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商品/期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2年04月25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期现价格倒挂折射何种信息
□本报记者 胡东林

 □本报记者 胡东林

 

 工业品续跌、农产品补跌的格局仍在上演,不少品种的期货价格甚至已经跌破现价。分析人士指出,近日开始补跌的农产品行情正向阶段性跌势转变,而期货市场近日持续调整导致期现价格倒挂现象出现,有可能推动商品调整向纵深演进。

 

 周二(4月24日)国内期市陷入普跌,文华商品指数中仅沪铝和硬麦略有上扬,其余均以下跌报收。其中,能化板块中的天然橡胶以1.50%的幅度领跌市场。值得注意的是,连日调整使得期货市场疲弱态势明显,根据大宗商品数据服务提供商——生意社的监测显示,目前已有包括硬麦、锌、燃料油和天胶等多个品种的期价跌破现价。

 期市出现普跌

 欧元区PMI下滑,同时西班牙国债收益率涨至6%以上,重新点燃了市场对欧债危机的担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投资者原本就脆弱的信心。24日,国内工业品期货继续弱势,农产品则在商品重心下移的带动下继续补跌。

 招商期货刘晓娜表示,虽然市场对欧债危机已有一定的预期,但低于预期的经济数据和不确定的欧洲政局令投资者忧虑情绪加重,资金纷纷采取获利了结的避险做法,故内外盘商品均出现大跌。从技术形态上看,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大多数商品已进入前期的成交密集区,压力逐渐凸显。此时,欧债危机的不确定性势必增加商品的回调力度,短期内商品或陷入整理行情之中。而且,如在此期间各国政府不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稳定市场信心,则回调幅度很可能加大。

 招商期货杨霄认为,近期农产品整体高位震荡,这主要是因为经过前期的上涨,积累了一定涨幅的品种在价格和资金量均达到一定高位以后,部分获利盘有获利回吐的需要,因此价格存在一定的调整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体调整的过程中部分品种表现相对抗跌,从而又体现出了分化的特征。“强麦、白糖、棉花较弱,豆类、油脂、早籼稻较强,但能否持续存在疑问。”

 农产品进入阶段性跌势

 由于天气因素和种植面积的炒作暂时告一段落,使得一度强势的农产品受到商品重心整体下移的影响,从而出现补跌行情。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农产品虽可能转入阶段性的下跌行情中,但就此断言农产品全面转熊为时尚早。

 “经过一段时间上涨以后,农产品存在技术上的回调压力,不会改变中长期稳定上扬的态势。”上海中期期货研究所分析师见惊雷认为,一方面,今年国家强调稳中求进,而农产品价格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关键地位,回调过大不利于稳定。另一方面,大豆、玉米、棉花等农产品受到收储等保护政策的支撑,价格存在底部。而从季节来看,从现在开始到收获期,天气对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一旦有灾害性天气,都将成为市场推高价格的催化剂。

 “现在还不能说农产品会全面转熊。”杨霄结合农产品的季节性特点指出,四五月份中美玉米和大豆即将进入播种期,市场对于天气的炒作和关注将再次浮出水面,天气升水将会给农产品价格提供一定支撑,从而限制包括豆类、玉米等的回调空间。

 “大豆、豆粕和油脂的整体上涨行情仍有望延续。”长江期货沈照明也认为,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对相关产品构成中长期利多,而收储价格对棉花、白糖等很多农产品都将起到支撑。从资金面的角度来看,豆粕、豆油和白糖等依然是资金持续流入的重点品种,截至4月24日,大豆相关品种(包括大豆、豆粕、棕榈油、豆油和菜油)流入金额约占农产品整体流入金额的59.36%,而农产品流入金额约占商品整体流入金额的59.66%,由此可以看出主力资金对农产品尤其大豆相关品种更为青睐。

 期价跌破现货价格

 本轮行情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回落调整,不少品种的期货价格甚至跌破了现货价格的支撑。生意社的监测数据显示,包括硬麦、锌、燃料油和天胶等多个品种的期价已经跌破现价。业内人士认为,这充分显示现货市场相对疲软、短期内现货商挺价意愿不强从而使得期价缺乏有力支撑的现状。

 “小麦跌破现价的原因有点特殊。”中华粮网柴宁认为,由于市场传言目前所剩的2010年仓单质量偏低,影响了接货意愿,进而导致现货月价格暴跌,并拖累主力合约价格走势。值得一提的是,期现倒挂的出现既表明了本轮期市调整的势头较猛,而期价领先下行还将拖累现货市场,反过来又使得期价只能继续下寻支撑。

 针对期现价格脱节的这种情况,天琪期货研究所所长助理董建业表示,农产品后市阶段性偏空,眼下临近五一假期,建议投资者减仓操作。“小麦1205合约的现货价格远高于期货,但是期货价格还跌,相反早籼稻1205合约现货价格并没有出现大幅上涨,供产销也正常,并且预计今年还是丰收,但是价格暴涨,操作上尤其应当留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