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品种/价值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2年06月19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史天量凸显资金分歧
伊利股份 “下跌买入”机会能否再现
□本报记者 龙跃

 □本报记者 龙跃

 

 伊利股份最近两个交易日出现深幅调整,且在本周一放出历史天量。分析人士指出,从历史运行看,伊利股份每次由不利信息引发的下跌,事后都被证明是一个很好的买入机会。未来一段时间围绕“下跌即买入”的历史经验,场内资金的博弈或将深化。

 伊利“触雷”引发股价跳水

 凭借稳定的业绩增长以及显著存在的供需缺口,食品饮料板块无论在牛市还是熊市都会吸引很多资金的目光。但这个板块也有潜在风险,其中最大的就是食品安全问题。作为食品饮料板块的龙头股,伊利股份目前正在被这一风险困扰着。

 6月15日伊利发布公告,称12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发现公司生产的个别全优2、3、4段乳粉中的汞含量有异常,公司6月13日开始将2011年11月-2012年5月内生产的全优2、3、4段乳粉全部召回。

 受此消息影响,伊利股份出现明显下跌。上周五,该股直接以21.85元跌停价开盘,且全天被牢牢地封死在跌停板上。本周一伊利股份再度以19.71元大幅低开,尾市以20.82元报收,下跌4.71%。连续两个交易日,该股累计下跌14.25%,令很多看好该股长期发展前景的投资者损失惨重。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价调整过程中,资金对伊利股份存在巨大分歧。从成交看,本周一该股成交金额达到26.73亿元,创出上市以来的历史天量。从公开交易信息看,即便在上周五伊利股份无量跌停时,机构资金的态度也并不一致。据上交所公开交易信息,在上周五卖出伊利股份的前五名席位中,有四家为机构资金席位,共卖出1.8亿元;与此同时,在买入方也出现了三家机构专用席位,共买入逾4800万元。

 下跌是否又一次机会

 显然,在一些投资者因为食品安全问题选择卖出伊利股份的同时,另一些投资者在试图逢低买入。分析人士指出,后一部分资金“抄底”伊利的原因在于,从历史走势看,该股每次因为不利信息引发的调整,事后都被证明是很好的中线买入机会。

 除本次下跌外,从近几年的走势看,乳品行业共面临过三次负面事件冲击。一次是2008年9月份的三聚氰胺事件,一次是2011年6月的举报风波,还有一次是2011年12月末的蒙牛黄曲霉素超标事件。事后来看,尽管伊利股份当时的股价都因为突发因素受到明显冲击,但公司良好的业绩增长都很快抹平了股价的短期调整,K线图中长期震荡上行的趋势从未发生改变。事实上,就在本次汞超标事件之前,该股刚刚创出24.51元历史新高。可以说,近几年的经验显示,只有在相关负面冲击造成股价调整时,伊利股份才为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买入价格。

 既然历史上的每次下跌都是买入机会,那么众多资金在本次汞超标事件中“抄底”伊利也就不难理解了。实际上,从最近券商研究报告看,分析师在关注到短期时间冲击给公司带来风险的同时,都更加强调基于长期投资价值的买入机会。分析人士认为以下几方面因素决定了伊利股份的投资价值仍然显著:其一,汞超标仅为短期负面事件,公司处理方式比较得当,长期影响有限;其二,本次事件并未造成实质性损害,负面影响远不及三聚氰胺事件;其三,经过长期竞争,伊利股份在乳制品行业中的优势已经非常显著,市场地位很难因本次负面消息发生改变。

 在短期调整目标价上,分析师们都承认本次汞超标事件对公司短期销售、利润都将产生影响,因而纷纷下调了盈利预测。根据最新盈利预测以及对市场情绪把握,多数分析师都认为伊利股份短期股价调整幅度不会超过30%。以上周四24.28元收盘价计算,调整30%后的股价为17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