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2年07月31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牛尾”气氛愈发浓重 八月债市难改震荡
□本报记者 张勤峰

 □本报记者 张勤峰

 

 7月收益率先下后上

 两特征凸显行情谨慎

 7月银行间债市收益率上演先抑后扬“两部曲”。7月上旬,跨季后流动性改善与月初央行再次降息,推动收益率曲线缓慢下行;进入中下旬,因披露的经济数据显露下滑趋缓迹象,且逆回购到期与降准预期后延致资金面略微收紧,收益率曲线开始重新走高。

 以收益率衡量,截至7月27日,主要券种利率相比6月末有小幅度下行。利率产品方面,央票收益率短降长升,1年以内较6月末下行5-7bp,1年左右维持在2.65%附近,接近3年的品种在同期限国债带动下上行约14bp;国债收益率除3年品种之外均不同程度走低,幅度在2-8bp之间,其中10年期国债由3.33%降至3.28%左右;政策性金融债收益率则呈现两端下行、中间持稳的态势,整体变动幅度在4bp以内。信用产品方面,收益率短升长降,高等级表现胜过中低等级。以中短期票据为例,超AAA1年期品种收益率上行约10bp,3-7年品种下行2-16bp不等,各期限平均为下行3bp左右;AA级品种1年期收益率同样上行10bp左右,但3-5年品种基本与上月末持平,7年品种下行约13bp,各期限均值与上月末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7月收益率虽维持小幅下行,但难以掩盖债市交易的谨慎气氛。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债券收益率对二次降息表现麻木。7月5日央行意外宣布再度降息,债券收益率下行幅度却远不及存贷基准利率调整幅度,10年国债在短暂下破3.2%关口后重返3.3%一线。二是近一个月以来,各等级信用产品全面跑输利率产品,贯穿上半年的信用债行情出现拐点,显示防御策略正上升为主流。

 三因素掣肘市场

 震荡或是主基调

 综合各方分析,7月份市场的谨慎情绪主要来源于经济企稳改善预期、政策放松滞后导致的资金紧平衡状态,以及信用产品供给放量与违约风险暴露。目前看来,8月份可能处于经济数据下行放缓的兑现阶段,上市公司中报盈利恶化则将维持市场对信用风险的关注程度,利率水平在底部震荡过程中可能面临一定的波段上行风险。但与此同时,通胀下行趋势明朗,7月CPI破2%可期,将进一步拓宽政策调整空间,央行8月份降准降息皆有可能,债券收益率应不具备大幅上行的可能。综合来看,震荡盘整或仍将是8月行情的主基调。

 始于去年四季度的本轮行情迄今已持续10个月左右,从利率债率先发力,到高等级信用债接棒上涨,再到中低等级信用债全面逞强,市场走完了从无风险产品到信用产品的轮动周期。目前无论是利率债收益率水平,还是信用债信用利差水平,都已处于历史均值下方,应该说比较充分的反映了未来经济基本面下行的预期。与此同时,行情进入尾声阶段的特征也愈发明显。随着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渐释放,若经济基本面企稳甚至开始回升,无疑将演变为逆转债市行情的关键力量。而自6月经济数据公布以来,部分经济指标出现环比改善的积极迹象,的确暗示前期过度悲观的经济预期可能存在纠错风险。7月中下旬,基本面上升为债市行情的主导力量,成为彼时收益率反复的原因之一。鉴于汇丰PMI数据明显回升,中信证券等机构认为,7月经济增速小幅回升的概率较大,8月份将成为经济数据利空的兑现窗口。

 资金面反复被视为7月收益率先抑后扬的另一关键因素。7月中下旬,公开市场逆回购集中到期,央行坚持采用滚动开展逆回购的“拖延战术”,而迟迟未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导致资金利率维持在偏高水平。兴业证券报告指出,短期因央行逆回购力度加大,资金紧张局面有所缓解,但整体仍是紧平衡状态,在不降准的情况下,8月份流动性难见明显改观,甚至有进一步收紧的可能,资金价格亦无法有效回落。

 除此以外,信用产品供给放量与信用事件频发还将继续困扰市场。一方面,随着融资成本降低与监管部门放宽发行门槛,未来中短期票据、企业债等债券潜在供给压力不容小觑;另一方面,目前正值上市公司半年度财务数据集中披露窗口,企业盈利下滑形势明朗,围绕债券信用风险的讨论难以很快降温。

 如此来看,8月份债市将继续承受来自经济基本面与资金面的压力,无风险利率在底部震荡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波段上行风险,信用债则可能因信用事件的多发而存在利差扩大的风险。

 但也应当看到,当前经济走势尚未脱离下行范畴,经济潜在增长中枢有下移的趋势;海外风险事件此起彼伏,欧债问题悬而未决,欧美经济持续下滑;此外,7月份通胀预计将继续大幅下行,政策仍有放松的空间,央行在8月份有可能继续降准或降息。因此当前债券市场既有压力,也不乏支撑。综合考虑,8月份债券市场大概率将延续震荡格局。

 中信证券建议,在资金面偏紧的震荡市中,短端利率受到的冲击较大,而中长端利率产品受流动性的冲击较小,因此持有风险较低。在降准时机不确定的情况下,建议在资金偏紧、短端收益率明显上行后介入,等待政策放松带来的波段交易机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