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读书空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2年05月05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要重视大宗商品研究
□常清

 □常清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造就了世界大宗商品市场的长期繁荣,在国际市场上出现了一个新的经济名词——“中国因素”。然而,由于我国企业对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不适应,无法驾驭市场行情,造成了无效益增长的局面和财富流失。

 形成今天这种窘迫局面的原因很多,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对大宗商品的研究不足,对世界市场认识不够,对“中国因素”的研究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国是一个加工工业大国,又是一个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经济发展自然受到能源、原材料供给和价格的影响。但是,在国家级的研究机构中,没有一个专门研究大宗商品的国家级战略性研究机构,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服务。有一些研究机构虽有一些专家从不同角度涉及大宗商品领域,也都是零散的研究。有的思维还停留在过去,没有为经济发展和为企业经营服务的思路。

 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有一批青年新秀开始因工作而研究大宗商品,大多供职于期货公司。由于我国期货业畸形发展不可能有能力养活高素质的人进行中长期战略性研究,只是短期临时为公司业务服务,因而研究不受重视。高等学校的学者大多注重期货市场的体制性研究和一些数学游戏的实证分析,鲜有学者因研究大宗商品走势而脱颖而出,准确地预测或警告了国人而备受关注,也使企业受益。

 更有甚者,倒是出现了一些另类的研究,一会儿阴谋论,一会儿操纵论,搞得企业更加弄不明白大宗商品的走势,一头雾水。大宗商品是一个国际公开市场,阴谋难以得逞。供给和需求决定价格在大宗商品这个公开、开放的市场中体现最明显。

 那么,我国的企业为何容易在大宗商品交易中付出高昂成本呢?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企业还不能完全适应迅速的国际化形势。2000年之后,大宗商品的国际国内价格因为进口量激增而迅速接轨。这使得许多企业不可能有人才储备和理念转换来适应这一形势。大家对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方式很陌生。过去进口都是代理制,外贸公司只代理,不太愿做自营式采购。我国的外贸企业和被代理的国内企业都无专门人员和机构来研究大宗商品的价格趋势,企业只是糊里糊涂被动承受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

 2003年之后,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活跃,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国内的期货市场交易中来。虽然我国的大宗商品市场只是影子市场,但对于企业使用其对冲风险、提高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分析能力有相当大的作用,也为许多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支撑。这些企业由被动茫然接受价格开始主动研究驾驭价格。

 我国的企业要想有强大的竞争力,必须做大宗商品研究的领先者,在这一领域展开人才和智力的竞争。企业家必须弄明白研究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重要性,再也不能只会生产管理,而不会价格管理。

 我国的实体经济要想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官、学、商同心协力做好大宗商品的研究。全社会应该对大宗商品的研究有真知灼见的机构和佼佼者予以鼓励,让他们在为社会提供研究产品的同时获得应有的荣誉、尊严和报酬,而不是让一些吸引眼球的所谓观点继续愚弄人们。

 我国的经济要由大变强,成为一个经济强国,国家必须重视大宗商品领域的研究。应由有关部门设立大宗商品的综合性、整体性、战略性研究机构。

 书名:《世界大宗商品市场年鉴》

 作者:(法)菲利普·查尔曼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