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8版:读书空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2年03月19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通期权 保障未来财富
罗恩·艾历里

 □罗恩·艾历里

 

 过去几年,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自行管理自己的投资和退休账户,而且人数稳步上升。投资自己的金钱,并非不可能的任务,但必须专心致志。假如私人投资者肯付出时间,且努力学习如何明智投资,必能作出合适的投资决定。

 《智取期权》旨在协助投资者更积极地主宰金钱,掌握未来的财务状况。本书的宗旨是指导投资者如何运用期权保障自己的投资组合,管理风险并提高回报。务必谨记,没有人比你更在意你自己的金钱,所以你应该比任何人更了解自己金钱的去向以及如何变化。

 勤奋的投资者,会依靠研究、分析和凭经验,把机会变为自己的优势。投资者要长期在市场上战无不胜,获得正确的信息,往往是制胜的关键。要成功,必须知道要做什么、如何做以及何时实行。

 这本书要给读者重要的信息,助他们在金融市场上稳操胜券。我将详细讨论期权的细节,以及它们如何大幅提高你的回报,大大降低风险。而我会向读者灌输期权投资的知识,如同我教授许多专业交易员和活跃的私人投资者一样。

 投资者如能把期权运用得宜,可大大提高盈利。期权借贷,如运用得当,对小客户的利益,无异于大客户所得,而且通常也没有相关风险。金融危机出现时,市场持续下挫,期权却能助你避免损失惨重。期权就像投资组合的人寿保单,如能明智运用,是投资者最好的朋友。

 期权若运用得当,可以成为投资者另一个有价值及有效的投资与对冲工具。正确认识期权策略,能彻底改变你的投资方式,并能明白如何增加盈利,降低风险,同时限制了你冒险的资本金额。

 世界经济迈向全球化,一个经济体系可直接影响全球经济,以致金融市场环境日益动荡,市场调整的风险增加,从而危及全球个人投资者的储蓄。投资者只盼其投资可稳定增长,这取决于投资者对期权的接受程度及如何运用。

 在期权市场滚打二十多年,我读过专门谈期权的书,有些泛泛而谈,过于简单;有些非常专业,但太过深奥。在我的投资生涯中,我培训了很多专业的交易员,而最近,培训对象也包括许多个人投资者。从中,我学到许多不同的学习方式及教学方法,累积了宝贵的经验。从这些经验中,我观察到一些有关期权教学的有趣事情。

 许多期权导师的教学内容并不能深入浅出。因此,本书更加容易理解,并非表示省略重要但艰深的课题,而是把它们分拆为容易理解的小部分,而读者可在本书中发现这个特点。

 我也观察到,期权的教学往往本末倒置。期权理论被视为 “高级课题”而放在最后教授,而以期权理论为基础的策略却先教授,这些课题的教学次序应该相反。逻辑上,应该先教授理论,后策略。期权理论是策略的基础。不明白理论的人,永不会透彻理解期权。如果你对期权一知半解,那么便不能真正了解以期权为基础的策略。不明白自己在各市况下的处境的人,在市场中也活跃不了多久。

 期权理论的课题是基石,也是理解期权的基础。我的宗旨就是令投资者真正了解期权及其用途。当投资者明白期权,便能够持续选择最佳的策略,并能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制定策略。若时不与你,理论期权便有帮助。请记住,我们的交易不时都会亏损,学懂期权后,你就会懂得实时止蚀,而且在交易前能明白风险所在,从而助你抵御风险。

 期权是较其他相关投资工具(如股票)更为复杂的产品。由于期权更为繁复,所以要正确运用其威力,便需要掌握更多关于期权的课题和概念。期权像其他非常专门的工具一样,要理解它,必须奠下扎实的根基。要在所有市场——升市、跌市、窄幅上落市持续获利,彻底了解你交易的期权至关重要。所以,当我为专业的出市代表设计期权交易课程时,教学方式都能令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个别投资者也可采用这个方法来了解期权。

 本书中,我以同一方式讲解基本期权理论及策略,教授的次序与我教授散户及专业交易员的期权课程一样。当你阅读这本书时,会明显看到主题都按逻辑发展。这种逻辑发展,令你更快学懂期权及其运用。我认识很多买卖期权的人,有些是赢家,但更多的是输家。真正理解期权的人,往往都是以较小风险持续获利的赢家。

 尽管如此,容我忠告大家:大家要明白,单单阅读这本书,还不能成为专家,正如你不能只阅读一本高尔夫球书,便认为自己与泰格·伍兹(Tiger Woods)或任何职业好手同级。读毕我的著作,决不代表你的学习过程终结。事实上,我希望这本书能开启你的期权学习之门。《智取期权》助你奠下良好的期权知识基础,但你仍须阅读更多有关文章、上课、买卖票据,并不断钻研。换言之,你不单要了解,还要精通期权,好好运用它来保障你的未来财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