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商品/期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2年07月31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国旱情未了 豆类强势难止
□本报记者 胡东林

 □本报记者 胡东林

 

 就在大家预期豆类将开始调整之时,周一大连豆粕盘中却再现涨停。人们不禁要问,“豆”你玩何时结束,美国的干旱对国内市场影响真有这么大吗?

 虽然时起波澜的欧债危机导致商品市场的波动,但应当看到,本轮由豆类引领的农产品上涨完全是由美国干旱炒作所引起。美国农业部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处于优良状态的农田比例已经远低于五年来的平均水平。其中处于优良状态的玉米农田比例已经下降到48%,而处于优良状态的大豆农田比例也已经下降到45%。美国国家气象局预测7月份美国东岸以及中西部的天气将持续酷热和干旱,美国将近一半的玉米作物最迟在下周将进入最终决定收成的授粉期,如果天气仍然维持干旱将严重打击玉米收成。

 回顾历史,你就不会对农产品的上涨有任何诧异:美国上一次严重的干旱发生在1988年,当时农作物优良率下降至史无前例的21%,作物单产下降25%,当年玉米、大豆、小麦产量分别比旱灾前预期的产量减少了35%、20%和10%。玉米、大豆、小麦的价格分别上涨80%、70%和50%以上。

 历史何其相似。2012年初夏以来市场炒作的美国旱情,让豆类、玉米以及小麦等农产品再度上演飙升一幕。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豆粕以及玉米都创出历史新高,受外盘带动,7月下旬大连大豆、豆粕连续合约分别攀至每吨4858元和4095元,同创2008年金融危机暴跌行情以来高位,玉米连续合约则达2552元/吨,改写历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对美国的旱情炒作还没有完全结束,因为美豆刚刚进入关键生长期,天气变化更加敏感,而且现在市场不仅在关注干旱损及的单产情况,同时也在关注实际收获面积可能减少引起的总产量萎缩的预期情况。对国内而言,豆粕将首先受到提振。这是因为,油脂市场有国家调控预期,且具体品种间存在替代关系,而大豆市场则始终要考虑到抛储的因素。同为饲料原料的玉米,由于国内基本能自足,即使美豆屈从于玉米而上涨,但大连玉米期价大幅拉涨的概率很小,这样资金只能大肆炒作对外依存度过高的豆粕品种。回顾本轮农产品上涨,大豆正是受到玉米带动,因为美玉米受旱灾情况更为严重,关键生长期并未得到降雨的环节,产量下滑程度可能相对较大。

 以目前信息看,美国玉米减产几成定局,大豆尚存变数。由于美国7月正值玉米授粉期,处于对玉米单产影响最大的阶段,预计玉米单产下降幅度可能达到15%-20%,对整体产量的影响达到20%以上。美国玉米产量占到全球的40%以上,其减产幅度若达到20%以上,将对全球玉米供应造成重大影响,从而为国内玉米带来利多氛围。至于大豆,目前正处在开花期,受干旱影响相对较小,但接下来的8月份灌浆期将是决定大豆单产最关键的时期。

 那么,干旱概念对于行情的支撑能坚持多久?根据美国气象局干旱监测,9月份之前主产区都可能维持干旱高温天气,8月中旬之前美豆仍会强势整理。要说具体时点,美国农业部7月供需报告出台的8月10日将会是一个时间窗口,届时美豆单产数据或将尘埃落定,在此之前市场资金都有炒作的砝码。

 虽然部分品种如白糖、棉花之类并未受益于本轮豆类引燃的涨势,但毋庸置疑,恶劣天气会对整个农作物市场造成系统性的价格利好,而天气如果对某个农作物价格构成较深影响,这种影响往往又会溢出到其他农产品价格上。尽管今年的美国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在种植面积方面有不同的变化,但高温天气使得面积和库存等一些基本面因素被淡化,而市场对新年度作物产量将下降的担忧已主导农产品价格走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