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趋势/热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2年08月23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策底恐为“宽心丸” 估值底或是“安慰剂”
业绩底 A股安全感回归之捷径
信达证券 陈嘉禾

 □信达证券 陈嘉禾

 

 从历史上来看,股市从来都不是一个怎样安全的地方,新兴市场更是如此。考虑到A股“估值底”的轻易失守,可以说,“估值”的摇摆不定,正是A股缺乏安全感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能够解决由估值波动所引起的“不安全感”的良药,恐怕也只有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了。归根结底,只有上市公司的“业绩底”足够硬气,A股投资者的“安全感”才会多一分。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股票市场波动的风险到底有多大,其中的估值变化区间又是多么让人难以忍受。

 摇摆在天堂与地狱之间

 的“估值之惑”

 先看成熟市场。美国人从几百年前就开始交易股票,而其中很多投机者秉承的投资智慧是从南海公司泡沫、郁金香泡沫那些悠久的历史中来的。在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标准普尔指数下跌了20.5%,而之后开盘的香港股市更是在10月26日一天中就下跌了33.3%。

 事实上,当时美股的估值并不贵,大跌开始之前美股的市盈率是22倍,下跌以后变成了17倍左右。而且,短短两年以后,美国股市就收复了大跌前的失地。可以说,美国投资者是躺着也中枪。

 战后美股投资者的噩梦不止于此。在1980年开始的大牛市之前,美国市场横盘了大概10年的时间,标普500指数一直在60点到110点之间徘徊。如果说这是美国股市失去的10年,倒也不为过。如果考虑到之间高企的通胀,那么股市的实际回报会更差。在这10年中,美国股市的估值水平下降了大约60%。在1968年初,标普500指数的PE大概在17.5倍,而在1979年底则下降到了7.4倍——而这几乎也是1949年以后有数据以来,标普500指数估值最便宜的一段时间。

 在日本,东证指数在1989年底达到2880点左右的高位,在随后的3年时间里,随着大熊市的开始,东证指数一路下跌到了1300点左右,现在则跌到了760点左右。日经225指数则从牛市顶点的39000点下跌到了3年后的17000点左右,现在则收于9100点附近。在此之间,市场的PB估值从5.5倍下降到了0.9倍左右。

 如果说成熟市场的波动已经让人感到足够受不了,那么新兴市场只能说更糟糕。

 以泰国为例。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泰国证交所股票指数在1994年的点位大概是1500点左右,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蔓延,指数在1998年跌到了让人崩溃的200点。

 由于缺少当时的估值数据,我们无法知道这段时间的估值变化究竟是怎样。但在2003年泰证指数在600点左右的时候,当时的市场PB估值是大概1.5倍。假设泰国股票市场的净资产以12%每年的速度增长(这在新兴市场是一个偏低的数字),那么倒推回去,1994年1500点的泰证指数PB估值至少在10倍。

 考虑到我们用了12%这样一个偏低的增长数据,那么事实上1994年的泰证指数估值恐怕还要高于10倍的市净率。这样看来,后来的金融危机对泰国股市的暴跌并不能负全部的责任,真是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治愈估值泡沫的良药

 ——业绩增长

 参考以上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到,作为大类资产中长期回报最高、波动几乎也最大的资产,股票市场确实不是一个能让人感到安心的地方。不过,正所谓富贵险中求,股票市场的增长率也是出类拔萃的。只不过,这种增长在很多时候被估值的变化所掩盖了。

 低估值带给了70年代美国投资者痛苦的记忆,但也奠定了之后20年大牛市的基础。如之前所述,1979年底的美股PE估值大约是7.4倍。在20年大牛市终点的1999年,股市的PE估值是大概30倍,点位则在1500点左右。而如果1979年在标普500指数不到100点的时候PE估值不是7.4倍、而是30倍,那么在20年后的1999年指数就不会停留在1500点,而是大概370点,比1500点低75%。而在日本,如果当前的股票估值与1989年时代一样,那么指数仍然能够上涨大概40%。

 回到我们的上证综指,业绩的增长消化了估值的泡沫。在2001年上证综指处于2200点附近的时候,按彭博提供的数据,市场的PE估值大概是50倍,PB是5倍左右。现在市场的点位大约是2100点,PE则是11.3倍,PB是1.6倍。这意味着在此之间股票的盈利增长了320%,净资产则增长了200%,折合每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4%和10.5%左右。考虑到市场每年2%左右的分红与高位IPO股票带来的下跌效应,则这个数字还需要加上2%到4%。换言之,如果现在市场的估值与2001年相当,那么指数不应是2100点,而是6500到9000点之间。

 唯一会导致股票回报率全面下降的情况是经济陷入完全的停滞,一如日本市场在过去20年中所表现出来的一样。但是,一则中国不同于日本,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中国经济仍有无数的改进空间,而这些改进空间是日本在1990年左右所不具备的;二则在经济陷入完全的停滞时,其它风险资产也不见得会比股票好多少。

 从长期来看,股票仍然是这个星球上最好的大类资产之一。只不过,估值太过剧烈的波动导致价格的变化超出人们的想象,才会招来这么多的“不安全感”,而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才是根治“安全感缺失症”的不二良药。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