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产经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2年06月19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电影“危机感”加剧
业界探寻产业升级之道
□本报记者 姚轩杰

 □本报记者 姚轩杰

 

 在大幅增加美国进口大片和提高票房分账比例的背景下,今年中国电影市场面临严峻的外部挑战。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增强危机意识,探讨电影产业升级之道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中国电影存在害怕与好莱坞的竞争、营收渠道单一、投融资方式不合理。而开出的“药方”是坚持电影市场的开放政策,有竞争才能促进产业升级;增加电影版权的二次销售,如网络、家庭影院等;打造全产业链,增强抗风险能力;加快版权交易等要素市场的建设。

 电影的“危急时刻”

 今年2月,中美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根据协议,中国每年将增加14部美国进口大片;美国电影票房分账比例从13%提高到25%,接近翻番。

 好莱坞大军压境,使得尚处在“幼苗期”的国产片,将要打开“温室”迎接暴风雨,生存形势骤然趋紧。

 “2012年,中国电影会比较难。”参加电影产业论坛的著名导演陆川稍显悲观,“我们要增加危机意识。如果在接下来的几个电影档期,国产影片的票房还是处于颓势,怎么向投资方交代?”

 从电影产业和电影投资的层面看,如果像陆川这样的悲观预期在年底兑现,产业发展的信心将受到严重影响,很多投资人会转而投向好莱坞电影或者合拍片,本土电影投资可能逐步边缘化。

 近两年,不断涌入的热钱使得电影产业的投资泡沫放大。但今年情况有变。新影联副总经理高军告诉记者,今年热钱在逐渐退出电影投资市场。虽然这是理性回归,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保障国产片的投资。中国电影的投资体系不完善,银行贷款、版权质押还只是辅助手段,版权交易市场只是刚刚起步。

 说到中国电影的成绩,大部分人都觉得,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年年大幅攀升,是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中国电影的成本回收以及盈利几乎只能靠票房,而没有二次销售,衍生品开发等皆是空白地带。

 以电影发展的规律来看,票房的增长是会碰到“天花板”。珠江电影集团总经理赵军以好莱坞的历史来做说明。1948年,美国各大片厂的全球营收为69亿美元,票房收入占比100%。但到了2003年,美国各大片厂全球营收为74.8亿美元,票房收入只占18%。

 目前,中国电影票房高增长的原因之一是基础差、基数小。再过5-10年,票房的增长会放缓,甚至停滞。

 打造全产业链

 面对危机,业内都在寻找出路,探讨应对策路。

 坚持开放,勇于面对好莱坞的挑战,这是中国电影产业升级的前提。“好莱坞不是狼。虽然中国电影还不成熟,但只有竞争才能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有上市计划的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认为。

 或将于年内登陆A股的万达院线董事长李耀汉也表示,开放不仅是开放自己,也是让自己走出去。开放的市场应该没有国界之分。万达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集团AMC也是中国电影市场开放的体现。

 既然开放的战略可以引发中国电影自身的革新和进步,那学习好莱坞便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越来越多的电影人认识到,票房不能作为收入来源的全部。增加票房以外的收入是好莱坞的经验,也是中国电影急需面对的课题。

 赵军表示,美国电影的盈利领域有四个:一是传统领域,即电影院,哪怕不盈利,也要部分回收成本;二是衍生品领域,即授权产品方面,包括授权加盟的拓展,如玩具和游乐园;三是家庭娱乐市场,如有线电视网络和免费电视,以及DVD等;四是海外市场。“只有看到票房以外的市场,我们才能想透如何把在电影院赢不回来的钱成倍地赚到手。”赵军说。

 最后,投资体系的完善是一个过程。电影必须和资本紧密结合,才能以资本撬动产业的壮大。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总经理张天表示,加快版权交易等要素市场的建设,有利于电影分散风险、理性投资。

 光靠社会资本或者不固定的投资人来解决电影的融资问题不是长久之计。电影产业要规模化发展,最前端的投资体系也要系统化、固定化和常态化。“文交所就是影视投融资的一个重要平台。它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可以实现投资的固定化、常态化。”张天认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