望摆脱窘境,但其中的机会必然是结构性的。

 创业板面临“边缘化”窘境

 上个世纪末,在全球IT热潮的助推下,效仿美国纳斯达克市场,香港设立了创业板市场,成立之初一度受到市场热捧,新股认购极为活跃,挂牌公司数量也逐年提升。据港交所数据显示,1999年11月首批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3家,2000年则有47家公司挂牌,2001年和2002年又各增57家公司,新上市公司数目甚至多于同时期的主板市场,在2005年初,香港创业板公司数量达到205家顶峰之后,呈现逐年下降之势,截至目前,已降至179家。

 不仅上市公司数量不断下降,而且个股成交金额也显著萎缩,1999年首批创业板公司挂牌后日均成交就超过3亿港元,而当前179只个股单日成交却不足2亿港元,很多股票无人问津,零成交的“僵尸股”屡见不鲜。此外,在个股走势上,近年来也一落千丈,单就创业板指数而言,在走势上的整体趋势与港股大市一致,但回报率则显著低于大市;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尽管港股大市受到热钱追捧而领涨全球,但创业板指数则逆市大幅下挫。

 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香港创业板近年来逐渐走向没落?首先,在公司基本面上看,香港本地高科技上市公司资源稀缺,这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以及韩国创业板市场有较大差异;另外,如TOM集团等很多优质公司均以创业板作为其转到香港主板上市的跳板,而且内地创业板市场的推出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内地优质民企。

 其次,股价下降与融资功能丧失形成恶性循环。由于香港创业板中存在着大量的业绩亏损与长期零成交的公司,很多基金公司明文规定不准投资创业板,这使得很多创业板公司难以获得机构投资者的青睐,股价低迷与融资功能丧失形成恶性循环。

 再次,2000年全球IT股泡沫的破灭以及监管不力等因素均造成了当前香港创业板市场逐渐走向没落的结局。

 QDII2或带来结构性机会

 正当香港创业板市场逐渐走向没落之时,2012年12月份开始,该板块上演了一出绝处逢生的好戏,指数量价齐升,为近两年来最大一波升势,而且显著跑赢同期港股大市,其中原因耐人寻味。

 第一,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在热钱集中涌入以及憧憬中国经济见底的背景下,港股市场上演了一波中级升势,然而,同期创业板市场却逆势大幅下挫,很多个股估值已经低于主板市场,因此,该板块在客观上存在超跌反弹需求。

 第二,QDII2有望推行的消息无疑为香港创业板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年以来,由于内地与香港两地市场投资主体的差异,其投资理念与市场结构也截然不同,在内地市场,小盘股及低价股不仅为中小散户所青睐,而且也常常为各机构投资者重仓持有,并构成了市场中的高估值群体;在香港,无论是主流资金还是中小投资者,其资金主要流向蓝筹股或指数成分股,包括香港创业板在内的很多小市值个股通常无人问津,成交清淡。据统计,目前在全部355只A股创业板公司中,市盈率在0-20倍之间的仅有13只,而在全部179只香港创业板个股中,市盈率在该区间的则多达59只。因此,若QDII2最终落实,在与内地A股估值优势的作用下,香港创业板个股或许将重新获得资金青睐。

 第三,随着内地监管层审核新股上市进程的放缓,不少希望通过IPO融资的内地企业,试图到香港通过买壳上市的方式来达到融资的目的,而香港创业板公司由于价格低廉,则成为内地中小企业所青睐的壳资源。例如,创业板公司联梦活力世界(8100.HK)日前披露,腾讯控股及相关公司现持有联梦活力逾50亿股认股权证,若该笔认股权证被全部行使后,将占公司已发行股本逾80%权益,市场预期腾讯入股联梦活力,因其曾经投资的一间公司有意借壳联梦活力上市。受此消息推动,联梦股价去年12月复牌后累计飙升逾83%。

 展望香港创业板未来前景,随着两地资本市场逐渐互联互通,香港创业板公司有望摆脱近年来无人问津的窘境,但该板块后市的机会仍然是结构性的,毕竟香港创业板一半以上的公司业绩亏损,而且香港市场依然为海外机构所主导,内地资金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港股多年来形成的投资风格。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