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基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2年06月19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伊利天量下跌 基金或非抄底主力
□本报记者 郑洞宇

 □本报记者 郑洞宇

 

 同样是6月中旬,同样是“黑天鹅”事件,同样是跌停之后放出天量,昨日的伊利股份仿佛重现了一年前的历史。当时受“举报门”事件影响的伊利股份被机构视为绝佳的买入机会,基金选择了大幅加仓。但面对近期汞含量异常事件引发的下跌,基金是否仍会加仓伊利股份,答案却并不统一。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机构现阶段应会有进有退,呈现资金角力的局面。

 天量重现

 两起“黑天鹅”事件影响程度虽然不同,但伊利股份跌停之后第二个交易日的量能突变却惊人的相似。昨日,伊利股份大幅低开后迅速回升,似有大资金介入抄底,股价收于20.82元,跌幅收窄至4.71%。伊利股份全日成交量高达130万手,这是自2011年6月15日后,量能再度突破120万手。换手率方面,昨日达到了8.23%,而2011年6月15日的换手率则为7.66%。

 这两个交易量急剧放大的交易日,都发生在伊利股份出现“黑天鹅”事件跌停之后。作为基金重仓股,这种异常的市场反应引发了市场对于基金动向的猜想。在一年前的“举报门”事件中,整体上基金选择了抄底而非出逃。据WIND数据统计,基金在2011年一季度末持有伊利股份2.48亿股,而2011年中报时持股数约为6.78亿股。由于中报统计时间截至6月30日,而黑天鹅事件发生于6月中旬,可以发现基金在“举报门”事件后仍在加仓。

 面对伊利股份昨日类似的走势,市场不禁发问,基金会否又在趁势抄底?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伊利股份两起“黑天鹅”事件后的成交量变化惊人相似,但未必就是机构大肆抄底的重演。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两个关键因素让机构动向有可能出现变化:一是基金的整体持股水平较去年一季度高出许多,今年一季度基金持股伊利股份的数量为6亿股,而去年一季度仅为2.48亿股,一些持股数居前的基金在一季报中已呈现减仓态势;二是伊利股份今年的“黑天鹅”事件是在股价创新高后发生的,多数提前布局的基金已有大量浮盈,在事情尚未明朗的时候,先行兑现利润似乎更符合逻辑。

 进退不一

 对于基金而言,是否卖出股票取决于“黑天鹅”事件是否会影响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预期。一些机构分析人士认为,此次汞含量异常产品召回事件对伊利股份业绩影响有限,短期可能会造成市场情绪上的冲击,但并不改变公司在行业的龙头地位。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深圳某私募表示,利空对股价的影响需要时间来消化,因此近期不会考虑抄底伊利股份。就行业前景和公司地位而言,伊利股份股价意外下跌有吸引力,但从走势上看,现阶段应该是有机构出局,也有护盘资金,在这种博弈没有完成之前,股票不会有太大机会。

 某善于抄底“黑天鹅”股票的私募人士认为,“黑天鹅”事件是在伊利股份股价创新高后发生的,提前布局的基金应该还有盈利,有灵活应对的空间,而场外资金则有可能趁势买入。一季度持有伊利股份的某基金经理就表示,此前已兑现了超额收益,现在持股不多,事件对基金影响很小。

 “事实上,只要黑天鹅事件对上市公司不造成太大影响,反而是有利于二级市场股价运行的。因为经过机构博弈、换手,不坚定的筹码会提前出局,而留下的资金则会更为稳定,股价未来的上涨也会更为确定”,上述私募人士表示,公司在出现未产生实际影响的利空时,往往是买入机会。不过,他也坦言,现阶段不会考虑介入伊利股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