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2012年终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声音

 王震

 气价改革利好行业发展

 中国石油大学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认为,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也就是沿着广东、广西地区试行的“净回值倒推”思路推进。

 由于我国没有发达的天然气现货市场,不能完全实现市场化定价,这一思路是利用天然气的替代产品的价格来模拟天然气的市场价格。试点推行了一年,总体效果较好。从广东来看,因已经确定统一的门站价格,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在内的供气商要想盈利,只能依靠发挥更大的规模效应,竞争更为激烈。

 广东、广西试点成功之后,下一步是否推广全国,目前有关部门还在征求意见。天然气价格改革影响巨大。其一,无疑会加快天然气产业发展。中国的气价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进口天然气亏损,天然气利用规模的扩大受到价格的限制,这不利于天然气产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市场化的价格改革将加快国内天然气的投资,包括天然气管网的建设,最终提高天然气的利用水平。其二,改善需求结构。价改会对工业利用天然气的需求产生作用,会改善我国利用天然气的结构。第三,一定意义上提高非常规天然气的价格竞争力。

 林伯强

 油价应“调得更及时”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并不是要把价格降下来,而是使它“调得更及时”。

 从现存机制来看,一大特点是调价不及时。在国际油价平稳的情况下,发改委的定价可跟随国际油价调整,但如果油价波动起伏剧烈,考虑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发改委的调整往往较为滞后,也就发挥不了机制调节油价的效果。这种定价方式离市场化较远。

 今后改革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较及时地贴近国际油价的变动趋势。但这种改革依然属于“成本加成法”的定价机制,没有考虑国内市场需求的因素。

 从改革条件来看,要实现完全市场化的机制,条件还不成熟。鉴于中国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国内需求增长太快,成品油供不应求。如果价格随国内的需求而波动,可能造成油价高企的情形。但当前推进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时机较好。CPI涨幅较温和,国际油价在低位运行,为改革预留了较大空间。

 短期看,资源品价格机制改革可能造成消费终端价格上涨;长期来看,真正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体系有利于保护稀缺资源。我们这代人多花一些钱,下代人就能得到补偿。

 李朝林

 煤炭价改良机闪现

 资深煤炭市场营销专家李朝林认为,中长期合同制不失为解决煤电之争的行之有效办法。

 中长期合同实行后,煤炭的长期供应契约形成,煤炭企业生产的煤炭产品有了固定的销售客户,不再为煤炭销售奔波发愁;电力企业需要的煤炭燃料有了相对固定的供应客户,也不会为煤炭产品供应没有保障、价格变化迅速、成本无从控制而东奔西跑。

 火电厂是用煤大户,最近十多年来,在重点合同煤的体制下,煤电企业之间的供销矛盾一直存在。由于重点合同煤与市场煤存在一定价差,电企和煤企都不想吃亏。在煤炭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煤炭企业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煤电之争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煤炭及电力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

 目前煤炭价格较低,为取消重点合同煤,实行中长期合同制提供了改革契机。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煤炭市场再度疲软,煤炭供过于求,库存积压严重,环渤海四港口的煤炭库存量已经超过1700万吨,煤炭价格持续走低。我国重点合同煤的与市场煤的价差已经大幅度缩小,有些省份重点合同煤价甚至已经比市场煤的价格略高。

 (本报实习记者 陈琴 记者 王颖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